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性

2020-12-28 23:47郭雨曦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麦克白戏剧性

郭雨曦

【摘 要】随着戏剧的诞生和发展,戏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戏剧性的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戏剧以外的范畴,例如一场足球赛比分反超有戏剧性,一部电影情节曲折离奇也具有戏剧性。作为一个从戏剧出发奔向广阔艺术甚至是生活舞台的基本概念,戏剧性如此难以琢磨。对戏剧性的探讨对于把握戏剧的核心、了解戏剧性相关的一切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经典戏剧作品中公认的戏剧性场面入手,把握戏剧性概念的内核——特定的形式,并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戏剧性作为审美属性的“去生活化”的特点。

【关键词】戏剧性;《麦克白》;审美属性;去生活化;强戏剧性;弱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008-02

一、戏剧性不是戏剧特性

在戏剧理论漫长的发展史中,戏剧理论家们一直试图解答戏剧艺术的两大基本问题:“戏剧的本体是什么”和“戏剧性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在世界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诗学》中提出,“悲剧是对于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动作,而不是叙述”,虽然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只明确给出了戏剧的本体是什么的答案,而并没有准确地提出“戏剧性”这一概念,但他对于戏剧动作的强调,也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者关于戏剧性与动作性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然而,由于每个人对于戏剧性的审视角度不同,直到今天,学术界关于戏剧性的定义依旧是模糊的,且未能形成普遍的共识。笔者也只能从戏剧性的一些相关问题出发,试图接近“戏剧性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

关于戏剧性是不是戏剧艺术特性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戏剧性不是戏剧艺术特性,更不是戏剧艺术的根本特性,而是多种艺术样式,如小说、电影、音乐等都可以拥有的艺术审美属性。而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戏剧性是戏剧艺术特性,其原因在于,戏剧性由于前面冠有“戏剧”一词,所以从表面词义上理解很容易理解为是戏剧艺术的某种特性。我国著名学者董健先生便在《戏剧性简论》一文中直接说明:“戏剧性,即戏剧艺术之根本特征。戏剧性,是戏剧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董健先生关于戏剧性是如何体现的论述显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对先生关于戏剧性是戏剧艺术特性的这一观点不甚赞同。

受莎士比亚影响极深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将西方戏剧《麦克白》改编成了极具东方美感的电影《蜘蛛巢城》。《蜘蛛巢城》在故事内容上与《麦克白》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导演黑泽明在作品美学风格上做出了一种东方化改编。比如麦克白夫妇刺杀国王邓肯这场戏,莎士比亚的处理使这场戏略显聒噪。在这段戏中,莎士比亚不惜笔墨,运用大量旁白,展现出了麦克白夫妇刺杀前的内心风暴。而黑泽明在处理这段戏时,采用了大量的能乐元素,如删掉鹭津和浅茅的对话,让演员放弃夸张的肢体动作,而选择能乐高度程式化的肢体语言和表演动作,演员面部表情也大多模仿能乐面具。

综上,当《麦克白》与《蜘蛛巢城》用戏剧和电影两种艺术样式展演相同的故事时,若戏剧性是戏剧艺术所“独有的”,是不是也能推导出戏剧性是由戏剧样式而不是由内容所带来的?那么是否可以继续推导出戏剧区别于电影的特性就是“观演交流”即戏剧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而,戲剧性绝不是艺术样式所带来的。所以,除了改编成电影的《蜘蛛巢城》有戏剧性,也可以推导出由挪威悬疑小说家、有“北欧罪案天王”之称的尤·奈斯博改编成电影的《黑城》也有戏剧性,《麦克白》音乐剧中的音乐也有戏剧性……所以,戏剧性不是戏剧艺术所独有的,而是存在于小说、电影、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之中。

那戏剧性与戏剧有无直接联系呢?答案是有联系。戏剧性一词由来已久,具体由谁首次提出已无从考证,但出现时间绝对早于第七艺术——电影。除了电影,戏剧无疑是最能直观地感染观众、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形式。有些传统戏剧甚至对观众的欣赏水平要求不高,极度友好。因此,戏剧是最能展现戏剧性的艺术形式,换言之,戏剧可以更集中、更鲜明、更强烈地展现戏剧性。

二、曲线的形式

叙述不仅有着不同的对象与内容,而且有着千变万化的形式。基于之前的戏剧理论研究基础,结合戏剧性场面体现的特点,戏剧性的概念往往难以离开“突转”“曲折”“悬念”“偶然”“巧合”等要素的表达,这些要素都关乎叙述的形式,即一种区别于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出“曲线的形式”。

在《论戏剧性》一书中,我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从剧作法出发,认为戏剧性还应体现为某种艺术因素,即戏剧性是指从特定的戏剧手法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性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比如,跌宕曲折的情节设计、引人入胜的悬念的设计、强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等。而这些戏剧创作方法与技巧所取得的带有特定审美情趣的艺术效果,能带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谭霈生老师的观点中,关于戏剧特性的部分我们搁置不谈,但他强调的创作手法无疑是探讨戏剧性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将继续以《麦克白》中的戏剧片段为例,分析突转、悬念对于营造戏剧性的重要作用。

