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策略

2020-12-28 10:13颜国华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分级管控电力企业

颜国华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嘉兴供电公司,浙江 嘉兴 314033)

1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概述

安全风险是生产建设中的阻碍性因素,与安全事故具有必然关联,但并非任何安全风险均会诱发安全事故。通过有效措施将安全风险稳定在可控状态至关重要,否则将可能由于失控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安全风险的防控应当成为电力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需要以合理的方法精准识别风险,在对其形成准确的认识后采取相适应的分级管控措施,规避不良问题[1]。

2 安全风险的类别、识别及分级

2.1 安全风险的类别

不同角度下的安全风险类别存在差异,此处主要从如下3个方面考虑。静态安全风险是以某类设备的正常生产为前提,在此条件下所存在的固有安全风险。从发生范围的层面来看,其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无明显的范围变动情况。动态安全风险是指在日常操作和检修等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其显著特征在于具有变动性,掌控难度相对较大。应急安全风险指的是以发生异常状况和事故为前提,在采取处理措施时伴随而来的风险。其具有突发性,难以准确预测。

2.2 安全风险的识别

安全风险识别是做好针对性防控工作的必要前提。其应当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从各个细节做起,展开全流程的识别,确保所得的安全风险识别结果具有可靠性,不存在遗漏的情况。安全风险的识别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方法,如安全检查表和预先危险分析等。

2.3 安全风险的分级

不同安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范围不同,应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的方式加以标识,再视实际分级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安全风险分级的重点内容在于遏制重特大事故,将危险作业场所和高危作业工序等作为侧重对象,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经过安全风险识别后,通过量化的方式作出评价,从而得到准确的风险评级。电力企业生产中需要引入前沿信息技术,创建基于企业安全风险的数据库,并随着生产作业的开展而逐步完善。此外,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作为安全防控工作的参考。

2.4 不同安全风险类别的具体识别及分级方法

静态安全风险方面以区域为准依次对各区展开识别工作,在得到具体的风险类型后进行分级。汇总所得数据并将其填入静态安全风险清单,通过该资料完整呈现各区域的安全情况。动态安全风险方面以班组为总领,根据电力生产状况和需求制定任务清单,选取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针对性地完成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根据所确定的风险类型作出分级操作。为实现全面安全的目标,应取安全风险的最大值,将其视为最终的安全风险控制基准。汇总所得数据并将其填入动态安全风险清单,通过该资料完整呈现各区域的安全情况。应急安全风险方面考虑到应急安全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识别可能存在事故的情况再做出客观评估,并以最大风险值为依据确定可靠的安全风险等级。汇总所得结果并将其填入应急安全风险清单,通过该资料完整呈现各区域的安全情况。

3 安全风险管控

以风险评估结果为立足点,从技术和人员等层面组织应对工作,有效隔离安全危险源,减小安全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为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创设安全的环境。

3.1 静态安全风险管控

在确定安全风险的具体类别和对应的等级后,制定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设置告知卡,准确注明与安全风险有关的具体情况,如安全风险的类型、等级以及管控措施等。对于存在特重大安全隐患的区域,则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做到禁入和禁火,并与周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设置警示标志和告知人员。

3.2 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根据动态安全风险清单的相关内容采取合适的管控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创建具有层次化特性的分级管控责任体系,逐层向下落实到位,将安全风险管控细化至各个细节。落实“先到位,后开工”的基本原则,由相关人员根据规范采取安全管控措施,做全面的检查,包含安全措施执行情况以及人员和环境等层面的安全状况,客观评价实际工作结果,若不满足要求则进行调整,直至确保无误且经过有关主体的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工。通过逐层依次推进的方式,可以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助力于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

3.3 应急安全风险管控

以前期所得的应急安全风险识别结果为准,将人员配备到位,各自负责特定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有效阻止发生事故。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强化电力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操作水平,以免在发生事故时出现慌乱的情况。风险分级管控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要点

4.1 合理采取安全分级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类别的差异性决定其对应的分级管控措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安全风险识别的结果匹配合适的方法,确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安全风险管控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各级人员共同参与,还需要保证采取的安全措施具有合理性,最大限度弱化安全风险,甚至将其完全消除。

4.2 结合实际工作

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级管控并非独立存在,其应当融入至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转被动为主动。例如,某电力企业在面对安全风险时采取事前管控措施,根据各专业生产领域的特点识别风险点,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并广泛收集信息从而创建数据库。虽然其工作覆盖面广且均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存在混为一体的情况,未区别对待静态和动态的风险点与措施,这明显加大了日常工作的难度。另外所采取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与识别结果不配套,难以彰显出分级管控的效果。因此,在动态安全风险识别中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各安全风险的分级情况合理应用分级管控措施,并由专业人员做好相关工作[2]。

4.3 加大问责力度

安全无小事,任何层面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未落实到位均会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安全措施的开展效果与执行人员有密切的关联,在处理安全隐患时需要深入剖析具体的成因,对失职人员进行问责,后续应展开培训,强化其意识,逐步提高安全风险的管控水平。

4.4 动态化管控

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应当具有动态化的特性。生产系统持续变动,安全风险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在确定安全风险识别类型和具体的分级后,需要进行复核,保证其具有准确性,及时发现变动之处并采取管控措施,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将其稳定在许可范围内。

4.5 人员培训及技术升级

4.5.1 加大力度做好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定期组织培训和安全演练,强化电力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在安全风险识别和分级管控方面的工作水平,以便在出现安全风险问题后能够主动做好控制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安全隐患或将其遏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电力企业应当落实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集应急流程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应急预案,给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5.2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电力生产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设备是硬件体系中的重点内容,随着高负荷运行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老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维护计划,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与维护,使设备维持稳定运行的状态,以免因带病作业而诱发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先进技术的驱动作用下,电力生产领域的设备也持续更新,新型设备在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引入新型设备,同时实现对软件的更新,提高软硬件的协同性[3]。

4.5.3 重视功能的优化与升级

强弱电设计和抗震设计等是重点工作内容,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安全生产损失,规避安全风险,还可以在配套功能的推动作用下提高电力生产水平。

4.5.4 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电力生产作业必须得到各专业人员的支持,在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安全问题,将硬件和软件作为着力点,提高生产力,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为电力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5 结 论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识别和分级管控均是电力企业日常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其具有流程性,先通过合理的方法识别安全风险的类别,然后确定其分级,最后采取分级管控措施。电力企业全体人员要养成安全意识,参与到与安全风险有关的工作中,以提高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水平,全面确保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分级管控电力企业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