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研究

2020-12-28 02:12王志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具体分析室内设计

王志强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不再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室内设计逐渐成为建筑中应受到重视的关注点。本文详细阐述了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室内设计;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11-0062-02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高度关注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制定科学的设计策略,提升公共交流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促使高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要,并且不被应用。学生由原有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思维开拓的人才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1]。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设计是学生有意识或者有意识表达自身观点的重要区域,也是展现自身情感的重要平台[2]。在主动交流中将会碰撞出火花,有效改变学生“宅”网络的现状,进而实现创新和进步。在高校教学楼中实验室、办公室、学生教室是重要的室内、特定的交流空间。

在实际交流中,教师会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多高校都没有在其他公共场所交流知识和表达观点。现阶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3]。被动学习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而课堂外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2.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的现状分析

2.1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部分高校会为学生创造一些课下活动的公共空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公共空间比较单调,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在高校教学楼公共场所中,没有完善的设施供学生探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比如舒适的桌椅、充足的茶水供给、足够多的储存柜等等。大部分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的室内设计往往不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该处停留的时间较短。学生将更多时间停留在教室和书本上,根本无法实现简单化的个体交流,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性较强的交流和沟通活动。

2.2空间的设计缺乏吸引力

很多高校在设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时,为了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对一些重要地方缺乏重视度。相关调查表明,各个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风格设计几乎毫无差异,学校往往崇尚简约风格,在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特征和本校的特色,只是过分追求从简和节约,没有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宗旨[4]。由于高校在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设计中严重缺乏标志性和属于自身的特色,很难与当代学生的需求相符,致使公共交流空间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3公共交流空间设计缺乏合理性

大部分高校在建设教学楼过程中过分重视空间的层次感和独立感,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有意识地扩大公共交流空间。但是在实际建造中没有全面落实设计师的想法和构想,经常会出现浪费空间的问题[5]。在高校教学楼中经常发生空间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教室里的教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感。

3.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的发展策略

3.1保障高质量的环境

高校在选择学生交流的场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自然情况,保证选择空间的物理舒适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了解环境的实际光热情况。相关调查表明,人们更加愿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停留[6]。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重视当地的采光面积,了解区域内太陽的朝向。同时要充分保证夏日遮阳设施的完善性,在选择了比较满意的场所后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处理,使用完善的遮阳措施。除此之外,要掌握该场所夜间的灰暗程度,如果夜间的光照不足,将使人们产生恐惧的心理,很难吸引学生到此交流和沟通。

3.2提高环境的厚重感

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的设计对于学生的交往有着重要影响,在空间界面设计中要保持合理性,良好的空间界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舒适感,让学生在该空间流连忘返。同时在高校教学楼建设中要注重界面的尺寸,实现虚实结合,提高空间设计的厚重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高可视性,提升亲切感。

3.3留有适当个人空间

因为教室、办公室属于开放性的空间和区域,所以严重缺乏私密性。而回档的私密空间有利于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认知[7]。为此高校在建造教学楼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割二级领域,满足学生个人空间需求。设计人员也可以使用栏杆、矮墙、圆柱等分割既有的空间,适当增加一些小型的花坛,设计曲型廊道,有效分割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停靠边界。

3.4加强空间的交往性

交往性和可视性是设计高校公共交流空间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设计中,要保证人流量的易达性和空间界面的开阔性,需要注意的是适当增加私密空间并不代表着需要屏蔽其他、一切的事物[8]。人流量是提升空间持续热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提升公共交流空间的交往性。为了提升人流量的易达性,设计人员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来往楼道数量或者调整界面的形状,进而为公共交流空间可视度和开阔度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3.5完善空间的个性化

在现代社会,高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为此在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设计中要实现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在个性化设计中,要适当改变色调,完善规则的服务设施,设置具有特殊功能的区域,提升学生对公共交流空间的熟悉感和场所感,实现公共交流空间的个性化。

3.6保持公共交流空间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1)提升交通要道的丰富性。在高校教学楼中,走廊和楼梯是调节公共交流空间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兴趣点,学生不仅在走廊中通行,而且会在其中进行密切的交流。比如美国某一高校在楼道内设置了书架,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公共空间交往,又可以随意的阅读书籍,讨论自己的阅读想法,这样便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在走廊中设置了一排紧密相连的储物柜,这些储物柜的设置不仅可以缓解学生课桌的压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公共交流空间中分享自己的日常。

(2)合理利用共享空间。高校会建设一些建筑物为学生创造更多共享空间,学生可以在共享空间中积极参加公共活动。我们可以将共享空间结构称为中庭,它有效连接了教室和教室外,不仅可以作为高校教学楼的重要通道,而且可以作为重要的休息区,在这个地方经常会有过往的师生,这为他们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我国某高校建设合理的中庭,其面积较广,有充足的利用空间,学生可以在其中开展大型活动,可以容纳的人数较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3)楼层底部的架空设计。在现代建筑学中,底部架空设计是十分受欢迎的,它将建筑物底层或者部分窗和墙去掉,创造更多通透和延续的空间,使用一些花草树木进行填充,设置了少量的桌子和椅子,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交流,其功能与公园十分相似。

3.7保持公共交流空间的独立性

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学楼中的教室和楼道隔音效果较差,各种混合声音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学生交流的舒适性。为此高校要选择比较安静的地方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和最佳交往空间。同时要保证公共交流空间的独立性,这样不仅可以使交流空间更加安静,而且可以有效隔离教室等其他传统的公共领域。

4.结语

在设计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从多个方面考虑,采用丰富多样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与学生交流需求相符的交往空间。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保持空间设计的独立性、多样性、丰富性、交往性,提升环境的质量和厚重感,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私密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交流的机会,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公共交流空间,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宋婷.现代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探析[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9.

[2]魏亚萍.探讨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J].科技视界, 2019(19):137.

[3]李咏瑜.西安地区普通高校整体式公共教学楼(群)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4]张曦.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35):2400.

[5]马明,孔敬,白胤.普通高等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8,24(1):77-80.

[6]高磊.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 2019.

[7]张曼.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38).

[8]高磊.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模式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D].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9.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具体分析室内设计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住宅室内设计
作品三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海外税务筹划
石油化工工艺及废水处理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PPP模式的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