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应用绿色发展关键技术促进惠山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12-26 23:27卞晓东余汉清高晓东
上海蔬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膜废弃物农药

卞晓东 余汉清 高晓东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现有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66.7 hm2(其中大棚设施面积580 hm2),是无锡市属蔬菜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无锡城区蔬菜产品的保供稳价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惠山区蔬菜生产面临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农膜等废弃物污染严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蔬菜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期。为此惠山区政府相关部门以蔬菜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展绿色防控[1]、土壤改良培肥、废弃物回收利用、机械化和省力化生产[2]等工作,促进蔬菜生产向绿色、生态、高质量方向发展。

1 目前惠山区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害发生严重

目前无锡市惠山区蔬菜生产上的虫害主要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等。有些菜农不重视病虫害的预防,病虫害发生后即用化学农药防治,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且存在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随意增加药剂浓度等问题,没有对症下药,造成各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农产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2 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有些大棚设施内土壤发红、发白,芹菜、青菜等蔬菜死苗烂棵现象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菜农为追求高产,过多使用化肥,尤其是氮磷钾等比例三元复合肥,或施用未腐熟鸡粪等农家肥,导致土壤酸化、盐渍化,造成连作障碍。

1.3 农业废弃物污染严重

随着棚膜、地膜等农膜的广泛应用,大量废旧农膜未能及时回收残留在田间,加上随意丢弃的农药和肥料包装袋,成为田间“白色”污染[3]。农业废弃物本身和袋内残留物不仅污染了农田水质和土壤,还影响了环境整洁。蔬菜采收后,田间秸秆、尾菜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未及时处理,也会污染农田环境,加重病虫害发生。

1.4 蔬菜生产劳动力短缺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无锡市惠山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非农行业,蔬菜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另外,蔬菜生产用工成本高,每人每天工作8 h的临时用工费为100~120元,且工作效率不高。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 惠山区蔬菜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和措施

2.1 绿色防控技术

2.1.1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性诱剂诱杀、性信息素迷向技术

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防治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性诱剂诱杀、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目前该技术应用面积达1 533.3 hm2次,主要蔬菜基地全覆盖。(1)性诱杀技术:使用通用桶形诱捕器,安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诱捕器各1套/667 m2。桶形诱捕器便于害虫进入且装虫量大,诱芯持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诱芯更换简便,省工节本。(2)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惠山区是无锡城区重要的叶菜保供基地,其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较大,小菜蛾危害严重,为此我们引进了小菜蛾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通过在田间成片安装迷向丝释放高浓度性信息素,以干扰成虫交配来降低虫口密度。迷向丝安装密度30~40套/667 m2,持效期为2~3个月。该项技术操作方便,药剂持效期长,防控害虫效果好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2.1.2 多项绿色防控技术配套使用,形成病虫害绿防体系

在性诱杀、迷向性信息素等主要技术全覆盖的基础上,各绿色防控示范区因地制宜配套使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技术,形成了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1)农业防治:选用抗逆性强的蔬菜品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老叶、捏杀虫卵等。(2)生态防治:包括科学通风、高温闷棚等措施。(3)物理防治:有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防虫网阻隔、臭氧防治等技术。(4)生物防治:包括应用生物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等措施。(5)科学用药:选用新型药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

2.2 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2.2.1 酸化、盐渍化土壤改良

(1)使用石灰改良酸化土壤:撒施石灰100 kg/667 m2可将土壤pH值提高0.5~1.0。为防止土壤板结和团粒结构遭破坏,同一田块石灰的使用间隔期为3年以上。也可使用石灰氮、钙镁磷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中和土壤酸性。(2)采用灌水洗盐法改良盐渍化土壤:休耕期在田块四周筑坝,向田内灌水,保持水层深10 cm以上,浸泡30 d,每隔10 d将水排出后再灌水,连续洗盐3次。也可采用水旱轮作去除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如在旱生蔬菜主茬空隙期种植慈姑、水蕹菜等水生蔬菜,使田块淹水2个月以上。水生蔬菜种植过程中需一定深度的水层,可淹杀病虫草害,减轻下茬蔬菜的病虫害危害,同时水生蔬菜大多吸肥量大,可吸收土壤中过剩的养分,积水还可淋洗积聚在表土层中的无效盐离子,降低土壤盐分。

