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检测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2020-12-29 01:46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乙型肝炎传染性

李 璐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输血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血液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改善其病情、挽救其生命的有效手段。但通过输血治疗也可能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1]。因此,在为患者输血前,除了应对其血型进行鉴定外,还应对其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明确其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避免在输血后因患者罹患传染性疾病而引起医疗纠纷[2]。本文主要是研究在为患者输血前对其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接受输血治疗;病历资料完整;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中途退出本研究或随访脱落。在这32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2 例(占50.63%),女性患者158 例(占49.37%);其最小年龄为10 岁,最大年龄为89 岁,平均年龄为(47.56±1.43)岁;其中,妇产科患者有86 例(占26.88%),外科患者有89 例(占27.81%),内科患者有58 例(占18.12%),儿科患者有18例(占56.25%),血液科患者有47 例(占14.69%),其他科室的患者有22 例(占6.2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为这320 例患者输血前,均对其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方法是: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1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是否呈阳性。严格按照相关的检验要求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输血前对这320 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结果。观察这320 例患者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输血史的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输血前对这320 例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结果

在输血前对这320 例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有51 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占15.94%;有33 例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呈阳性,占10.31%;有4 例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阳性,占1.25%;其梅毒螺旋体抗体均呈阴性。详见表1。

表1 在输血前对这320 例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结果

2.2 这320 例患者中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输血史的分布情况

在51 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中,有39例患者有输血史,占76.47%。在4 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患者中,有3 例患者有输血史,占75%。33 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患者全部有输血史,占100%。详见表2。

表2 这320 例患者中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输血史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为其机体各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也能为其机体的新陈代谢、氧气输送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提供必要条件。目前,临床上为患者输注的血液多为成分血,如血小板、红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需要注意的是,输血也属于侵入性治疗的一种,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感染问题。临床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在输血后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是:1)输血操作不当,在为患者输血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在手术室为患者输血时发生交叉感染。若出现这一情况需要由提供本次输血治疗的医院负责[4]。2)采血操作不当,即在为献血者采血的过程中未严格遵照相关的采血流程及标准,使得未经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验的血源被直接采集,患者在输注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后就会发生感染。这种感染是临床医护人员无法防控的。3)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就患有原发性传染性疾病,但在输血治疗前其病情未被发现,而接受输血治疗后其病情得到确诊。这一情况完全不需要由提供本次输血治疗的医院负责。临床上在为患者输血前必须对其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明确责任的划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5]。

本研究中,在输血前对这320 例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有51 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占15.94% ;有33 例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呈阳性,占10.31% ;有4 例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阳性,占1.25%。可见,在为患者输血前对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乙型肝炎传染性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苏明华: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及治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