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施“六大工程”开创制造强省建设新局面

2020-12-29 11:54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电子报 2020年86期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学习体会,满腔赤诚宣传践行,并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信领域凝聚起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辉煌的强大力量。

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国际经贸形势多变的复杂局面,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综合实力全国领先。2019年,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省有40个,规上制造业增加值3.06万亿元,规上制造业企业数量接近5万家,居全国第一。部分家电、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汽车、智能手机、4K电视、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产品产量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

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2.5%提高到2 8%。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0%,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0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和专利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质量效益提升势头良好。2019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2%和3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干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别达132家、14家,其中进入2019年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达6家;全省规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达7 817.17亿元,占全国14.4%,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2家制造业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10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营商环境形成国内领先优势。全省通过用地保障、人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业发展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募集资金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广东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广州、深圳营商环境排名分別位居国内第一、第二位。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若干问题,着力推动工信事业开启新征程

(一)深刻领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深刻指出,对广东、深圳来说,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当前,广东省存在制造业高端产品比重不大、质量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与国际一流水平尚有很大差距、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等问题。我们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以更大力度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深刻领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广东省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两头在外”的特征较为明显,外贸依存度达66%,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临着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但是,更要看到,广东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有利条件、独特优势、广阔前景。我们要充分发挥广东市场优势、制造优势、互联网优势,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三)深刻领会统筹发展和安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发展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我们一定要正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风险,在核心技术方面,“缺芯少核”依然较严重,容易被“卡脖子”;在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方面,仍主要依赖进口。我们一定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忧患,牢牢把握主动权,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要继续做好强链补链控链延链工作,打好打赢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三、扎实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确保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工信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研制和推广应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掏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扩大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做好战略性产业集群“1+20”政策文件落实,加快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推动各地各部门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汇聚、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支持省内重点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积极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补齐关键产业链短板,力争在5G、4K、量子技术等领域形成产业长板。

(三)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新布局建设一批省产业园,支持珠三角地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省级产业园,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布局,研究设立若干大型产业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推进推动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升级。

猜你喜欢
制造业发展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