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文化综合体设计研究

2020-12-28 02:12李好明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体设计

李好明

【摘要】城市文化综合体不仅是体现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指标,更是市民休闲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城市文化综合体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力度,有效促进城市文化综合体整体设计水平以及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就城市建设文化综合体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11-0080-02

1.城市文化综合体概述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早期的文化类建筑主要是以各地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独立场馆为主的。由于这些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独立建筑,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建成后运营成本高昂,对于地方财政产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可使用土地资源也呈现出日趋紧张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在城市内部找出可用于公共文化建筑建设的土地。所以,怎样降低现有城市文化建筑运营成本,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前现代城市文化建筑发展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而各地方规划设计部门将多种不同功能集中融合在同一建筑内,使其形成具有显著区域性特点的文化综合体,成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城市文化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种以集约建筑群或者巨型单体建筑形式出现的综合性的建筑形式。文化综合体与传统单一的场馆相比,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降低了场馆开发和运营的成本,而且通过在开发项目中引入商业配套设施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化综合体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文化综合体对地方财政的依赖程度。另外,由于全新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是一种将多种单一功能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建筑形式,再加入文化综合体内部各个功能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性,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众对文化综合体使用提出的多样化要求,为单一文化建筑向多功能区域活动中心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设计要点

2.1城市与建筑整体化设计

(1)通过空间减法,营造核心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部门应用图底关系法则,减去城市布局中虚拟空间,然后结合虚拟空间组织和联系,将其单元加以融合整合,构成建筑核心公共空间,从而达到集约主入口广场空间的目的。这种利用空间减法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做法,不仅降低了城市巨型建筑尺度对公共空间建设的影响,而且为各个子功能单一建筑尺寸的设计提供相应数据依据。

(2)统一基座或者屋顶。如果现有场地无法通过空间减法,有效地营造共同空间氛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从建筑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统一解决建筑基座或者屋顶,将原有的分散的子功能单元加以有效整合,构成统一的屋顶整体形象。

(3)统一形体与细部逻辑。由于各个子功能单元拥有统一形体以及细部逻辑,在视觉上为整体性建筑氛围创造有利条件。规划设计部门可以采取将各个子功能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单体建筑形态的方式,完成同一建筑逻辑的拓扑重构工作。

2.2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设计

所谓空间环境连续性,就是每一座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整个城市总体结构组成的一个部分,只有通过整体布局,才能有效地展现城市整体形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设计工作时,必须按照集约化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将新建筑以及场地尺度加以约束,以此将人们限定在一定的空间感以及尺度内。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空间环境连续性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视觉上的连续性。视觉性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形体轮廓、材料色彩、细部逻辑等建筑形态的连续性上。(2)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公共空间连续性的通畅性与可达性是确保城市向建筑过渡的关键。

根据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公共空间连续性设计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外部公共空间连续性。外部公共空间的连续性,有效避免了消极过度空间的发生情況,但是这种空间也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其主次划分不明确、层级性设计不足等都是其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连续性设计出现了空间混乱且连续性不足的问题。(2)内部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内部公共空间连续性一般就是通过串联、并联等方式,有效地进行室内公共空间组织设计,保证室内空间连续性与畅通性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空间的浪费,确保集约化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2.3城市交通接驳

文化综合体建筑应有效解决多种功能混合,同时还应当兼顾交通运输问题。因此,对于文化综合体建筑而言,在进行集约化设计时,城市规划部门可以着眼于交通有机接驳以及停车空间集约方面,有效地推动城市交通设计集约化工作。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设计城市交通环境发展策略时,文化综合体建筑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是被动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情况,而是主动与城市交通设施有机接驳在一起。在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的选址过程中,规划设计部门应该将其置于城市公共交通汇集处,以此提升文化综合体建筑可达性。交通衔接中,则应该采取将交通接驳空间设计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方式,提高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另外,由于受到地面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挖掘城市地下空间,解决地上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样地上的一些公共空间只职能转移到地下,通过地铁和地下室将其予以贯通融合,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通道,充分发挥其形成的统一地下系统,提高文化综合体运行的效率。

2.4多样化公共空间

积极塑造人性化、生态化与特色化公共空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工作之一,为了推动城市活动与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政府部门必须将文化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作为营造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基础。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城市特征,在文化综合体建筑内设计多个单元核心、枢纽以及公共空间的方式,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最早提出的中庭空间设计理念,就是通过转换建筑功能、交通衔接场所的方式,设计出了集交往、休闲、文化、交通等公共活动为一体的综合体建筑。随着公众对绿化和公共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公共空间地面架空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空间需求,这就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将多个公共空间设置在离地面较高的建筑中部或者顶部,借助此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充分发挥文化综合体建筑的不同属性功能,为人们提供交流、休闲和娱乐的活动场所[2]。

2.5功能多重复合

文化综合体建筑和其他综合体建筑有着较大的区别,文化综合体一般就是着眼于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综合体建筑功能复杂程度高,同时将多个文化相关功能融入一个建筑之中,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综合体建筑作为多种功能联系和交流平台的作用。现代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内部功能之间,很多公共空间都是相互连通,但是无法界定归属权,因此只有将空间加以融合,将功能空间从物理整合转化为化学融合的形式,发挥不同性质区域的优势,以此营造更大的公共空间,有效发挥文化综合体建筑的特征,这也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的重点所在。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功能重复方面包括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功能多元化组合。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文化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工作时,应该充分发挥组合主题文化空间多元化的特点,从单元相对位置与联系方式等几方面,按照空间关系集中并置或垂直依次叠加的要求,最终整合成复合文化综合建筑模式。(2)空间功能的多义性。表达空间有着多种含义,这种类型的文化建筑空间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这种特征在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续。文化综合体建筑自身具有的承上启下功能,主要就是包括了内外空间衔接、人的行为以及城市环境、自然环境过渡等几方面,只有彻底解决了影响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效果的内外部因素,才能形成一种无组织逻辑严谨的思维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3.结束语

总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文化综合体建筑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名片,不仅促进了城市社会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且文化综合体建筑多元化的使用功能和复合文化特征所产生的强大联动性,推动了城市商业、娱乐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生活。所以,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文化综合体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当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设计出符合传统文脉传承且富有当代活力的文化艺术中心,为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远明,孙良静.城市综合体需与文化建设相融合[J].城市开发,2019(10):82-83.

[2]沈青松.关于城市建设的若干新思考(下)[J].江南论坛,2019(5):3-5.

(作者單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猜你喜欢
综合体设计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多伦多“波浪形”综合体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