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好心办坏事

2020-12-30 13:25○高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过度学会儿童

○高 洁

教育是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焦虑”更是为人父母者自带的一种心态。8月初,被《三联生活周刊》官方微信上的推介“种草”(网络用语,指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无折扣买入了《娇惯的心灵》。

这本书讲的是美国当下的教育问题。美国大学生的脆弱心态,根源在于全社会对青少年的过度保护。虽然说的是美国的教育问题,但对于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中国人来说,也值得就此深思、反思。

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教育问题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被政治所左右。随着美国近些年政治极端化的迅速升级,校园政治的同质化取代了多样化,尊重并包容异见已与往昔大不同。

国际上把出生于1995年及之后的孩子称为“互联网世代”。“互联网世代”之所以开始用恐惧、愤怒和政治迫害,来回应不同观点的言论、书本和外来的讲者,是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这让他们难以不受约束地发展人性中的反脆弱能力。于是很多人相信,凡是伤害都只会让人更脆弱,要时刻保持对危险的警觉,运用二元对立的思考,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些观念最终让他们陷入种种认知上的扭曲。

从作者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到过度保护的“互联网世代”,他们的心理成长缓慢、心智脆弱,他们患焦虑和抑郁症的比例急剧上升。父母和学校的过度保护,的确是让孩子远离了危险,但无意中却也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剥夺了孩子所必需的人生经验,让孩子无法习得技能、规避风险、学会独立。

反思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没有童年,没有玩耍,只有作业和课外班。英语中有一句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意思是,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他们自身的规律、自己的节奏,成人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以成年人的节奏来安排孩子的生活。根据发育生物学,以儿童的语言能力为例,基因会推动大脑语言结构的发育,但儿童必须要学会说一种语言,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儿童的其他能力也是如此。童年最重要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书本知识,而在于他们在自由玩耍中培养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书中还讲了安全至上的校园官僚、学校的公司化,以及对学生的过度监管等现象,这些都助长了学生的心理依赖,削弱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事实已经证明,对孩子们越是过度保护,他们越脆弱、越焦虑,越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真正让我们恐惧并焦虑的,并不是外在发生的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思考方式,是我们对事情意义的过度联想。

相信一切皆是因果,童年欠下的,成年迟早要还。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好心却办成了坏事。为人父母,并非天生就会做父母,而是需要后天学习如何做父母。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走路。一个孩子只有在跌跌撞撞中才能学会走,也才能跑起来。

猜你喜欢
过度学会儿童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学会分享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