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东煤矿副平硐严重变形区围岩钻孔窥视分析

2020-12-25 12:45郭昌贵金志远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煤体岩层裂隙

文/徐 耀 郭昌贵 金志远

矿井平硐施工过程中,需穿过多层岩层,通常围岩控制难度较大。由于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糯东煤矿副平硐部分区域巷道围岩软弱,变形较大,为了确定合理的副平硐严重变形区返修支护方案,采用钻孔窥视仪分析副平硐严重变形区围岩内部结构特征,为返修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相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工程概况

糯东煤矿是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首对矿井,井田面积68.28km2。由于糯东煤矿副平硐施工过程中穿过多层岩层,其围岩条件极其复杂,而且主要以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岩层强度较低,围岩条件比较差,岩性软弱,不好控制。在地应力作用下,副平硐部分区域变形较大,而且是扭曲变形,围岩出现破裂,U型钢支架变形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亟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二、测定方案

为了确定合理的副平硐严重变形区返修支护方案,采用Z K XG3 0 型钻孔成像仪测定副平硐严重变形区围岩松动圈,ZKXG30型钻孔成像仪主要包括主机、探杆、探头肯数据线。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在副平硐严重变形区布置1个测站。

表1 ZKXG30 型钻孔成像仪技术参数表

三、钻孔窥视分析

1.左帮钻孔窥视分析

据左帮钻孔成像结果显示,0.5m处煤体呈松散的颗粒状,横向裂隙明显,但裂隙贯通不明显,煤体在应力重新分布后整体呈塑性状态。1.0m处煤体受围岩应力增大,煤体压实度上升,部分裂隙处于闭合状态,成孔效果好。1.76m外纵向裂隙出现(纵向裂隙为钻孔所致,表明此时围岩强度低,钻孔振动导致煤体破裂),但钻孔劈面进一步细致,主要是围岩压力进一步加大所致。1.97m处肉眼可见明显的纵向裂隙贯穿,纵向大块煤体脱落,局部开始出现细微横向裂隙,但钻孔内的横向裂隙的发育程度不是太明显,说明矿山压力主要以垂直应力为主,水平应力相对较小。孔内有许多粉末碎屑,主要原因是钻孔施工过程中钻杆摆动所致,而且钻孔直径变大,粉末的出现势必会影响钻孔窥视效果,必须用压风将粉末吹出。

2.顶板钻孔窥视分析

顶板钻孔为垂直钻孔,钻孔直径为28mm,但顶板钻孔的打设过程中偏差较大,给成像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对顶板钻孔用直径为32mm钻头进行扩孔,并进行淋水冲洗。

据顶板钻孔成像结果显示,0.07m处围岩破碎严重,块体间空隙较大,围岩胶结性差,横向裂纹破碎程度较大,为第一分区破裂化区域。0.43m处围岩的破碎程度相对小于0.07m处,但受围岩应力集中影响,围岩壁面粗糙,纵向与横向裂隙交错复杂,围岩由松散状态向塑性状态过渡,围岩承载能力小,稳定性差。0.9 7m处围岩纵向裂隙大于横向裂隙,但纵向裂隙较多,表明围岩受压后强度降低,围岩应力持续集中,横向层间距离较大,围岩破裂严重,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1.50m处巷道围岩纵向裂隙消失,围岩强度提高,但围岩横向层状分布特征显著,围岩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此处为围岩第一分区破裂化区域终止位置。2.0 m处巷道围岩特性与1.5m处相似,仍然表现层状分布特征,层间胶结性较差,但巷道围岩稳定性依然相对较好。2.5m处巷道围岩局部横向裂隙扩大,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开始变弱,相对稳定区域终止。3.01m处围岩呈现扭错型破坏,围岩破碎块体与裂隙空间较大,围岩进入第二分区破裂化区域。3.5m处围岩壁面光洁,纵向裂隙明显,且裂隙宽度较大,围岩强度较低,主要表现为围岩在应力持续集中作用下压密后的承载。4.0m、4.5m与5.0m处围岩破坏程度大于3.5m处,纵向裂隙增多,且多处出现纵向裂隙的贯穿现象。5.5m处围岩壁面的扭动现象变缓,横向裂纹不明显,围岩强度有一定的提高,围岩第二分区破裂化区域终止。6.0 m处围岩壁面开始趋于光滑,纵向与横向裂隙减小,巷道围岩开始再次进入相对稳定状态。6.52m、7.02m与7.51m处围岩稳定,但围岩层状分布特征显著,层间胶结性较差,胶结强度较低,但巷道围岩相对稳定,可考虑作为稳定岩层。8.61m处围岩再次出现扭错性破坏,壁面颗粒状特征显著,围岩出现塑性破坏形态。8.52m处围岩纵横向裂隙不明显,此处的巷道围岩整体仍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9.0m与9.11m处围岩塑性破坏特征出现,围岩进入第三分区破裂化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

