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课如何吸引人

2020-12-30 09:47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张广斌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幻灯片法治教育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 张广斌

编前语: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或者学校法治教育讲师来说,如何把法治课(或者思政课中有关法治的部分)讲得吸引人,并且让学生有获得感,是不小的挑战。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的张广斌检察官(德国汉堡大学国际法硕士),是河北省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先进个人、河北省“法治进校园”省级巡讲团讲师、石家庄市检察院“春晖”巡讲团负责人,石家庄一中、二中法治课讲师,他在讲法治课方面有丰富经验。本文选自他给检察系统法治教育讲师作培训时的讲座稿,相信对学校相关教师们一定有很大启发。

一、当今学生亟需高品质法治教育

现在的孩子,其成长环境与30年前大不相同,对他们而言,现在的环境有较多风险,比如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看他们,比如网络诱惑,再比如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可利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孩子们亟需有效的司法教育来保护自己,也避免自己走上歧途。

我一直跟学生讲,法律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必备知识,就像交通规则一样。高材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都震惊了全社会。当然,这些都是极端案件。常见的经济犯罪案例则数不胜数,我在反贪局办理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很多犯罪人员曾经都是非常优秀的高材生。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原副局长肖明辉,是1980年出生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参加工作才6年就从高材生沦为了阶下囚,据查他受贿1600多万。在校生违法犯罪的也很多,2019年高考当天,山东、河北几乎同时发生了两起校园伤害致死案件。任何人都需要学习法律,高材生更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法律意识,他即使没有输在起跑线也很可能倒在终点线。

学校、学生对高品质的法治课充满渴求。我有一次去一个学校讲课,学校只给我留了20分钟的讲课时间,言外之意是做一下秀、拍一下照就行了。然而,讲完课后,校长说“下次,我要给你留半天的时间讲课”。

同时,现在的孩子们知识来源越来越多,所拥有的知识量越来越大,以前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已经没人愿意接受了,他们对法治教育“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而,我们的法治教育“产品”供给就要变。

二、如何讲好法治课

(一)给学生获得感

让听课者感觉从我们的课上得到了之前自己没有知晓、明白的东西,这就是获得感。获得感从哪里来?

1.提供新信息。

笔者参加的培训很多,但印象深刻的不多。有一次,授课老师在课上透露了一点中美贸易谈判的“内幕信息”,我就觉得这堂课很有获得感。

现在的孩子们信息来源这么丰富,我们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有价值的新信息呢?

作为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人,自然有优势,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他们容易忽略、误解但却很有用的知识点,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新信息”。比如,我经常讲一个石家庄检察机关办理的真实案例:有个学生被朋友喊去打群架,他不想去,但又怕得罪朋友,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跟着去打架,但是不动手打人。他觉得没动手就没责任。但最后我们还是以寻衅滋事罪追究他的责任。他觉得自己特别冤枉。打架时“不动手就没责任”,这是很多学生的误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让学生知道了“即使不动手也可能负责任”。这让他们恍然大悟,有了很强的获得感。

学校的思政课教师或者负责法治教育的教师,他们掌握的案例可能没我们这么多,但只要多下功夫,依然可以搜集到令学生心里一亮的素材,从而让学生有获得感。

2.重点突出。

为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老师们在讲法治课时,要重点突出。

吃过自助餐后,如果别人问你“吃的什么饭?”,估计你很难不加思考地回答上来。假如你在食堂吃的饭,这顿饭吃的是饺子,别人再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不用思考就能说出。区别就在于,自助餐重点不突出,而单打一的饭重点突出。

在设计法治课的内容时,也要突出重点,没必要面面俱到。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讲那么多那么全,他们不可能全听进去。找准一个重点,让他们记住一个故事、一句话,留下深刻印象,对一节课来说就足够了。

3.转换思维。

新思维就是,同样的一件事,又有了不同的解读。比如空城计,《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司马懿过度谨慎被吓跑了,而电视剧《虎啸龙吟》给了新的解读:曹魏政权内部也矛盾重重,魏明帝曹睿对权臣司马懿既重用也提防。司马懿在空城计这一回是故意放诸葛亮,怕兔死狗烹。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现在因早恋引发的问题很多,甚至有因为心理冲动而引发的犯罪。学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有时无法控制自己,他们缺乏正确应对心理冲动的方法。我常常跟学生讲,要想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给自己心里种上梦想,多想想自己的人生理想,注意力就容易转移。另外要加强运动,大量的运动可以消耗旺盛的精力,累得筋疲力尽时情绪会冷静很多。

