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结构优化视角下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以四川省茂县为例

2020-12-28 07:37彭玛兰PENGMalan詹玉林ZHANYulin赵晶ZHAOJing
价值工程 2020年34期
关键词:茂县羌族旅游

彭玛兰PENG Ma-lan;詹玉林ZHAN Yu-lin;赵晶ZHAO Jing

(①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1130;②成都师范学院史地旅游学院,成都611130;③成都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都611130)

1 研究必要性

城市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包括了地理、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地域实体,在各种机制运作下整合成为一种系统。当这种地域实体内部出现不平衡、空间结构倾斜不协调等社会问题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问题的表现形式大多是区域经济效率较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且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落后经济建设,因此,空间结构的优化即旨在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以保证区域的充分平衡发展。茂县作为藏羌彝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扶贫的重点,它呈现出的空间结构的不平衡,需要我们把握其空间结构实质从根源上解决,从而实现真正的旅游精准扶贫!

2 茂县旅游精准扶贫的空间结构分析

2.1 旅游资源 从茂县拥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其神秘独特的羌族文化不失为一大看点。茂县不光拥有全国唯一的羌族博物馆,还有独具特色的羌寨风景:黑虎羌寨、坪头羌寨、桃坪羌寨等都是不容错过一探羌文化的打卡去处;同时它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雄、奇、秀、幽的特征:松坪沟、九顶山生态旅游区、宝顶大熊猫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土地岭省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不仅是茂县的珍宝,更是整个西部乃至全中国旅游资源中的珍宝。

茂县所具有的丰富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茂县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旅游资源的空间化结构的来讲,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类:[1]①羌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新石器文化、蚕丛文化、大禹文化、石棺葬文化以及黑虎羌寨,维城,羌碉,松茂古道,茂州古城遗址,蚕陵重镇等;②羌族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羌族民间故事及传说,羌族民间工艺(刺绣、彩陶、剪纸、首饰、碑刻雕塑等),羌笛及羌族歌舞,释比(许)文化等;③羌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羌族服饰,节庆活动(祭山会、羌历年、领歌节、中元节、老人节等),民族体育活动(推杆、打靶、仰卧抱杆起、扭棍子、爬天杆、奔筋、摔跤等),羌族礼仪,羌族饮食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众多旅游爱好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更成为吸引旅游者到茂县旅游的重要法宝之一。(图1)

图1 茂县景点图

2.2 开发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也就更加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境内的旅游业取得了持久且长远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些历程组成了我们现今旅游资源开发的坚实基础。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旅游供给量也不断增加,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的国内旅游市场统计如图2 所示。

图2 国内旅游市场图

由图可见,国内旅游走势日渐陡峭连年攀升,从旅游入手进行乡村脱贫致富,实现振兴的前景是十分客观的。同时近年,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省委对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和州委关于“三态、三微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策略定位,茂县在致力于做优做强茂县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整合全县重要旅游资源,大力推广旅游文化品牌,并且加快了县域内新景区开发建设的进度,要求共同推动全县旅游在空间布局上拓展,产业链上延伸,软硬件上提质,踊跃探求全域茂县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常态化运营的精准旅游扶贫形式。

2.3 社会经济基础 2019 年,茂县积极落实有效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到目前为止,政府总共统筹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122.92 万元,实施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方面4 大类扶贫项目369 个;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召开各类招聘会7 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143 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120 人,全面推进劳务扶贫;精准落实帮扶项目14 个,科学安排援建资金4000 万元,推进人才交流35 人,组织10 名贫困学生免费就读中等职业技能院校,签订“一户一码”结对帮扶协议10 份,做好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2]

近年以来,茂县通过大力弘扬、传承创新羌文化,打造羌族文化旅游品牌节庆的方式,实现完善旅游相应配套基础设施以促进茂县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不光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建设成果展活动,更是连续十多年开展了“羌年、瓦尔俄足、转山会”等有关羌族节庆的品牌活动,推出一系列羌文化文创产品,推动节庆、演艺、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茂县共有三处AAAA 级景区、一处AAA 级景区以及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涉及旅游文化的企业约8 家。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0.67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355.08 万元,带动6000 余群众就业,辐射3 万余群众增收。[(阿坝新闻网茂县7 月3 日讯(县政府办 县文体旅游局)][3]

2.4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茂县作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羌族聚居县,其羌族人口约占全县的92%,除羌族外,还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等17 个民族。从表1 中,我们可以看到,茂县的人口在缓慢增长,且城镇化率在十年内不断攀高,但住户规模有所下降,我们可以预想,很多曾居住在茂县的人已经迁离。人口是地方扶贫效力的重要因素,在发展过程中,人的力量在建设茂县、实现脱贫是不可或缺的,如何留住年轻劳动力发挥茂县的人口优势,进一步推动人口红利对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表1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自红黑人口库)

3 茂县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优化

3.1 进行精准扶贫,旅游先行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投入少,效果好,且返贫率低的新型扶贫模式,预示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向好的态势。[4]针对茂县这种自身拥有丰富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的地方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优势。旅游扶贫有利于茂县获得更为客观的经济收益,能够为茂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提供各式旅游服务、销售特色产品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就业率的增长。同时它有助于带动多产业、多行业的联动发展,从而实现单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转变。近年来茂县通过旅游实现的经济效益如表2。

