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SIRT1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20-12-30 14:14刘刚谭蔚李世荣邝爱玲
山东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乙酰化黏膜新生儿

刘刚,谭蔚,李世荣,邝爱玲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属一类获得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肠黏膜损伤,造成缺血缺氧、小肠出现弥漫性或局部坏死,可出现腹胀、便血、肠黏膜甚至肠深层坏死等症状体征。但该病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偏高,较多患儿在确诊时已出现较严重的肠道坏死,预后不佳[1]。相关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16%~20%,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2]。因此,寻找诊断NEC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极为重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抗氧化应激蛋白,与机体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密切关联。目前已有较多报道指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SIRT1明显较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3,4]。有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活检组织中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但上述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对其在新生儿炎症性肠病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检测了NEC患儿血清SIRT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旨在为NEC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NEC患儿(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胎龄(38.25±1.82)周,出生体质量(2 985.45±371.23)g,发病时间为出生后(7.44±2.30)d,疾病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28例、Ⅲ期1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NEC诊断标准[6];②NEC临床分期Ⅰ~Ⅲ期;③发病时间为出生后2 h~36 d。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②合并腹泻、中毒性巨结肠等消化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感染性、传染性疾病。选择同期于本院分娩的5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38.69±1.88)周,出生体质量(3 013.39±331.71)g,排除合并休克、遗传性代谢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具有可比性。受试对象均为足月儿,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血清SIRT1检测方法 入组后空腹状态下取头皮或上肢静脉血2 mL,置于血培养瓶中;静置于室温下2 h后,置入离心管中;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层血清液并移入EP管,-90 ℃冰箱中储存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RT1,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SIRT1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SIRT1水平为(6.58±1.37)ng/mL,低于对照组的(11.06±1.82)ng/mL(P<0.05)。

2.2 观察组不同分期患儿血清SIRT1水平比较 观察组Ⅰ~Ⅲ期患儿血清SIRT1分别为(9.48±1.52)、(7.25±1.49)、(4.05±1.17)ng/mL,各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血清SIRT1对NEC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1诊断NE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标准误为0.007,95%CI为0.945~0.991,P<0.05。其对NEC的最佳诊断截断值为9.84 ng/m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0%、89.50%。

3 讨论

NEC是新生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认为其发病与新生儿缺氧、感染或喂养不当等有关。该病好发于早产儿,多数在出生后2周内发病,足月儿可在1周内发病。疾病初期可有胃潴留增加、腹胀、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出现呼吸暂停、呼吸窘迫、体温不稳定、嗜睡等全身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血便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上对NEC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部X线片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但该病无典型临床症状,易与急性肠炎、肠叠套等疾病混淆,有一定的误诊、漏诊率[7,8]。因此,如何早期诊断、评估病情并给予积极治疗,对于改善NEC患儿的预后极为重要。

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是肠道炎症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SIRT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去乙酰化酶,具有维持稳态和细胞生存的作用;其中,SIRT1是第3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蛋白家族的成员,是细胞核中研究最多的一种乙酰化酶。有研究认为,其对损伤反应的转录因子和p53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促使细胞在压力中得以生存,具有重要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衰老等特征[9,10]。有大量研究表明,SIRT1在慢性炎症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11,12]。Tang等[13]报道,在机体缺血、缺氧等应激状态下,给予SIRT1激动剂预处理,可缓解脑、心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并且,增加SIRT1表达可抑制Caspase-3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Hansen等[14]研究显示,SIRT1可降低小鼠结肠炎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以缓解炎症刺激对肠道黏膜的损伤。有研究发现,SIRT1的抗炎、抗氧化机制主要是通过去乙酰化在核因子(NF)-κB亚单位RelA/p65中发挥作用,进而抑制NF-κB与核内炎症基因的相互结合而实现的[15]。

本研究结果显示,NEC患儿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且随疾病的进展持续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疾病的加重,肠上皮黏膜屏障不断被破坏,造成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氧化反应等,进一步破坏上皮屏障稳定性,刺激NF-κB活化,减少SIRT1的表达;此外,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血清SIRT1诊断NEC患儿的AUC为0.96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0%、89.50%,显示出血清SIRT1在诊断NEC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本研究未纳入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对于血清SIRT1是否有助于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NEC患儿血清SIRT1处于低水平,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持续降低;血清SIRT1在早期诊断NEC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病情判断价值。

猜你喜欢
乙酰化黏膜新生儿
抑癌蛋白p53乙酰化修饰的调控网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Aspirin乙酰化HDAC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乙酰化处理对不同木材性能影响的研究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乙酰化修饰对天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