2.2.2 培肥土壤

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667 m2或充分腐熟农家肥2 t/667 m2,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使用更适于叶菜生长的高氮低磷中钾(N∶P∶K=23∶6∶13)类复合肥;补充有益微生物,建议使用微生物菌肥20~30 kg/667 m2,可活化土壤,减少土传病害;此外还可筑深沟高畦、清沟理墒、深耕晒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2.3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2.3.1 废旧农膜、农药包装袋的回收

无锡市惠山区从2018年起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废旧农膜、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菜农回收农膜、农药包装袋的意识;建立健全农膜、农药包装袋的回收体系,在洛社、前洲、玉祁等镇(街道)的重点蔬菜基地建立了3个农业废弃物回收点;落实补贴政策,按照相关要求,废旧农膜以2元/kg、农药包装袋以0.1元/个的价格给予回收补贴,提高菜农参与回收工作的积极性。

2.3.2 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肥料化处理

配置粉碎机、揉丝机、运输机等机械设施,建立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将出茬的秸秆、尾菜等废弃物运往处理中心进行粉碎并添加发酵菌,将有机废弃物充分发酵制成有机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方法。好氧发酵过程中料堆温度可达70℃以上,可充分杀灭有害菌,但需增氧;厌氧发酵操作较简便,但发酵温度较低,杀菌效果相对较差。

2.4 机械化、省力化生产

2.4.1 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

惠山区蔬菜种植种类和种植茬次多,全程机械化生产应先从种植面积较大、生产管理较简便的叶菜品种入手。以青菜生产为例,从耕整地、施肥、播种(移栽)、灌溉、追肥、植保、采收,及采收后清洗、风干、预冷、包装、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配备适宜的机械,主要机械有耕整地一体机、撒肥机、播种机(移栽机)、水肥一体化设施、臭氧发生机、喷药机、清洗机、风干机、真空预冷机、包装机等。

2.4.2 大棚设施宜机化改造升级

大棚设施宜机化建设是蔬菜省力化生产的基础,也是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新建蔬菜基地或老基地提标升级改造应将设施宜机化建设放在首位。设立大棚设施提档升级改造试点,合理规划和建设道路、沟渠、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设施,做到机械进出方便、作业方便、灌排通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沟渠建设标准及大棚设施宜机化标准等。

3 取得的成效

3.1 经济效益

惠山区通过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土壤培肥技术,蔬菜年均增产450 kg/667 m2、增幅8.5%,降低生产成本(用工及农药、化肥用量)约900元/667 m2;通过机械化、省力化生产,全年平均省工节本达1 800元/667 m2(按节省25个工、每工100元,并扣除燃料成本计)。惠山区通过蔬菜绿色发展模式的集成与应用,大幅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益,同时对蔬菜产业提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社会效益

(1)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3年,惠山区蔬菜产品经省级、市级、区级各农药残留检测机构共抽检蔬菜样品950批次,合格率达100%,全区未发生因农药残留超标或使用禁限用农药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2)保证了市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推广应用绿色防控、土壤改良培肥等技术措施,既促进了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又提升了蔬菜品质和产量,对城市蔬菜保供起到积极作用。(3)提升了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上农农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益家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锡惠山万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践行蔬菜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3 生态效益

(1)减轻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据调查,2019年惠山区农膜总用量为419.34 t,通过废旧农膜回收,回收农膜357.93 t,回收率达85.36%;农业有机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变废为宝,生态效益显著。(2)大幅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据调查,无锡市惠山区333.3 hm2重点蔬菜基地通过应用绿色防控、土壤改良培肥等技术后,化学农药全年减少使用7~8次、削减量495 mL/667 m2,总削减量达2.475 t,通过推广应用有机肥、新型生物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化肥用量削减26.5 kg/667 m2,总削减量达132.5 t。

猜你喜欢
农膜废弃物农药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电子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