中医传统文化价值融入中医教育的方法路径

2020-12-25 09:03张广梅赵协慧通讯作者李杰吴萍赵艳霞黄宁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医药学医德第二课堂

张广梅,赵协慧通讯作者,李杰,吴萍,赵艳霞,黄宁斌

(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0 引言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中医药发展做出过重要指示,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指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1]。

1 在中医教育中融入中医传统文化价值的必要性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进一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定“四个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医文化体现了中医药学的认识观、思维方式、道德追求和价值观念;它以中医药学为基础,揭示了关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普遍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可以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人体本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统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论、中医临证思维以及医德伦理等交互渗透。例如,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仅仅是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要求人的身心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而且在中国传统人文医德理念中医术和医德是不可分割的,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强调“仁”的医德人文理念[2]。

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医学专业教育不仅仅着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促进全面、综合的素质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中医高等教育必须将医学专业知识与中医文化的传授相结合,肩负起中医人文精神的传承使命,在对中医药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医学人文科学以及中医学文化价值的教育,不能把医学教育当作一种与传统文化没有关系的事业来发展。教师应在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传播中医的核心文化,培养学生熟悉中医文化形成的渊流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医的理论架构体系、尊崇中医的医德精神,使他们通过对优秀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医乃仁心”、“以人为本”等中医人文精神,实现现代医学教育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时代新风的弘扬者、优良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3]。

2 在中医教育中融入中医传统文化价值的方法

2.1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医传统文化。将中医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于课堂教学中,梳理中医文化中“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等精髓内涵,贯穿于不同年级的中医课程教学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使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增强自豪感,提高认识,使传承岐黄医术,发扬光大中医文化的信念深植于学生们的心中。

如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进行对中医传统医德的教育;在大一《中国医学史》、《医古文》的教学中,通过对古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事迹的讲解,加强对“大医精诚”中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仁爱思想,“精诚合一,德术并重”、注重修身养性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黄帝内经》的教学中,融入中华医药学天人合一的生态中华生态医药学文化,阴阳五行的中华动态医药学文化,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华人本医药学文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以患者为本、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精益求精的临床思维教育。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的教学中,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培养学生把专业知识与中医优秀医德相结合,用中医传统文化价值观来指导生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临床诊治中发挥中医的传统优良医德医风,具有“仁心仁术”,为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医生打下基础。

2.2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拓展,第二课堂亦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且随着高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育等方面第二课堂的作用越发显现。在暑期小学期,开展专题讲座或播放有关中医文化网络公开视频课,为中医专业在校生开展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大医精诚”、“伤寒杂病论·序”等体现中医文化核心内涵篇章的诵读表演,召开中医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等,激发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将中医传统文化参会渗透[4]。

2.3 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中医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中医文化进养老院、进社区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躬身实践去宣扬中医传统文化,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使中医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5-8]。

3 结论

通过上述课内、课外、社会实践三方面全面结合的方法路径,将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与中医药传统文化价值教育紧密结合,使中医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脑、深入心、化为行动,形成以专业技能育人、以思想道德养人、以优秀文化化人的新时期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人文素质优秀,在医疗工作中德才兼备的时代中医人才。

猜你喜欢
医药学医德第二课堂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长课堂
中医药学名词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医药学名词(四)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