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20-12-28 01:55邹雪辉陈捷
职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改革高职

邹雪辉 陈捷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師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意义建构”为主的学习体系,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本文以高职课程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为例,结合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任务进行论述,着力探讨如何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    “三教”改革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将以后工作实际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搬到课堂上来,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要,且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授课模式运用的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也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一些教师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只是把原本的板书变成了PPT,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取的知识还是以知识点为主,知识点在学生头脑里始终处于碎片化形式,毕业后在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迷茫和懵懂的状态,感觉工作现场的所有知识都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推倒一些传统的观念,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完成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任务。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意义建构”为主的学习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怎样才能把“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扮演好,让学生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主动建构下完成学习呢?笔者以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这门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了探究。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是为职校学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打下基础,使学生既懂安全生产技术,又会现场管理。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基本涵盖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各个过程和工序的技术安全和管理,而且实际操作要求比较高。这项课程要求教师非常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要义,具备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即使是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把握重点和理清要点,教学过程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难以把知识点一一讲清。往往一学期下来,教师讲得很累,讲了很多,学生却一头雾水,感觉知识范围太广、要点太多,没有重点,难以理解,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如果我们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引入建构主义理论,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建构”学习,这样,此课程的教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一、教师搭设知识框架

教师在课前将知识框架化、模型化,并以知识模型为单元进行备课,备课完的课件可以在课前以多种形式投放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在寝室、网络、课堂等多种状态下都可以进行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

(一)搭设知识框架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前要花较多的时间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模型化,再把模型化的知识进行组合,搭建成知识框架,每一个知识模型就是知识框架的组成骨架。如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这门课程,可以以一个单位工程(如教学楼)的建设为一个知识框架,而教学楼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工程、装饰装修等作为主骨架,是这个知识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主要骨架又由多个分支构成,如在主体结构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模板、脚手架、高处作业等等,都是主骨架的组成分支。

(二)以知识模型为单元进行备课

教师备课是知识输出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备课前首先要把知识框架搭建好,在备课时,每个知识模型作为一堂课进行备课。备课内容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如在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高处作业这个模块中,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如CamtasiaInstaller、EV)把一个个模块视频化,每个短视频长度控制在5?10分钟。短视频中不仅要结合知识点,而且要具备趣味性,让学生愿意看、自觉学。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现场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有两种比较好的方式:现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一)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基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深入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这个时候学生对施工现场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此时教师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引入知识模型,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也能很快进入情景,初步构建出知识框架的雏形。

(二)案例教学法

建筑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比较多,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每年都会发生生产事故。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作为情景切入,可以比较好地把学生带入情景中。

三、学生独立探索

之后,可以由学生根据引入的情景,结合已学的知识模型,通过一定的资源,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探索和发现知识模型的来由、作用,并使用这些知识模型对情景模式中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引导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逐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学生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有 3个:首先,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支持学生通过实验、通过观察、通过各种手段去探索知识;其次,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的支持者,支持学生的探索过程,允许学生犯错;第三,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的帮助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辅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或者合作者。

四、组织协作学习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翻转教学法进行教学,针对引入的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五、效果评价

教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三板斧”模式(备课、上课、作业),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配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而且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能很好地学以致用,非常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满足“三教”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谭莹.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1).

[2]朱岩.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以《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3).

(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改革高职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瞧,那些改革推手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