表2 茂县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预测

因此茂县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已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地区旅游优势,实现当地人民依托旅游发展自己、充盈自己的理想。

3.2 进行全域布局,兴业富民 茂县依托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通过改进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微景观、拓展客源市场等多项举措实现全域旅游快速发展:①持续进行项目建设。推进九鼎山景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以及土地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推进文镇沟大峡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更新地形测绘、游人中心勘测定界、地灾评估等工作。②精心打造特色微景观。坚持“生态、业态、文态”的“三态”融合和“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的“三微”联动,打造特色小型景点和田园景观,加快茂县羌文化原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土地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两个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打造茂县微景观,增强景点持续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在相继开展“阳光福地·风情茂县”“2018 年茂县脆李花文化旅游采风活动”“‘5·19 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活动”“四川电视台《快乐1+1》走进茂县大型文化汇演直播活动”“茂县白石羌寨休闲文化特色水果采摘旅游文艺活动”“2018 中国茂县首届羌脆李文化旅游节推介会”“ 2018 茂县有‘李’首届羌脆李文化旅游节” 的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宣传和更新活动形式,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商品、品牌节庆,拓宽客源市场。

3.3 进行交通完善,构建体系 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助力,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交通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到旅游爱好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之间也相互产生重要的影响。[5]茂县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适中,且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213 线、省道302 线纵贯全境,距成都190 公里,距都江堰101 公里,东连北川、安县、绵竹,南接什邡、彭州、汶川,西毗理县、黑水,北邻松潘,成为阿坝州连接成都、绵阳、德阳的交通枢纽地。但是因为其特殊地质条件以及交通体系完善程度的不足使得茂县很多的旅游优势难以发挥。蜿蜒曲折的道路和恶劣的天气阻挡了一批又一批旅游爱好者前进的脚步。要让茂县的旅游为更多人认可就要做到“致富先修路”,要在对外的交通上加大国家对当地交通的扶持:完善已有国道的修缮和保护,扩展多种方式的运输渠道,加强对交通线路发展的资金支持;在对内交通上来讲要完善自我,实现各个旅游景点、旅游特色之间的联动,从而发挥整体效应。

3.4 进行文化加固,形成格局 文化和旅游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旅游是文化发展的平台,文化可以说是旅游行业发展的灵魂,旅游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将体现在文化间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要借助旅游业这一重要路径,只有把旅游与优秀文化紧密结合,才能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才会富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旅游与文化二者的有机统一,能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让文化产业保持可持续性和强劲态势的发展。

就茂县的旅游文化类型分类可将其属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山水与建筑文化的融合;空间形态而言它适用于度假文化、休闲文化,是人们远离闹市,和大自然亲密互动的良处;发展形态而言它不经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它可以形成非遗旅游、研学旅游、文化研究旅游的多元化格局。

3.5 进行观念更新,发挥魅力 西部很多省区,位于我国很偏远的地方,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总被认为是区位不佳。现在我们应改变这种观念。相对来讲,茂县的区位优势在于:①茂县作为当前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成为了展示中国羌族历史文化和特色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之一,是羌族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地,②茂县为“川西岷江明珠,古羌蜀国源头”,是阿坝州经济发展的“东大门”,是结合“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 这四川省旅游三大品牌的最佳节点;③茂县作为通往世界著名遗产景点九寨沟、黄龙旅游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客源集散中心,更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的特色旅游中心城镇;④茂县会成为阿坝自治州未来的重要中心城市和构建阿坝州“旅游高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叠溪——松坪沟地震遗迹地质公园是推向国际,国内科普旅游市场和进行地震科学考察的理想地区。只有打破人们对于茂县发展传统的认识才可以将茂县旅游精准扶贫做的更大更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网上带货的火爆使得网络培养的“新农民”在脱贫的战争中更显“战斗力”。阿坝茂县区位优势的传达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更好的为茂县旅游精准扶贫增添魅力。

3.6 进行生态保护,持续发展 经济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出卖环境换来的,只有在发展中寻求生态保护,做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一体,才能持续发展;可持续化道路才是经济提升的正道。习近平书记曾说过:“经济发展要加强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6]就目前而言,茂县旅游业的发展的确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财富上的提升、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的旅游地开发使原有的羌族特色开始弱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因此在茂县特色相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各级政府不仅应该坚持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加强在旅游业规划的主导作用,有效咨询和采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旅游产业持续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当地居民,生活在茂县这个美丽的大环境中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切不可因为经济上的追求放弃了生态上的保护。同时作为游览者的我们也应该切实力行,从自身出发保护好茂县的旅游环境,借鉴优秀经验,走旅游扶贫开发的道路,把茂县扶贫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以旅游促发展,实现茂县脱贫致富,经济腾飞才是我们最殷切的目标。

4 总结

从区域层面看,通过结构优化能够推动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带动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区域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茂县作为将要实施并完善重大文化工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先脱贫后致富是现今茂县发展的重点,通过旅游精准扶贫道路改善茂县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与其他区域发展差距,促进茂县用旅游文化扶贫发展走可持续道路,最终得以使得茂县形成以生态文明旅游和非遗传统优秀文化结合的高效率、高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格局。

猜你喜欢
茂县羌族旅游
古蜀之源:茂县营盘山遗址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一刻不曾停歇的茂县大救援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