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防范与有效干预

2020-12-28 01:54阴法楠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

阴法楠

摘要: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凸显,跳楼自杀事件频发,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也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化解集中爆发出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希望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层面帮助年轻的学生们顺利度过心理调适的大考。有研究表明,40秒是人类自杀的时间间隔,13秒是冲动型自杀的持续时间,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是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把受困于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重新拉回生活的正轨,并帮助他(她)们摆脱心理问题,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關键词:心理危机;主动防范;有效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凸显,跳楼自杀事件频发。2019年,中科院心理所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正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统计了一年里公开报道的儿童青少年自杀案例392起,有三类因素占据了主导,分别是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和师生矛盾。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也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化解集中爆发出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希望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层面帮助年轻的学生们顺利度过心理调适的大考。接下来,就从成因分析、危机防范和有效干预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帮助年轻学子们增强心理防护能力、有效应对心理危机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成因分析

1.正常秩序被打乱,生活偏离正轨

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求知欲强是孩子的天性。在家庭有限的居住空间里,网络成为了孩子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网上授课、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等等,甚至有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间的流转与日夜的交替都变得越来越模糊,孩子们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规律与界限,久而久之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在“战斗民族”俄罗斯曾发生过一起青少年极端手法自杀的案件。一位年仅15岁的俄罗斯男孩帕维尔·马特维耶夫因为输掉了一场网络上的游戏比赛,竟然在自家花园里用链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附近的邻居在接受调查时透露,他十分迷恋网络游戏,特别爱玩电脑,只是并不太清楚他一直在玩什么游戏,有时会因为游戏情绪产生很大变化。2014年,《中国学校卫生》刊发《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研究》,其中提到“未成年的中学生自杀意念率17.7%,自杀未遂报告率2.7%。即每6个人中有1人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2.社会活动受局限,情绪宣泄遇阻

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局限在有限的室内,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充足的体育锻炼,处于青春期的他(她)们本就敏感、叛逆、荷尔蒙旺盛,在特殊的环境下,如果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没有宣泄的出口,一点点小情绪、小问题就可能被无限放大,或逐步积累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2020年3月27日,深圳市某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两名只有14岁的初中女生相约坠楼,后经抢救无效双双身亡,经深圳警方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初步认定两名初中女生为轻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压死骆驼的也绝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小小的风吹草动在学生心中一点点放大,得不到及时的排解,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3.家庭遭遇大变故,经济陷入困境

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特别是中小个体经营的生产、零售、服务等行业,一段时间的停产停工,导致收入骤减,使得很多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陷入了贫困状态,长期的经济贫困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对于出现经济困难的家庭,家长有可能会把由此产生的暴躁、焦虑、悲观甚至厌世等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被动接收到这些负面情绪,又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和排解的方法,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4.因求学、就业、恋爱、疾病等问题,丧失生活信心

具备线上教学条件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把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但是教学效果有限,特别是对自制能力弱的青少年来讲,在学习上会“欠账”,对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孩子们更是一个考验。同时,人际心理危机、恋爱心理危机、疾病心理危机、经济压力心理危机等传统风险因素叠加,因而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甚至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4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一名15岁少女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展开营救工作。经了解,女孩今年15岁,因为成绩问题和母亲产生了争执,期间觉得母亲批评时语气过重,所以一时想不开欲轻生。得救后女孩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表示后悔,表示今后不再这么做了。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生的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5.原有心理问题未及时发现,情况不断恶化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观、人生观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家庭成员间沟通存在障碍,很多父母没有足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谈不上治疗。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本应该是最可信赖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支持,这常常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心理疾病和情绪困扰长期得不到正视,又因为学业压力、情感伤害等综合因素,进一步恶化,导致孩子们只能独自在黑暗中摸索,承受着他们的年龄本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同时是一名自杀干预志愿者自述:小学时候,她也有过自杀的意念,自杀的冲动伴随她读完中学,始终挥之不去,读高中时也从不跟人交流,甚至有不少自残行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她决心做一名志愿者,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走出黑暗。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主动预防

1.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要化被动为主动,学校提供安全、舒适的场所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或通过热线电话、网络聊天、邮件互动等方式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排解焦虑情绪;同时,针对学生们关心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主动发声、积极回应。有研究表明,40秒是人类自杀的时间间隔,13秒是冲动型自杀的持续时间。每年9月10月,全球精神卫生组织都会号召,人们应该及早介入这40秒和13秒,因为已有足够的成功行动表明,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2.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及家庭情况等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务必做到有的放矢,在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老师应重点关注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学业困难的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帮助。

3.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指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室),中小学进行心理咨询室建设,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据凤凰周刊报道,“在2020年上半年,辐射全国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热线——“希望24热线”,接到的求助学生来电,比去年一整年都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6月份对比去年同期,初中生增长85.78%,高中生增长81.75%。数据中最醒目的是,小学生的来电,增长了95.52%。”实现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在最大能力范围内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环境舒适、功能齐备、人员专业、兼顾线上和线下使用需求的心理咨询室。

4.健全在校学生困难帮扶和救助机制

助学贷款、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奖学金、校内勤工助学公益性岗位等困难帮扶救助体系,已运行多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上述渠道能够实现学费的及时给付和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但是,对于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身体突然生病而导致短期内学生经济压力骤增等情况,并没有规范的长效救助机制,大多是通过学校或同学间自发组织的捐助活动,其帮扶能力、范围和帮扶效果十分有限。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贫困救助体系,如根据需要适时启动贫困学生认定程序并开展救助活动等,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走上不归路。

5.提高学生心理防护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

有研究表明,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步。提高孩子的心理应激能力和调适能力,首先要以原生家庭为起点,然后辅以学校、社会等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与引导。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学生们把心中的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们相较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眼前的困难和苦闷都是暂时的,让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有效干预

1.心理急救,平复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心理急救是指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一个阶段,可以有效地控制早期应激反应,使遇到心理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学生第一时间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心理急救不是让当事人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梳理和分析,施救者在关注当事人基本需求的同时,主要是耐心倾听,为对方提供需要的信息和实际帮助,让对方感到平静,感到自己还能在身心方面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感到对自己的生活还有掌控能力。”除此之外,相互间取得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心理疏导,引导情绪宣泄,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撑

心理疏导大多采用谈话的方式,但与谈话疗法不同,它不是心理治疗,而是情绪的疏泄和行为支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出现焦虑、不安、惶恐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些负面情绪,要进行合理宣泄,如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内心感受,从而获得支持、安慰和鼓励;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把负面情绪和压力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出来。学校的老师们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肩负的任务、相信自身价值,帮助他(她)们尽快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3.心理建设,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调适能力

“心理建设的目的是从无法接受,到坦然接受的过程。”在现实中有许多事情不得不去面对,从不敢面对到勇敢面对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的认知是在不断的探索与求证中慢慢确立起来的,有些甚至是在反复试错的过程去了解和感知,当前的教育模式大多是鼓励孩子如何去取得胜利和成功,但是沒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面对频发的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认真反思,努力的去弥补这块教育的短板,告诉孩子们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做好心理上的建设,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应激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危机问题。

4.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重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心理危机干预,发自真心的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方同步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家人的关爱是最无微不至的,学校的教育是最科学有序的,社会的帮扶是最广博厚重的,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处于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要经历些风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都有责任共同努力,去帮助心理出现偏差的孩子重拾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重新走上人生的正轨,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迎接美好明天的历程。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说的:“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孩子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他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韩)白世熙.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中信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20.

[3]高岚.为何爸妈看不见我.中国妇女出版社,2020.

[4]安林红.压力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调查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的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