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分类培养”的高端技能型IT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2020-12-29 11:57郑述招张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认证标志课证融合

郑述招 张军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IT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为此,以行業企业高端认证标准为引领,通过岗位标准对接认证标准、课程内容对接认证内容、人才评价对接认证等级 ,构建了课证融合、课岗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了校企双元育人的高端认证岗位分类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关键词:高端认证;认证标志;课证融合;双元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2-0185-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行业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迅猛增长。而目前我国IT人才供应远不能满足社会对IT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高端IT技术人才更是异常匮乏。

自2016年起,云计算、大数据等进入高职院校专业目录,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培育大数据、云计算领域技能型人才;然而作为新工科专业,其技术要求高、且无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可供借鉴,这对高职院校IT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主阵地,如何适应IT技术发展新潮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体系,成为摆在IT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数据专业群(含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信息管理3个专业),以Oracle(甲骨文)、华为、SAP等行业企业高端认证标准为引领,通过“岗位标准对接认证标准、课程内容对接认证内容、人才评价对接认证等级” ,构建了“课证融合、课岗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了校企双元的高端IT认证岗位分类培养,一批考取了高端证书,实现了高薪、高质量就业,成效显著。

2 新形势下IT人才培养的所面临的困难

2.1 IT新技术快速发展,专业岗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近十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IT技术风起云涌,企业对相关高端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业岗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远滞后于产业发展及企业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对口率低。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原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两个方向人才;其中信息系统开发主要学习ASP.NET、数据库、网页设计等传统IT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开发能力,而多年的实践表明本方向与软件技术专业高度重合,但受限于生源水平、课程体系等,培养质量不高;计算机系统维护主要为计算机硬件、软件维护,培养定位与中职院校有重合,并不能彰显高职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2.2 师资、教材等资源难以快速满足培养高端IT新技术人才的要求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制约因素,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IT技术,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能否迅速提升自身技能,实现专业知识的迭代、升级成为高端IT新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作为热门新工科专业,高职大数据专业普遍面临师资严重不足、来源相对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的窘境。教材方面,多数专业书籍面向大数据从业者或本科、研究生,主要讲授大数据理论、相关算法或复杂工程应用;而高职层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知识“够用”即可,面向高职层面的大数据专业课程教材极度匮乏;授课教师在学习新技术、完成较大授课任务的同时,若抽出大量时间精力编写教材(讲义),难度较大、所撰写教材质量亦难以保证。此外,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大数据项目、案例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2.3 缺乏高端证书人才的系统化培育体系,学生对高端认证有畏难情绪,积极性不足

IT行业普遍认可的高端证书,难以通过学生自学或一两门课程完成知识的学习,需要将课程体系与认证体系融合,需要实现授课内容与认证内容的融合,需要构建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环境,需要实现专业课程与认证考核标准的统一,需要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培训机构资深讲师共同开展教学。

3 岗位标准对接IT高端认证标准,根据认证内容构建分类精准培养课程体系

依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围绕Oracle、华为、SAP等行业领军企业认证标准,与认证企业共同确定IT专业群Oracle认证大师(OCM)、Oracle认证专家(OCP)、华为大数据专家(HCIE-BigData)、SAP认证顾问(SAP-CAA)等9个高端IT岗位;分解认证考核知识与技能点,按高职教学特点重新组织,融入课程标准、实训内容与考核评价中。构建对接行业高端认证的“通用基础(初级)-岗位核心能力(中级)-个性发展(高级)”的课程体系,实现IT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1)通用基础模块:主要通过“五育融合”的通识课程+专业群公共基础课程构成,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识认知、专业基础能力,将认证中的初级证书技能点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中。

(2)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根据IT技术更新快、细分岗位多的特点,依托行业高端认证,与认证企业共同确定IT专业群Oracle认证大师(OCM)、Oracle认证专家(OCP)、华为大数据专家(HCIE-BigData)、SAP认证顾问(SAP-CAA)等9个高端IT岗位,主要精准培养对应岗位的核心技术技能,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认证的中级技能点要求无缝对接和动态完善。专业群内学生按照自身兴趣与发展,结合专业群教育大数据学情分析,选择不同的“分类岗位课程模块”学习。

在各岗位的核心能力课程中,融入与岗位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培训内容,以参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进行课程考核。

(3)个性发展课程模块:结合学生能力特长、个性发展需要,将行业认证的高级证书技能点融入“高端认证项目班”,通过专项项目班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高端认证通过率。

4 组建校企双元认证教学团队

引入企业认证专家,骨干教师参加高端认证培训与考核,内培外引做到“持证上岗”,持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技术技能,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为高端IT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保障。

高端IT人才培养规划之初,即明确岗位专业课程对师资数量、质量的具体要求,有序开展了专业教师引进、培养、考核计划,做到认证课程授课教师“持证上岗”;以Oracle认证数据库管理师岗位为例,其专业核心课程、师资要求、证书等级如表1所示。与业界知名企业密切合作,通过“互聘共培”的方式引入企业高端认证培训师优化师资团队,形成了校企双元培养高端IT人才的特色。制定IT岗位班、认证精英班实施细则,形成了初、中级认证由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师为辅的指导团队;高级认证由企业技术专家为主、校内师资为辅的团队,相辅相成,共同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完成高端行业认证人才的培养与评价。

5 开展“高端认证项目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分类精准培养

将行业高端IT认证标准融入IT专业群的课程,建成“课岗结合、课证融合”的岗位核心课程群,实施了“大一培养认证基础-大二强化认证技能-大三冲击高端认证”的教学组织,激发了学生冲击高端认证的积极性;创新实践行业多类别、多等级高端认证标准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培养方式,为开展“1+X”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为在校生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奠定了扎实基础,拓宽了学习者成长通道。建立认证等级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冲击行业高端认证,培养高端IT人才,实现优质高薪就业,激发学生考证积极性;与此同时,改革教学组织方式与学生评价方式,开展学分认定、认证等级等效于人才评价标准等措施,进一步为高端认证的实施扫清障碍。

6 结语

通过实施“标准引领、分类培养”,形成了高端IT认证引领的分类精准培养模式,实现了從岗位标准、岗位课程、人才评定、就业推荐全过程的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实现优质高薪就业,为行业培养了一批拥有高含金量行业证书的高端IT技能人才,探索了卓越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 9.10.1.

[2] 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

[3] 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

[4] 付伟,唐谦,王璐烽.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研究[J].教育技术研究,2019(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认证标志课证融合
“分层、分段”课证融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新西兰:鼓励消费者检查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混淆认证标志该如何处理
三招轻松选购节能灯
施耐德电气首发Green PremiumTM绿色产品认证标志
有机产品实行认证标志备案系统
购买食品要看外包装哪些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