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12-28 02:12梁晓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技术园林施工

梁晓东

【摘要】在近年我国经济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展背景下,群众对园林景观建设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不断提升。为实现我国城市园林的现代化和稳定化发展,必須在园林施工环节中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实现景观布局和施工项目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就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布局;施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11-0112-02

目前,各地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园林城市”,在城市园林景观环境投资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实开展园林景观布局设计,在保证与时俱进地创新过程中,推进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稳步提升园林工程质量,而且能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发展。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和限制,很多园林景观布局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与特点。为此,本文详细论述园林景观布局和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问题,希望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帮助。

1.当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问题

根据对当前施工情况的具体研究发现,很多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项目开始前和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就很难精准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和待实现的效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如对施工图纸中的细节存在异议,则很可能主观臆断地进行工程操作和技术调整,此种情况将导致工程项目随意性较强,不仅难以满足施工设计效果的要求,还将对园林工程整体质量和效果造成负面影响[1]。

园林项目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将对园林设计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很多人认为绿化工程和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性和重要性相对较低,甚至认为绿化园林就是简单的种花、铺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加之当前施工队伍整体水平差异性较大,工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很多时候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并不能直接体现工程整体的设计效果[2]。

1.2工程验收和养护等环节的问题

在园林工程的竣工阶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施工项目资料整理,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和审核。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施工技术和过程管理按具体标准要求进行详细记录,用文档的形式进行资料编辑,制定科学的保养和管理方案,保证建筑绿化工程的有效开展,避免在后续工程发展中出现负面问题。所以在园林建设主体中的工程项目验收,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关注与重视。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工程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项目成本主要指的是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的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指的是种植土方的经济费用、购买苗木的经济费用和其他经济费用。间接费用指的是工作人员的劳务报酬和保险费用等等。基于当前园林施工企业的资质已经实现了质的提升,因此施工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在对施工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关注的基础上,推动了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

1.3园林绿化苗木中质量监督问题

通过研究当前发展形势可知,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中,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苗木质量的重要性,甚至不能认识到苗木质量将对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工作人员不能控制苗木生长情况,因此很可能引发苗木成活率下降问题,这种情况必然会对园林绿化整体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要加强对针叶树种的管理和监督,因为这类树木和其他树种相比生长周期更长,通常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山地,但是一些单位为了满足城市绿化要求,会将这类树种移植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中,刚完成移植后的针叶树种并不能有效适应环境,所以在移植前也要定植一段时间,确保成活率有效提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苗圃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出售的针叶苗木定植时间比较短,这种情况不仅会大大降低成活率,还会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城市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概述

2.1园林景观布局中新技术的应用

根据对当前园林景观布局的研究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多种因素,尤其是园林中的水、花、林等资源更需要进行优化配置,只有对其进行科学性设计和研究,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应用新理念,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当前园林景观布局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切实加强对新技术手段和新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在开展园林景观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多样性原则和现代化工作规范,实现相关因素的协调与一致性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工作的统一性发展要求。在素材选择和应用的同时,同样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只有保证布局合理,才能为群众提供更为舒适的视觉效果,最终为群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感。

(2)加强对相关素材的合理性应用。在根本环节上说,在景观园林建设过程中任何一种素材的应用都是没有规定和制约的,因此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在园林建设中打造出完全不同的建设效果。但是在实际进行素材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素材调整和应用,确保石材、植物和水景等素材类型在艺术构思下实现有效融合。

2.2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已经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比如我们常见的陶瓷壁画等等,这些工艺在经过高科技手段的研究与开发后,可以在应用过程中展现更多种类型的浮雕图案,并且在绘画和雕刻完成后,还能实现商业价值和欣赏价值的双重提升。

(1)园林道路和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目前在进行园路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逐渐被引用,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地形地貌,将“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综合运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采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园林项目内雨水径流量,减小雨水对园林工程管网的排水压力,提升人们雨天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使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在海绵城市施工方案中,机动车路面根据道路适宜性多采用透水型混凝土路面或多孔沥青路面。非机动车道可采用多孔沥青路面或透水型混凝土路面;路牙多采用开孔路牙、格栅路牙等形式,将道路雨水引入周边下沉式绿地。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这些水分的挥发可以最大限度上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和改善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实现对局部气候的有效调节与控制。

(2)种植过程中的新技术。①保水剂。在园林绿化种植过程中,保水剂的合理应用能最大限度上降低苗木移植过程中的死亡率,在对绿化工程整体效益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园林建设的施工成本。在早期进行树木移植的环节中,一旦根部发生失水过多的情况,很可能造成树苗成活率下降问题,甚至造成园路绿化率降低,而保水剂的应用使得根部的水分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这样无论是运输还是苗木移植,都能切实提升树木成活率。②抗蒸腾防护剂。如果苗木种植区域气候干燥,土壤干旱性较强,那么为最大限度上降低木苗木死亡率,就更需要加强对抗蒸騰防护剂的应用,从而借助高分子和分子间隙的网状结构,实现根部透气性的提升,并且按照科学稀释比例进行苗木喷洒,最终在苗木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和减少运输和种植环节中产生的水分蒸发。

(3)移栽过程中的新技术。为了切实提升园林景观整体美观性,很多花卉或是树木在完成栽种后还需要转移到园林中,所以移栽也成了园林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环节,由于很多植被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如果直接栽种到园林中很可能会对成活率造成影响,并且不同的花卉在花期上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为了合理控制花期,还需要将花卉栽种在温室环境内。在移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植被对园林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刚从温室取出来的植被不要马上剔除其根部的土壤,以免在后期植被栽种过程中影响其生长,这也是对植被存活率进行提升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4)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当前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无论是树木还是花卉在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园林中的喷泉、湖泊也需要定期加水,长期在此种状态下很可能出现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园林整体美观性的提升。所以更应该加强对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当前水资源不充足的园林地区,更需要加强对新型灌溉技术的开发力度。当前我国灌溉技术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所以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更需要加强对水分含量的监测,一旦发现植被出现缺水问题,要及时开启滴灌系统,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帮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工程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灌溉技术、架空转等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使得园林工程景观布局效果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因此在今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园林工程的重要性,在合理应用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慧.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0,13(24):155,159.

[2]袁密博.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31(22):202.

(作者单位:福建新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新技术园林施工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