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教材内语言积累的立交桥

2020-12-30 07:07赵楼琪
下一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

赵楼琪

摘 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要智慧使用语文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学生发展需要的资源,进行语文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言语品味中、诵读吟咏中、运用实践中有效地积累到丰富的语言。

关键词:语言积累;品味语言;背诵朗读;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儿童心理学还研究指出,6-12岁儿童语言正处于由粗到细、由俗到雅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间段能重视识字教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丰富儿童的词汇量,扩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加各种常用规范的句子范型,将学生从低水平语言逐步转化成较高水平的语言,可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今后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文只是例子”,点明了语文老师要智慧使用语文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学生发展需要的资源,进行语文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吴忠豪教授曾多次提出“语文课要从教课文转变为学语文”,语文课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不是单纯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统编版语文课文很适合孩子积累词语和句型,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把这些示范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宝库”。

在不断地听课学习、备课和过往的教学积累中,我努力探索了三条途径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本中的语言。

一、在言语品味中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所谓“有新鲜感的词语”指的是那些学生比较陌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中从来不用的词语。所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新鲜词,而积累这些词语离不开咀嚼和玩味新鲜词语,才能感受语言魅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体悟语言的精妙,最终做到为我所用。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中题目中的“搭”就比较书面化,平时在孩子的生活中用得很少,对学生来说属于新鲜词,这个词就可以地积累下来,因此,可在导入中设计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课题,认识“搭”。

1.搭船是什么意思?(乘船)

2.搭船和乘船有什么不同的吗?(“搭船”指的是从别人那儿获得方便,顺道坐上人家的船。搭是搭乘的意思。比如:搭车。)

3.我们一起做一做“搭”的动作,招招手,我们就搭上了车,搭上了船。

4.一般我们都是人搭船,搭车。可今天我们搭船的对象有点特殊——是一只翠鸟。一个简简单单的“搭”字还把小鸟当作了人,多有趣呀。搭船的翠鸟会给旅途带来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搭上船,去看看吧。

这一则简单的导入设计让学生熟悉了原本并不熟悉的词,把它积累下来,学生可能以后會在生活运用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除了老师在课前细致地备课,发现新鲜词以外,还可让学生每节课预习的时候划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进行积累,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以后,孩子们“语言宝库”里的“宝物”会越来越多,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二、在诵读吟咏中积累语言

(一)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是个好方法

古诗的语言特别精悍、含蓄,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是“艺术的空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匠心独运,启发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地带”中理解、想象,并进行语言艺术的加工和再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像古诗这种优秀的文学材料,学生更要不断诵读吟咏,加强积累。而且,诗是抒情言志的艺术,重在表达情感,学生通过不断吟诵,便能与诗人感同身受,联想到当时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只要把吟诵做好做透了,学生不仅理解古诗容易了,而且还能积累语言,锻炼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二)朗读和背诵必不可少

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朗读和背诵。学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诵读。引导孩子发现语言的特点,掌握语言的规律,领略语言的魅力,朗读和背诵必不可少。

如统编版教材三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上这节课时,可以通过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或请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读出秋天的美丽,在不断朗读中,孩子们熟悉了课文,还可仿照句型说说自己家乡秋天的景物,这几个句型就被积累下来了。朗读这些优美的课文,有利于孩子体会文本的主旨,并积累下优美的句子和固定句型,丰富孩子的语言宝库。

三、在运用实践中积累语言

学生积累语言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把握合理时机,让学生练习表达,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为例,可设计教学片断如下:

1.请学生找出《火烧云》中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红彤彤更可爱)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请学生读一读。

3.像“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叫做“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象牙白、宝石蓝、柠檬黄、孔雀蓝、玫瑰红、西瓜红)

4.你能说一说几个类似于“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样的词语吗?(半绿半蓝、半青半玫瑰色)

小学生平时在作文里描写颜色一般直接写“红的、黄的、蓝的……”能用上ABB词语的学生已经算不错的了,在教学这一课时,老师引导后,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运用这类词语,可以体会到多种颜色混合运用的好处,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对教材中的好的词语、句子、句型的模仿和运用是积累语言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语文课里面可以有大量的表达训练,三四年级可以仿句、五六年级可以仿段,通过大量的运用和实践去丰富学生经验,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语感。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在课堂内架设起语言积累的立交桥,不断创新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多多积累优秀的语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吴忠豪.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2015(6):1-1.

[3]吴忠豪.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36-41.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
厚积薄发写华章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谈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积累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