3.右帮钻孔窥视分析

右侧帮部水平钻孔钻进岩性为煤体。考虑到右帮水平钻孔的施工难度与钻孔闭合效应,设定帮部水平钻孔长度为4.78m。

据钻孔成像结果显示,0.19 m处煤体呈松散的大块体状,纵向与横向裂隙分布交错明显,但煤体破坏严重,块体间无胶结强度,围岩整体呈松散状态。0.5m处煤体由松散状态向压密状态过渡,横向裂隙减少,但纵向裂隙增多且分布明显,表明煤体应力集中程度较大。0.9m到1.0m处受围岩应力集中影响,煤体颗粒明显,裂隙闭合。1.65m处围岩局部破裂严重,壁面煤体块状掉落,围岩塑性破坏再一次出现,围岩第二分区破裂化区域出现。2.0m处纵横向裂隙消失,受围岩应力集中的持续影响,围岩局部出现大面积径向方向的煤体压缩错动情况,此外为围岩应力集中影响区,也是第二分区破裂化区域的终止边界。2.66m、3.0m、3.5m、4.0m、4.5m与4.78m处,围岩煤体由松散状态变为压实状态,无明显的裂隙及破碎存在,但围岩较为软弱,煤体整体径向呈层状分布,层间胶结状态较差,但整体围岩较为稳定。

四、结论

1.左帮为煤体孔,2m范围内压力较大,煤体松软。

2.顶板的钻孔0~2.54m范围内的围岩划定为第一破裂化区域;顶板的钻孔3.0~6.5m范围内的围岩裂隙发育不明显,将该范围划定为岩层较稳定区,但是该范围内也出现了离层或破裂现象,只是出现的范围很小,不影响整体稳定性;顶板的钻孔7.0~8.95m范围内仍然出现了裂隙,且裂隙发育比较大,将该范围的围岩划定为第二破裂化区域,即该范围内围岩的破裂化程度与0~2.54m范围内的相对要小的多;顶板钻孔为9.5~9.8m以上的围岩裂隙发育不明显,将深度范围内以外的岩层划定为稳定岩层。

3.右帮的钻孔0~0.5m范围内的围岩节理裂隙发育较为显著,将该区域划定为第一破裂化区域(破碎区),该范围内的煤体内出现了多条大的裂隙,非常破碎,但随着深度的增加,煤体的破碎程度逐渐减小;右帮的钻孔0.9~1.0m范围内的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不明显,出现了几条裂纹,个别区域出现了离层或破裂现象,整体来说,该范围内的岩层比较稳定,因此将该范围的岩层划定为相对稳定区;右帮钻孔1.65~2.0m范围内的岩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出现了多条裂隙,并且裂隙已贯通,因此,将该范围内的围岩划定为第二分区破裂化区域,右帮钻孔2.66~4.78m范围内的围岩裂隙发育不明显,只出现几条裂纹,不影响围岩整体稳定性,因此,将该范围内以外的区域划定为压实围岩稳定区域。

猜你喜欢
煤体岩层裂隙
充填作用下顶板底部单裂隙扩展研究①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裂隙影响基质渗流的数值模拟1)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推导与编程
卸压煤体缓冲吸能效应模拟分析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卸围压下煤体损伤的能量演化和渗透特性
正交试验下煤体渗透性影响因素评价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