(一)突转

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

在谋杀邓肯一事中,麦克白夫人一直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彰显出不一样的女性气质。她知道女巫的预言后,立马想到实现预言的“最近的捷径”,并且准备好“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来剔除麦克白“天性的乳臭”。但就是这样一个强有力地压抑着内心对犯罪和血腥的真实情绪的、自信于具有强大意志力的麦克白夫人,却无意识地反复多次、毫无隐瞒地宣泄着自己最不可告人的犯罪秘密和隐私。莎士比亚通过“梦游”这一情节,对麦克白夫人的性格进行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在吸引观众眼球、增强戏剧性的同时,也深化了麦克白夫人这个人物的性格,使她没有成为类似“理查三世”一样的半脸谱化的人物,加强了《麦克白》整部戏的悲剧效果。

(二)悬念

悬念,是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诗学》中提出可以由发现与突转营构悬念。

《麦克白》中的第一个悬念是由三个女巫带来的。剧本开始,苏格兰正与挪威激战,国王的亲信考特爵士的叛变让情势雪上加霜;然而麦克白纵横战场力挽狂澜,很快使形势逆转,战争即将结束,苏格兰是胜利一方。此时麦克白是葛莱密斯爵士,也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按照苏格兰法律,他拥有国王继承权。这时候,麦克白葛莱密斯爵士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他是苏格兰人人举杯赞颂的英雄,他光芒万丈。

但在我们的英雄骑马归乡的途中,他遇见了三女巫,她们向麦克白预言,他即将成为考特爵士,又成为苏格兰国王;同时又向同行的班科预言,他的子孙将成为苏格兰国王。此时,女巫的预言好似小虫子一样的欲望,在不知不觉间蚕食着麦克白的美德与良知。正是从女巫的预言开始,麦克白有了成为一个篡位夺权的谋逆者、变成欲望的奴隶的可能性。

女巫预言所带来的悬念并未持续太久,麦克白最终还是站在人生天平里欲望的一端。麦克白的突转使人意外,也叫人惋惜。而究其根本,是莎士比亚恰到好处地运用戏剧结构技巧,在两种不同的戏剧背景下,更好地表现出麦克白这个人物的多样性,阐述欲望对人的吸引与控制的主题同时,也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使之想跟着剧情步步接近,最终获得真相,从而加强了《麦克白》的戏剧性。

三、“去生活化”的审美属性

戏剧性一定是客观的属性吗?戏剧性的概念日益泛化,早已经超出戏剧范畴而奔向了其他艺术形式和日常生活中。笔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把握戏剧性,强调其区别于无戏剧性的场景的关键在于“去生活化”的审美属性,造成了一种“生活奇观”。

戏剧性是一种审美属性,观者感受到的戏剧性是一种与陌生化相近的审美体验,笔者姑且用“去生活化”的概念表示这种主观的审美感受,旨在强调戏剧性区别于生活的奇观化。审美属性一词带有双向性,即被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以及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笔者已经在上文中对被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戏剧性,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创作技巧来进行客观体现,进行了论述。接下来,将对审美主体即观者对被审美對象即作品的感受是如何产生并受何影响,进行论述。

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汪余礼教授提出:“作为审美属性的戏剧性主要跟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反应有关,跟‘紧张感‘扣人心弦‘出人意外‘令人震惊等感受密切相关。”刺激与困难是一个相对概念,受教育程度、审美水平、人生经历等影响,不同的主体对于刺激与困难的感受有较大差别。

同样的,“扣人心弦”“出人意外”“令人震惊”等感受同“紧张感”一样,其强弱程度与审美主体的人生阅历和审美水平直接相关。因而,从审美属性来看,同一部作品的戏剧性被不同观众观看时,仍有强戏剧性与弱戏剧性的区别。所以,关注人类普遍情感与共同问题的戏剧往往更能深入人心,作品的戏剧性也更被普遍认同。比如位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关注的是“欲望”这一人类普遍关心的命题,所以才可以影响到广大不同国别、不同年龄的观众。

四、结语

关于戏剧性问题的探讨几乎没有定论,本文试图厘清戏剧性与戏剧特性的概念,结合具有戏剧性的经典戏剧场面的不同媒介书写,得出结论,即戏剧性的关键不在于叙述的内容与对象,而在于如何叙述,即叙述的形式,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具有着“曲线的形式”,并且在接受美学的视野下呈现出“去生活化”的审美特点。

参考文献:

[1](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英国)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3]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4]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施旭升.反思“戏剧性”:一段问题史[J].文化艺术研究,2009,(05):47-55.

猜你喜欢
麦克白戏剧性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A.E.罗宾生诗歌的戏剧性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