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浅析

2020-12-28 02:13刘玉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刘玉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有其连续性、继承性、实践性、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了邓小平理论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期、科学发展观时期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期,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加深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A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2-0003-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进步学说的突出贡献。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是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巨大的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一整套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使当今仍处于低谷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展现出一线有力的生机。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这里,我们来作以简要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地说,可以总结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理论探索持续不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我们党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团时指出,我们“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提高的。在邓小平为核心时期,提出了大量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论。如和平与发展主题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理论,以及祖国统一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力发展标准理论等等。在江泽民总书记时期,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党建理论等等。在胡锦涛总书记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先进文化建设理论等等。到习近平总书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高,提出一些了重大突破性的理论,如新时代理论、新安全观理论、世界命运共同体理论、“一带一路”建设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等等。

这些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理论成果,很好地指导了中国的实践,解决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力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理论探索与创新的自觉性不断加强

我们党在过去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我国革命、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不断取得成功。它使我党学会了由最初的比较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到后来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养成注重实践的理论品格,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伟大的历史担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是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始终放眼世界发展的大方向,面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实际,着眼世界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破解难题,不断提出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内容,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健全、内容更加丰富,理论发展展现出巨大生机和活力。

三、理论探索与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创始之初就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的和重大的问题。因此,随着实践的进展、改革的深入,随着问题的暴露,提出的理论就越加全面、深入,逐渐涵盖国家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的领域不断拓宽、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丰富,整体性全面性深刻性不断增强。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安全、祖国统一、国际关系与外交等等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既有涉及党的领导层面的,又有涉及社会民众层面的;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践层面的。针对理论进行研究的活动与实践也不断增多。

四、理论发展的创新性非常明显,有力推动了国家建设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出着眼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大问题,直指和破解突出的难题,体现实事求是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一开始就具有紧密结合实际的特性,直接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改革的实际,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其突出的问题指向性、破解性而体现出明显的时效性和创新性。所针对的问题都是过去没有被重视、没有解决的。这些理论往往一经提出,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经实行实践效果十分明显,往往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发展形势也必然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令人振奋。例如,初级阶段理论一提出就给人以十足的新鲜感,市场经济理论一出现立即给人以舒心畅气的感觉。又如,“一国两制”理论一经提出,即刻受到举世瞩目与赞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世界的共鸣!这些理论不仅实实在在地破解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难题,也给世界发展带来新希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以其“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指引”,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開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②

五、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仍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也仍然在路上,我们的理论研究也是在不断的前进途中。所以,必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正如一切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一样。比如,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世界价值的研究还显不够充分;理论的国际意义研究还有些不足;理论研究的深入性还显不够;理论研究的稳定性、持久性还不够,还存在明显的权宜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今后理论发展与探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引用毛泽东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讲的:“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③我们正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努力成为那“一百个”、“二百个”其中的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貢献。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④也就是说,要面对真实的实际,真正地面对实际,真正地深入实际。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定随着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实践步伐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离不开社会主义,同样,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为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论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做出了的突出贡献。当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北斗技术、航天技术、5G技术等等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给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创出了新天地与生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指出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⑤让我们拭目以待,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更好的明天。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教出版社,2018年9月第4版,第20、21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教出版社,2018年9月第4版,第20、21页。

③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第1版,第74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第1版,1972年10月第2版,第26页。

⑤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第1版,第66页。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