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拓展纳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探究

2020-12-28 01:59张梦春
科技资讯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心理健康大学生

张梦春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与一般青年相比,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文化水平和自尊心,以及更高的抱负和追求。他们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近年来各心理学者致力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并形成多种新型教育模式,该文将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从心理素质拓展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机制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理素质拓展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b)-0195-04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youth,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intellectual level, cultural level, self-esteem, and higher ambition and pursuit. They are faced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ut also to bear great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there is also a high incid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psychologists have been committed to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med a variety of new education models. This paper will take Jiangxi Institute of clothing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echanis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eaching system

当代社会大部分人已由温饱步入小康,达到了现代化文明,社会劳动力需求也由体力劳动为主到注重科技创造。随着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需要心理健康。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自然而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也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基本在各高校得到普及。

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日渐不同,传统的課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随之各种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纷至沓来,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心理素质拓展处于不可小觑的地位。

心理素质拓展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将学生带入各种精心设置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体会高度参与感和群体互动,从而思考和解决问题[1]。拓展不仅注重活动过程体验,更加重视活动后的个人反思与心理成长和完善。

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也共同组织实施了一项称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教育工程。基于国家的支持,近年来,各高校愈发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实施过程都得到长足发展,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当前,国内一些高校着力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北京大学钱永健老师在其专著《拓展训练一挑战自我溶炼团队》一书中介绍说:拓展训练从创建之初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2年起,北京大学就率先将拓展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引入校园,并深受学生们喜爱。此后,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课程[2]。到目前为止,许多高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相关工作,并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3]。

1  心理素质拓展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1 教育目标的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教育工作模式。梁启超先生对教育的定位是完善学生人格,笔者也认为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人格,开发潜能。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全国高校进行心理健康工作的首要方式,也是主要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更,学生心理认知越来越多样化,此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与之出现偏差,便很难满足21世纪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要求。因此探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工作理论和方法,改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

当前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论是理论知识讲授、团体心理辅导、讲座培训等都有一个普遍偏向,那就是以“消极心理”为主导的教学思维定式。教师多以心理问题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往往倾向于着重讲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辨别、疏导与行为矫治,变态心理的介绍、鉴别和预防,以及对心理障碍学生的干预。

高校工作者常常因为担心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而选择性地忽略了一点,心理学不仅应该只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更应该进行人类优秀品质的研究。心理学不应囿于疾病和或健康领域中,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4]。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有正常个体的发展性需要,这类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人格完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也都是高校教学需要着重引导的发展目标。

1.2 学校特殊性的要求

江西服装学院是一所面向时尚行业的专业性民办高等院校,其中艺术生占全部在校生的大半。艺术类大学生在求学和成长经历上又与普通大学生不同,他们往往行事更加特立独行,人际交往以及与新环境的融洽度更低,遇事易激动,情绪稳定性较差,解决现实问题更多采用冲动宣泄的方式[5]。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说教形式将各种心理相关理论灌输于学生,而极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训练、心理体验,其教育结果也只是流于纸上,很难深入学生心里。即使课堂传授,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如上文所述,对于专业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十分重要,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课的高校,尤其是无心理学专业且艺术生居多的高校,通过一两次课向学生讲解这项专业技能,显得内容笼统,且太过理论化、专业化,以至于教育的主要目标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目标轨道。因此更加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使学生能更加轻松愉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以更好的状态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对此有学者指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6]。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激昂的年纪,传统面授课方法过于单一,即使是由行业专家主讲的网络慕课,也只能停留在知识传授阶段,无法进行课堂互动,泯灭了学生的自主性思考和创造性领悟,很难使学生将听到的知识上升到技术层面和自我认知领域,而这也恰恰是学生最缺乏也最需要的经验。如果是新手教师将更难实现这一点。比如教师仅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却很少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练习心理调适技能。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反而常被发现处于心理异常状态。加上最后这种重视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察方式,并不能准确衡量学生是否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用于维护自身身心健康以及其使用效果[7]。

1.3 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自身优势因素

素拓项目多由集体合作完成,即使是个人项目,也多以团队成员全部完成为准。通过对活动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及结果考察,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引导参与者体验活动过程的感受,进行反思总结,感悟分享。通过对多元价值理念的感悟,达到激发心智潜能、提升心理素质、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这种团队形式的存在,使得团队成员想更好地完成项目,就要共同讨论、决策、分享经验感受。学生在小组建设和分享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对于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顺便可衍生出同学之间的朋辈辅导功能。

心理品质的发展是一种内隐的成长过程,属于无意识领域。在团体互动活动中,团队成员可在无意识状态下流露出内隐思想和隐性行为,并在多方交流中观察到他人的内隐思想与行为,从而引发对自身及他人的评价与思考,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若在团队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个体行为效率提高,还可形成社会促进效应。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习者只有亲身到现实世界、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建构[8]。心理素质拓展正是契合了这一点,拓展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学生才是整个活动开展的主体,这也正实践了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  将心理素质拓展纳入课程体系的做法

