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分析

2020-12-28 02:40王一鸣
世界汽车 2020年6期
关键词:百人干线商业化

王一鸣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百度、京东、美团等在各地提供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服务。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自动驾驶商业化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当自动驾驶技术渐渐走入现实场景,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项技术究竟进展到何种阶段?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还需要多久?未来还有哪些问题和挑战?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召开‘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高端研讨会,正式发布了由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联合‘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员企业共同推出的7大应用场景研究成果《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系列研究报告》。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朱雷博士介绍了自动驾驶在7个应用场景的研究成果以及现在行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问题,对自动驾驶不同场景的商业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分析。

场景一: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一个场景当属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一个环保安全的应用场景。

Robo-taxi经过多年发展,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美国、荷兰和日本都已经开始允许开展无人车测试。Waymo在亚利桑那州已经开始了没有安全员的Robo-taxi服务,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始在向真正全无人的出租车开展尝试。在硬件成本方面,尤其是激光雷达,国内品牌的工艺技术进步代替了国外的激光雷达。整个成本下降到原来的1/4,甚至于1/10。随着未来固态激光雷达的发展,使用寿命会增加更长,使用成本上也会进一步下降。预计整车价格已进入百万以内,这是未来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整个Robo-taxi与人们日常出行习惯的相融合,普通人已经能够接触到Robo-taxi的服务。从点到点,到区域内,从面向特定人群,到面向更多公开人群,从免费测试到收费尝试,正向普通出行服务一步步靠拢。最显著的转变是从之前专用的App到普通人(消费者)更常用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App的接入,使得人们对于Robo-taxi更加习惯,市场和消费者更加贴近,这为Robo-taxi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也从原来的整合产业链,发展到与整车企、出行服务商一起构建“1+1+1”的出行生态圈,未来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场景二:干线物流

第二个场景是干线物流,这也是一个市场巨大的应用场景。

总体来看,中国的卡车管理相当严格,目前仅有上海、常州、长沙等地颁发了有限的重卡牌照,牌照数量应该不超过10张。而且,只有北京允许载物测试,其他地方只允许空车跑。目前国内进行跨城或跨省测试牌照非常困难,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内法律目前不允许在高速上进行测试。政府和企业在高速准入上也有很大分歧,一方面是安全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整体安全提供不出较好的准入标准。

对于在中美两国总部进行无人物流研发的企业,在国内因为法规的限制,更多地会转做港口物流,而这个场景和干线物流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进一步影响了整个中国无人干线物流的商业化进展。通过调研发现,整个干线物流的商业难度并不比Robo-taxi小,虽然在高速上是结构化道路,没有行人,对于系统要求可能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它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说重卡可能不允许急制动,定位也相当复杂,所以对于安全要求也很高。

另外,在干线物流两端,即使上高速之前与下高速之后,对于人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预测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没有驾驶员。相较于Robo-taxi来说,安全员更不容易被取消。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是由整个无人驾驶系统和驾驶者一起协作,实现干线物流运输,这能够对物流行业起到降本增效作用。

场景三:無人配送

第三个场景是无人配送,疫情期间的“明星”。

从产业来看,很多企业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头部企业在全国,甚至在国外已经部署了大量的车进行测试,数量超过上百辆。未来3年内可能会量产落地,成本预计会从现在的40万~60万元降低到8万~15万元,核心原因是激光雷达、线控底盘以及计算平台逐步国产化,未来一些手工制件可能转成标准件,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猜你喜欢
百人干线商业化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
OLP在干线DW DM网络中的应用模式
百人千场进基层 “四个全面”落黄石——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做法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