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2020-12-28 02:23陈敏王洪涛王丽丽
植物保护 2020年6期
关键词:若虫高峰期日光温室

陈敏 王洪涛 王丽丽

摘要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关键词 黑刺粉虱; 3种栽培模式茶园; 发生规律

中图分类号: S 433.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9416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in northern tea plantations, the occurrence of A.spiniferus on three cultivation patterns, including sunlight greenhouse covering insulation quilt, sunlight greenhouse and open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in Yantai during 2016-201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piniferus under three cultivation patterns had four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Yantai, and it overwinters on the back of leaves with nymph. The eclosion of overwintering generation adults under sunlight greenhouse covering insulation quilt was about 28 days earlier than that under greenhouse and open field,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unlight greenhouse and open field. There were four peaks of adult occurrence in one year under the three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tea plantations. The first peaks under sunlight greenhouse covering insulation quilt was about 20 days earlier than those under sunlight greenhouse, and the peaks under sunlight greenhouse was about 30 days earlier than that under open field. The occurrence number of A.spiniferus was ranked as follows: sunlight greenhouse>open field>sunlight greenhouse covering insulation quilt. A.spiniferus under the three cultivation patterns overwinters on the back of leaves with 3rd instar nymphs in early October.

Key words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tea plantations under three cultivation patterns; occurrence regularity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a)属半翅目粉虱科,在我国各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茶树、柑橘、梨、葡萄等作物[1],其中对我国茶园的为害尤为严重。茶园黑刺粉虱以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并且分泌蜜露引发严重的烟煤病,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茶园密矮栽培技术的推广给黑刺粉虱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越冬基数大,综合防治措施不当等因素使黑刺粉虱迁入到当地后迅速发展猖獗[2-4],成为为害北方茶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由于南北方氣候差异,北方茶园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模式,山东地区茶园分3种栽培模式,分别为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栽培,形成了早、中、晚茶叶采摘模式。对这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尚没有详细的报道。近年来黑刺粉虱对北方茶园的危害逐年加重,相关单位对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报道,毕彩虹等研究了沂蒙山区茶园黑刺粉虱种群消长动态[5];姚元涛等报道了泰安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情况[6];张兴泽等调查了山东海阳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时期[7]。以往报道仅仅简单地阐明了各地茶园黑刺粉虱发生的部分特点,对各虫态年生活史和发生高峰并没有做详细的研究,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研究仍然不具体,不充分。笔者历时两年对山东烟台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供试茶园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供试品种为‘平阳特早,树龄6年,分别选取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栽培3种地块进行调查。

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温室长80 m,宽10 m,高3.5 m,温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和防水保温被,扣塑料薄膜和保温被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下旬(需在春节前后达到采茶条件,扣棚时间较早),掀保温被时间为次年的4月中旬,掀塑料薄膜时间为5月上旬。

日光温室。温室长75 m,宽8 m,高3.5 m,温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扣塑料薄膜时间为每年的11月上旬,掀棚时间为次年的5月上旬。

露地。全年露天栽培,供试地块长90 m,宽15 m。

1.2 黑刺粉虱产卵量及自然孵化率调查

2017年3月上旬对3种栽培模式茶园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 m2样地,每样地挂牌标记20片未产卵的新叶片,于5月下旬调查一次挂牌标记叶片上的卵量。调查完成后立即对所挂牌标记的叶片用60目防虫网罩起来,于7月上旬调查若虫数量,计算孵化率。

1.3 年生活史调查

2016年和2017年1月到12月调查,分别在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栽培3个地块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 m2样地,每样地挂牌标记50片叶片,观察记录黑刺粉虱虫态及数量,每7 d调查1次。

1.4 成虫消长动态调查

在茶园3种栽培模式地块中按五点取样的方法选取5个点,悬挂24 cm×20 cm黄色粘虫板(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每点悬挂5块粘虫板,粘虫板间距2 m,7 d调查一次并更换粘虫板,记录粘虫板上黑刺粉虱成虫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产卵量及自然孵化率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自第2代即发生世代重叠,因此第1代卵量最能反映出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卵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孵化率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中黑刺粉虱的卵量及孵化率最高,表明北方茶园日光温室为黑刺粉虱最佳生活条件,需要重点防治。