江西服装学院建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基地,自2015年起将心理素质拓展引入课堂教学。具体工作模式是:大一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必修课,新生开设素质拓展课,其余每个学期配合2~3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素质拓展比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知识竞赛、电影赏析等。心理素质拓展课由心理健康中心做课程安排,教务处发文通知,每年春秋两季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展。每个班级4个课时,分两周在素质拓展基地或田径场进行。课程内容主要是:第一次课(2个课时):破冰之旅、团队建设;第二次课(2个课时):项目体验、感悟分享。个别班级除课堂任务外单独向中心提出書面申请举办班级素拓活动。经过培训和选拔,增添行政教师为兼职素拓教师,成为心理素质拓展师资储备力量,增进辅导员队伍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作沟通的同时,也为顺利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课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在每个学年进行相关全局规划。学校心理素质拓展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形式,除了固定课时外,还开展各种素拓活动。如学干培训、学生会内部拓展计划、班级凝聚力训练,更是在每年“5·25大学生心理节”举办全校大型心理素质拓展比赛。并整合教学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等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当前做法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将心理素质拓展纳入课程体系的做法,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对大部分学生效果良好,但同时也浮现出很多问题和不足。

3.1 场地建设和管理

素质拓展基地造价虽高,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因其面向学生,且多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挑战性项目,安全性必须要有绝对的保障,加之位于户外的特性,各种器材设备风吹雨淋,也会缩短其使用寿命。按照规定户外拓展培训场地须由专业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场地、设施检查,并做好记录;所有器械需3个月检查保养一次,并做好记录;各绳索、锁具等需按规定实行强制报废。因此维护成本十分昂贵。

3.2 师资与学生团队支持力量

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素拓培训,教师多为自主学习,边学边用,很难带领学生在感悟分享环节将整场活动的层次提升。素质拓展课程并不是简单理解为有挑战性的玩耍,除了过程体验外,更重要的部分是分享感悟,前面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要在最后的分享中得到提炼和升华,以此达到拓展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加上素质拓展的户外运动强度及团队建设分组特性,每一次真正的拓展,需要主导培训师和若干助手的配合,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完善,若碰上阴雨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打造专业的拓展教师团队以及拓展助教团队。

江西服装学院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生会心理发展部的成员又要担负学生会其他各项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组建专项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助教社团,招募对心理学以及素质拓展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系统培训,拥有兴趣和专业的他们,将会是拓展培训中的得力助手。

3.3 加强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建设

该校素质拓展课程虽纳入教学体系、课程安排以及规范有教务处发文,每年面向全体新生,但并没有纳入学生课表,也无单独学分。因涉及班级较多,每班课时较少,自身宣传不完善,造成的结果是:课程针对面广,却没有体现在学生视为标准的班级规范课表中,学生难以理解突然多出的4节课,用文件要求学生来上课,给老师及学生造成困惑,课堂初始信任感及气氛不够,为后续活动及团建增加困难,可能理想中的社会促进效应会变成社会懈怠,不能进行很好的课堂体验。

在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进一步规范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方式。江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或必选课,作为主干教育课程,设置32~36个学时,2个学分,覆盖全体学生。其他学期开设朋辈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形成系列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心理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建议可将素质拓展课归到公共选修课系列,纳入教务系统,同外语课、计算机、体育等一同在每学期开学初供学生选修,完成后给予相应学分。这样一来同一个班可设置更多课时,开发系列主题培训方案,例如:第一课,训练介绍(可在室内);第二课,建立团队;第三课,人际交往;第四课,团队建设;第五课,自我管理;第六课,情绪管理……最后一课,总结感悟。中间主题多少可按具体课时进行设置。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团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自主选择了这门课,由陌生人变成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要共同进行一个周期的素质拓展课程,在同样不排斥课程的情况下也拉近了心理距离。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同学生所学专业课教育一样,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社会,避免学生空学理论,提升实际心理承受能力,将学校心理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在强调治疗矫正的同时重视“治未病”,心理咨询和发展性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心理素质拓展纳入课程体系的做法将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教育上迈出的一小步,既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单项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与近年来翻转课堂的教育热潮不谋而合。

当然,国家在普及高等教育、全民教育,学校教育基本无法做到一对一,不论哪种教育模式,都还没有能力完全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课程环节和内容,我们将在此目标上不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唐瑞民.高校拓展训练课的组织实施与分享设计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5):122-124.

[2] 李春鹏.拓展训练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 张晓婷.大学生素质拓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评《应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9):10.

[4] 张华,张继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院校心理朋辈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4):51-55.

[5] 贺金波.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和防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5.

[6] 权国政,夏玉峰,周杰.工科类交叉学科发现学习式教学模式下的素质拓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9):149-150.

[7] 李艳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念创新与路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9(18):55-58.

[8] 唐海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20(3):99.

[9] 刘丰林,杜睿,刘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教育机制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0-22.

[10] 李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0):105,107.

[11] 皮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学进展,2020,10(3):243-251.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