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践

2020-12-28 01:55曹怡云
职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理学教具动手

曹怡云

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生物机体功能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生理学,不仅有助于医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能为培养学生严密的医学思维逻辑打下基础。

一、教学与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授课内容抽象

生理学授课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许多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难学、难理解、难记忆,加之课堂缺乏师生互动,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实物教学,学生理解困难

生理学大多都是对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理解,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仅凭书本文字与教师语言描述,对于初学医学的学生而言其实很难理解,这时如果有一些简单的实物能够模拟这些机理,或者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一些教学用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很有好处。

(三)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课时紧张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条件十分有限,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一个学期的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只好挑选一些简单易做的实验让学生做,而放弃另外一些复杂的试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自制教具是指师生在课内或课外通过动手制作、改进教学用具,开展教学、学习活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并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行为。到了近现代,尽管实验器具日新月异,许多医学实验仪器都已经十分先进。但如果用一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材料做的实验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看清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动手钻研发明。

二、自制生理学教学教具的目的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

自制教具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充分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原理,还要会将这些基本原理与教具结合起来,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获得学生的认同。一件教具的产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研究,这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提升非常有益。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动手能力

自制教具的另一个主要的制作群体就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更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丰富学校的教学用具,完善实验课堂

可以把自制教具看成生理实验课的一种补充,将一些实验课没有涉及的原理利用自制教具作为解释补充,不仅可扩充学校的教学资源,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充实和完善生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生理学学科的发展。

三、生理学教具应具备的特征

(一)实用性

自制教具作为课堂辅助教学用具,应当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借助自制教具向学生展示生理现象和规律,或者模拟人体结构,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知识。把复杂的机理简单化,提高课堂效率,弥补教学仪器配备的不足。

(二)灵活性

自制教具是一种简易的教学用具,搬运和拆装都应该以方便为宜,而且最好可以随时修改,发现哪里有问题可以随时改动,让教具更加完善。不仅教师可以做,学生也可以动手制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集思广益,让教具更丰富。

(三)趣味性

使用自制教具的目的就是利用其直观的特点,给学生呈现趣味十足、生动具体的生理现象,吸引学生的眼球,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活跃课堂气氛,让抽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自制教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一)共同探讨,发现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自制教具需要集众人智慧,发挥想象,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二)基于原理,构思设计

自制教具的设计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基本原理为依托,将复杂的原理简单化,切记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要把知识变得更加复杂。学生在制作教具时,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选材,变废为宝

构思设计一款自制教具之后,就是选择材料,材料要以简单、易获取为原则,最好是可以变废为宝。这需要制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将能利用的材料收集起来,或者动手改造,不断改良,最后形成一件实用而满意的作品。

(四)制作教具,不断改进

選材之后,就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制作可以由一人完成,而一些复杂的教具的制作就需要团队共同完成制作。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制作者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一些做好的教具在运用到课堂中时,还是会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教具是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

(五)实际应用,观察效果

制作完成的教具,就到了检验环节。可以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观察,从课堂气氛、学生的反应来判定教具的使用效果。一件成功的教具应该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如果教具使用之后,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反应一般,说明这一教具仍有待改进。

五、自制教具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倡师生共同参与,拉近师生距离

大部分的生理学课堂总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后更是很少交流,学生总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对原理的掌握也停留在表面。自制教具提倡师生共同参与,给师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教师提出帮助,也可以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十分有益。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以往生理学的教学往往以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的要求。其实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生理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实验。但由于现实条件有限,很多时候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对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自制教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

(三)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促进知识构建

学生在制作教具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这样有助于将所学知识内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惰性的思维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研究,分享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制作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促进其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制作材料简单通俗,知识源于生活

自制教具所用的材料大部分取材于生活,凭借师生的想象力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不同于专业仪器,自制教具就是一种上课的辅助道具,是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讲明道理而设计,不需要精确的刻度,只需要能配合教师的讲解,为讲解锦上添花即可。知识来源于生活,自制教具也可以教会学生明白科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

(五)弥补实验器材不足,填补教具空缺

生理学实验器材一直以来都存在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缺乏教具,很多原理的解释只能靠教师口头阐述,造成教师课堂上解释得很累,学生却一知半解。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了解专业知识,既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地讲解原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填补教具的空缺。

参考文献:

[1]王小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5(5).

[2]张良.自制教具在新课程中的功能及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生理学教具动手
我也来动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动手画一画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动手演示找错因
差分放大器在生理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