2.2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年生活史

调查结果表明,烟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1年发生4代。如表2所示,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羽化产卵,羽化高峰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第1代若虫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上旬陆续化蛹(伪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上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2代若虫于6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8月下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3代若虫于9月上旬化蛹,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中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4代若虫于10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

如表3所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黑刺粉虱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1代若虫于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产卵;第2代若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中旬化蛹,下旬成虫陆续羽化,成虫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到9月上旬;第3代若虫于8月下旬陆续孵化,9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开始出现成虫,10月下旬达到成虫高峰期;第4代若虫于10月中旬出现,陆续开始越冬。

露地栽培越冬若虫于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第1代若虫于5月上旬孵化,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成虫进入高峰期;第2代成虫于8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底、9月初为成虫高峰期;第3代若虫于9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中下旬为成虫高峰期;第4代若虫于10月上旬出现,陆续开始越冬。

2.3 不同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消长动态

黑刺粉虱在茶园全年发生,持续时间长,发生数量大。图1所示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发生高峰均有4个,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条件下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中旬;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成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下旬;露地栽培条件下成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下旬。第1次发生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明显早于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早于露地栽培,后期由于世代重叠严重,成虫高峰发生时间略有差异。2017年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发生量少于2016年,发生时期与2016年基本一致。

3 讨论

茶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对茶园黑刺粉虱的精确防控是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如何精准预测预报与科学防控茶园黑刺粉虱是茶叶高质量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茶园黑刺粉虱的研究多集中于我国南方茶产区,王迎春等调查了川西地区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8];肖方扬报道了尤溪县茶园黑刺粉虱的发生动态[9];韩宝瑜等研究了皖南茶区黑刺粉虱各个世代各虫态的种群动态[10]。目前,我国北方茶产区对黑刺粉虱的防治仍然存在盲目性,不能够准确地把握防治时期,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很不理想。本文连续两年分别对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的年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一年发生4代,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条件下越冬代成虫羽化为3月上旬,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为4月上旬。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为了在春节前后出茶扣棚时间为10月下旬,日光温室扣棚时间一般为11月上旬。温度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栽培条件下黑刺粉虱发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成虫发生均有4次高峰,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发生高峰期表现出差异。黑刺粉虱在3种栽培模式环境中的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日光温室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温度条件,有利于黑刺粉虱的产卵和卵的孵化。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条件下棉被覆盖给温室遮挡了光照、提高了温度,这种条件下可能不利于黑刺粉虱的产卵及卵的孵化。不同栽培条件下黑刺粉虱卵量和卵孵化率有差异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蕾, 邱宝利, 吴洪基, 等. 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及其生物防治国内研究概况[J]. 昆虫天敌, 2007, 29(3): 123-128.

[2] 郭见明, 郭见早, 李莉. 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的探讨[J]. 茶业通报, 2003, 25(2): 75.

[3] 廖武, 杨焕清. 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茶叶, 2005, 26(6): 37.

[4] 亓黎, 王榮富. 茶树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20): 99-101.

[5] 毕彩虹, 范开业, 马红伟. 沂蒙山区茶园主要虫害及其消长规律调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48(2): 105-107.

[6] 姚元涛, 王长君, 宋鲁彬, 等. 山东泰安茶园主要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J]. 农业灾害研究, 2013, 3(9): 1-2.

[7] 张兴泽, 陈妮娜, 牟振鹏. 烟台地区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中国茶叶, 2009, 30(1): 34.

[8] 王迎春, 王小苹, 李兰英, 等. 川西茶区茶黑刺粉虱的田间消长动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9): 53-56.

[9] 肖方扬. 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 福建茶叶, 2015, 37(3): 43-44.

[10]韩宝瑜, 崔林. 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J]. 生态学报, 2003, 23(9): 1781-1790.

(责任编辑:杨明丽)

猜你喜欢
若虫高峰期日光温室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山东省探索开展日光温室补贴试点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汉代“袖舞”类别探究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桃园扁平球坚蚧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中国学生变自信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