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理念的虚拟仿真之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2020-12-28 06:56周小俊熊辉
时代经贸 2020年27期
关键词:工作流虚拟仿真课程改革

周小俊 熊辉

【摘 要】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对于财务课程的学习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跨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中,由于涉及虚拟仿真企业的“工作流”,学生在财务岗位的模拟工作出现了明显的能力问题。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部分,大多依附于企业的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以“工作流”为基础的《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改革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取得了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运用“工作流”的理念对财务软件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技能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作流;虚拟仿真;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改革

“财务软件应用”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多数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有开设。该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偏重训练学生单项业务的处理能力,考核学生财务处理的正确性。在课程“跨专业企业仿真综合能力训练”中,仿真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记录与核算所在虚拟企业的经营状况。训练结果令人惊讶: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会计岗位进行仿真训练时,普遍存在着“学起来都会,做起来不行”的现象。

一、传统财务课程的问题及原因

传统财务课程在讲解的时候,通常是老师首先对要处理的业务进行描述,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与核算。该方法旨在教授学生会计问题的具体处理技巧,学生正确完成练习后感觉已经“学会了”。在现实的工作中,会计岗位需要面对的从来不是业务描述,而是从其它部门和岗位传递而来的一张张原始单据,这种对象的改变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时一片茫然,深感自己的“会计能力”无力释放。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学生在观摩老会计做账后普遍感觉自己能行,但当独立面对经济业务时自己却又倍感无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会计课程大多重视细节业务的处理,较少关注企业整体的业务逻辑。

二、课程改革中的“工作流”原理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主要讲述如何通过财务系统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录入、汇总与核算,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运用财务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相对传统纸质会计业务,财务软件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会严格按照业务逻辑与工作流程,忽视这些业务的前后关系,将导致整个财务处理过程出现各种问题。企业管理是讲究工作流程的,这种管理流程或业务的流程反应在软件中称为“工作流”。软件按“工作流”所设定的逻辑顺序对业务进行自动流转处理,将当前岗位完成的工作任务推送到下一个工作岗位,直至整个业务全部完成。因此,要通过软件或系统提高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先梳理“工作流”中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明白业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前后秩序。

三、课程改革的前后对比

(一)各子系统的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前:课程教学基本上是按照用友U8软件的每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讲解,没有将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进行贯通。学生知道单个子系统该如何进行业务操作,但涉及跨子系统的业务时就无法衔接,始终无法理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课程改革后:按照虚拟仿真企业一个月的经营业务,通过完整的业务循环对所有财务子系统进行融合。从创建企业的原始账套和基础设置开始,完成对各个财务子系统的初始化,再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进行财务数据处理。教学方式调整后,学生经历了仿真企业完整业务循环的财务操作后,逐步理顺了财务软件中各子系統的关系,清晰了业务在各子系统中的流转规则,面对实际工作基本能够开始上手。

(二)经济业务处理的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前: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使用文字对经济业务进行直接描述,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再运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很少提及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及传递过程。现实中,很少有学生接触过真实的经济业务,他们基本上不知道课堂上用文字描述的业务应该对应哪些原始凭证,更不清楚这些原始凭证所涉及的财务规范及审核要点有哪些。在真实的企业运营中,业务一般是通过业务单据进行确认后,再传递给会计部门进行财务处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只会收到从其它部门与岗位传递而来的业务单据,不可能有文字性的业务描述,这就导致了前面在仿真训练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学生拿到了业务单据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他无法将单据转化成对应的业务描述,也就无法判断该单据发生的是什么业务。在实际训练中,不少学生在使财务软件填制会计凭证时,无法准确填写所附单据的数量,有些甚至不写。

课程改革后:财务软件所要处理的会计业务是仿真企业一个月的经营业务,提供给学生的只有相关的原始单据。以最简单的借款为例,在发生预借备用金时,没有对该业务的文字描述,而是直接传递给学生一张相应部门领取备用金的借款单。此时,学生首先要明白这张借款单所代表的业务种类,才能在该单据的会计处理时,知道这张会计凭证应该填写哪种会计分录。

通过基于“工作流”理念的虚拟企业仿真业务,让学生直接拿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可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资源的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前:教学资料仅限于课程教材,以及出版社配套的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和教学PPT等),教师主要对软件如何操作进行讲解与示范。

课程改革后:通过对虚拟企业的仿真业务进行分析,编制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供学生进行练习;同时,通过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进行上传(包括教学基础资料、仿真业务数据、业务流程描述与讲解、授课课件、示范视频与讲解视频、学生易错题解决方法学习视频以及拓展阅读等),帮助学习自主学习,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训练和问题解决,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式的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前:财务软件应用作为一门实践课程,通常讲授与实践的比例往往各占50%。教师先花一半的时间进行操作讲解,学生再进行上机操作,出现了问题教师再返回前面重新讲解。如遇听课不认真的学生,常见的错点还是会继续犯。这样重复的讲解不仅费时费力,也使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

课程改革后:捉住学生实践兴趣大于听课兴趣的特点,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丰富教学资源,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与自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控制学习进度。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逐一指导与解答,并将普遍性问题汇总成问题库,在学习平台设置的答疑解惑区进行发布,供学生查询与纠错。

这样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所占用的时间,也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更加有的放矢,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率。

四、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建议

传统的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更多的关注单项业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企业整体业务观与财务观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更多的是置身于企业的完整业务流程中,面对的是各个部门的人际关系,所有的工作都是不停的动态变化,很少出现教材中的孤立与静态状况。在动态的环境中要胜任财务岗位的工作,只有先搞清楚企业内在的管理逻辑与运营流程,才能应对现实复杂的环境变化。在真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使用软件进行内部管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流程,而“工作流”中的各个工作节点是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财务作为整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多的与业务整合在一起, “业财一体化”是未来财务工作的必然趋势。今后的财务工作重点将不仅是财务工作本身,而是如何运用财务数据实现对企业的运营监控與辅助决策。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西 南昌 330095)

参考文献:

[1]康婕.基于\"课证赛岗\"相互融合的《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改研究与实践[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 000(004).

[2] 唱晓阳.基于VBSE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才智, 2019(30).

[3] 耿秀珍.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与创新——以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堂教学为例[J]. 会计师, 2019, 308(05).

[4]黄萍萍.发现式教学法在财务软件实训课的运用及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022(003).

作者简介:周小俊(1987—),女,江西南昌,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会计与实践教学。熊辉(1976—),男,江西南昌,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与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8-74-4)。

猜你喜欢
工作流虚拟仿真课程改革
工作流在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设计和应用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工作流技术在医疗信息整合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