在学校里,我们的性教育、婚恋教育是较为缺乏的,很多老师羞于启齿。大中专学校里早恋现象非常多,很多校长让我讲讲早恋问题,我就在课上敞开了跟学生聊恋爱观和婚恋规划的事,效果还是挺好的。所以,类似这种老话题,换个思维去讲,就能让学生有新收获,也就是有了获得感。

(二)创新讲课方式

1.增加视觉素材。

现代人接收信息的一大特点是碎片化、可视化。现在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软件这么火,也是顺应了这个趋势之故。我们在讲课时也可以适当引用幻灯片、短视频等素材,经验表明,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我第一次接触幻灯片是在中学上历史课时,老师用幻灯片讲授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老师用动画幻灯片来演示北伐的进军路线,这比以前课本上单纯的文字图片生动多了,这堂课我至今印象深刻。幻灯片有很多高级功能,比如自定义动画。我曾做过一个“三思而行”的自定义动画:通过电影《战狼》中的三句台词引出我的讲课主题——思危、思退、思变。之前,我做课件时,只是直接把这几个字放到幻灯片中,后来采用了动画效果。这种动画形式就很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讲课主题专门设计图片,达到抓眼球的目的。比如,我制作过“套路贷遇上苏东坡”“西游记中的防骗智慧”等图片,令学生耳目一新。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自学这些技术需要下点功夫,但从提升讲课效果、提升授课能力的角度看,还是很值的。而且,教师做出来高质量课件,也拥有知识产权。

2.创设体验情境。

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体验是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不妨给学生创设一些体验的机会。比如,我们检察系统的讲师在进校园讲课时,所有的检察院工作人员都要统一穿制服、戴检徽,尽量乘警车进校园。警车要洗得很干净,放在学生能看得见的位置,展示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学生看见警车、检徽,心理上本能地会产生对法律的敬畏。

法治教育的一大直接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该如何做、如何控制自己。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情境摸拟、情景表演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在讲情绪管理时,我给他们讲了两个故事:杨志卖刀和胯下之辱。我还让学生分饰角色,表演杨志卖刀的故事,然后让他们谈谈两个故事带来的启发。经过这一体验(观看也是一种体验)过程,学生都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学韩信,不学杨志。

为了增强真实感,在情景表演时我们有时也借助于一些真实的器具——比如手铐,让学生触摸、体验。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冰凉的手铐,甚至戴上感受一下,对学生的触动非常大。学校的老师,在借助这些器具方面,没有我们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方便,但总有办法借到。就算没有真实的器具,在模拟情景方面,只要投入程度高,也依然能够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3.引入“流量明星”。

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追星情结,我们讲课也不妨利用一下学生的这种心理。比如我们省巡讲团成员、秦皇岛市检察院的肖波检察官的课件里用了很多热门电影素材,如《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影片中的片断,学生就很感兴趣,能听得进去。

4.增强亲和力。

法律是无情的,但法治教育未必就是冰冷、生硬的。法治教育教师要增加自己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春晚时有不少演员都走到观众席上表演,这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手段。走到观众身边,观众感觉更亲切。我们讲法治课也不妨走到讲台下,走到学生身边,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这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方便互动提问。如果是以屏幕播放辅助讲课,站在台下也能从学生的视角感受视听效果,帮助自己调整讲课状态。走到台下讲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熟悉教案,对讲课进程心中有数。

无论是哪一科的教师,有点幽默感能有效增加亲和力。教师可以借鉴相声、小品演员的一些技巧,在课程中设计一些包袱,制造些笑点。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发生口误,把“择友标准”说成了“择偶标准”。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些字眼儿是非常敏感的,一时间哄堂大笑。于是我干脆就把这个“口误”保留了下来,重复使用,无伤大雅,学生很开心,相关的知识点也就印象深刻。

5.加强互动。

互动是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加深记忆的重要方式。我有一次在石家庄二中南校区讲课,原定讲1个小时,结果到了提问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太高了,提问的时间比讲课时间还长,到了天黑的时候还有学生围着不走,最后是校长把那些学生“请”走的。他们问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很共性的问题,甚至和张军检察长在北大讲座时遇到的问题一样,比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作为法治教育讲师,平时要多关注法学专家、国家司法机构负责人的一些文章或是司法解释,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所准备。普通教师如果对有些问题感觉把握不准,可以事先请教专业人员。如果学生的现场提问确实“棘手”,不好回答,可以先记下来,约定好下次解答,然后自己去补一下课。总之,多储备,多学习。

猜你喜欢
幻灯片法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水幕幻灯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