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斯特里和伦福德伯爵的对话

2020-12-28 07:00胡紫霞
阅读(科学探秘)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伯爵特里物体

胡紫霞

同学们,相信你们对“热”都很熟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夏天会感觉到热;在太阳光下、篝火边也能感觉到热。很多人会说:“热,不就代表了温度高嘛!”其实,关于“热”的知识有很多,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研究“热”到底是什么,并且先后提出了“热质说”和“热动说”,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普利斯特里和伦福德伯爵,当然还有他们各自的支持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之间展开的辩论。

普利斯特里:大家好!我是来自18世纪英国的一位化学家。我听说你们之前讨论过“燃素说”和“氧化说”,本人就是“燃素说”的资深信徒。

要知道,在热力学发展的过程中,对热的解释常常和燃烧有关,所以咱们今天关于“热”的话题,不得不又提起之前说过的“燃素说”。

普利斯特里:后世的人们都认为我的最大貢献是发现了氧,其实,我觉得不仅仅如此,因为我还提出了“热质说”。

1774年,普利斯特里在实验中发现了氧气(当时称为“脱燃素空气”),在后来的论文中,他认为“燃素说”和他的实验结果不吻合,因此提出“热质”的说法。而“热质说”是指在18世纪被科学界用来解释关于燃烧和热现象的一种理论,在拉瓦锡用实验推翻“燃素说”后开始盛行。

普利斯特里:我认为,热是一种物质,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气体,能够流动,可以穿过固体或液体的孔隙。物体吸收热质后温度会升高。一个物体是“热”还是“冷”,由它所含热质的多少决定。冷热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质便从较热的物体流到较冷的物体,直到两者的温度相同为止。宇宙间热质的总量是不变的。

拉瓦锡:我坚决反对“燃素说”,但是对于“热质说”还是支持的。它可以成功地解释许多物理现象,例如热茶在室温下冷却,热茶的温度高,表示热质浓度较高,因此热质会自动流到浓度较低的区域,也就是周围较冷的空气中。一个物体所减少的热质,恰好等于另一物体所增加的热质。我的《化学基础》一书就把热列在基本物质之中。

“热质说”支配着18世纪后期的热学,可以解释一些热的现象,但它却无法解释一些只要持续做功就可以持续产生热的现象(如摩擦生热),是种错误和受局限的科学理论。直到18世纪末,一个英国物理学家对“热质说”提出了挑战,他就是本杰明·汤姆逊,后人常称他为伦福德伯爵。

伦福德伯爵:1798年,我在监督大炮镗孔工作时发现,被加工的黄铜炮身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很多,只要持续加工,炮身就会持续加热,其产生的热甚至可以使水沸腾。按照“热质说”,这些生出来的热量全部来自大炮内部的热质,那大炮自身的热质就会减少,因此发热量就会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就说明这么多的热量并不像“热质说”所设想的那样,以热质的形式由它自身包含着。“热质说”是有问题的。摩擦生热的实验促使我得出:热是由机械功产生的,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粒子振动的宏观表现。我相信“热质说”和“燃素说”将一起被埋葬在坟墓中。

伦福德伯爵的研究,引起了戴维和焦耳等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进而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戴维在一个绝热装置里,让两块冰互相摩擦,结果两块冰都融化了,在这里“热质守恒”的关系不成立了。戴维由此断言,热质是不存在的,并认为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另外,焦耳在1843年提出一种理论,认为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1850年时,克劳修斯发表论文,指出“热质说”中提到的“热质守恒”可以用“能量守恒”取代。随后,“热动说”这一名词逐渐被新的“热力学”这一名词取代,这一学说在19世纪被用来解释与热相关的大量概念、理论、定律、关系以及实验现象等。

猜你喜欢
伯爵特里物体
茶伯爵和小南瓜
所谓灵性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扔掉伯爵
英格兰队长陷“桃色风波”
大宝小神探·飞船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