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效应视角下沿边开放与经贸合作问题探究

2020-12-31 07:24梁娜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

摘 要:在我国“一带一路”和经济“新常态”等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等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自然地理边界地形复杂多样,边界的自然地理障碍突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结合沿边开放政策,以边界效应为视角,聚焦沿边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中国与沿边国家跨境经济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沿边开放;边界效应;“一带一路”建设;跨境经济合作

一、引言

中国的沿边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沿边地区作为我国陆路开放的前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发展大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沿边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但近几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经济增长均出现分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复杂变化,世界各国都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尽管如此,沿边开放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抓住沿边开放的良好机遇,加快促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对于推动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重要意义。

二、中国沿边开放的政策与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意味着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对外贸易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经济发展比其他地区相对发达很多,赋予沿海先行先试的权利,先后开放沿海城市,掀起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直到“七五”计划时期,沿边开放才被提到重大议事日程。自此沿边开放的政策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重大转变。经梳理归纳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根据不同阶段沿边政策可以看出:沿边开放政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完善,逐步加大了对边境贸易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了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进口免税额度,减轻了边贸企业负担,推动沿边各省区由单一发展边境贸易向发展区域合作方向转变。沿边政策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不断改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扶持性和操作性,沿边开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沿边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三、积极推动经济的跨界合作是沿边开放的重要内容

在全球经济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着力提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水平,推动沿边开放转型升级,力求在国家新一轮沿边开放中谋求跨越式发展。

1.沿边开放要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推动对外贸易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继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鼓励进口矿产品和成品油等国内短缺资源性产品进口。在巩固和做大特色农产品、建筑材料、轻工产品和通讯设备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和汽车汽配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在发展传统贸易的同时,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促进物流运输、技术转让、跨境旅游等相关服务的出口,做大做强文化、传媒、中医药等传统服务贸易,着力培育金融、通信、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

2.推动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

从1992年开始,中央政府在沿边地区建设一批边境经济合作区,推动沿边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经过接近30年的努力,边境经济合作区得到壮大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沿边开放的成效。截止到2017年,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已有17家通过确认考核,其中有3家是沿边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053亿多元,都在各所在城市經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范围,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应该继续成为“十四五”推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3.创新与周边国家合作机制,多措并举解决合作困境

建立健全沿边政府与周边常态化互访交流机制。加强边境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地方政府间的联系,在跨境通道建设、农业开发、边境贸易、跨境民事纠纷化解等相关方面深化合作。与周边毗邻国家实施“一地两检”、“绿色通道”、“联合监管”等措施。推动建立多层次口岸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着力开展与有关国家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周边国家通关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实施多种监管和放行模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监管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与周边国家开展电子证书合作,实现检验检疫标准与结果互认;加强政策协调,推进跨境运输车辆牌证互认,为从事跨境运输的车辆办理出入境手续和通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四、沿边开放与经济合作存在跨境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的地域特点日益突显,经济增长良好,但在这些突显的优势上,应该看到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这主要受我国边境地区跨境壁垒的影响。跨境壁垒不仅有地理意义的“线”,还加入了影响区域间贸易的人口、国际贸易、语言等因素以及很多难以量化的“非关税壁垒”因素。这种边界壁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然或人为设置的地理障碍

世界各国之间的界限,是由边境线加以规定和划分的。从维护主权与发展利益角度,各国都十分重视边境的管理。边界的形成有多种形式,有人为设置的障碍,如界碑、界墙等;也可以是自然的,如沿山脉脊线或分水岭,沿河流流向等。由于边界地区的自然地理障碍,增加了周边国家的贸易成本,甚至有些边界中断沿边国家的空间联系和经贸活动,成为经贸活动难以逾越的屏障。边界作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分界对跨边界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之为“边界效应”。目前的研究大多对边界效应按照李铁立的分类,把边界的作用分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天然或者人为设置的地理障碍,将使边界的屏蔽效应更突出。

2.资源和信息流动的无形障碍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边界两侧的居民,甚至两国居民,可能对对方的产品有一定需求,例如老挝和云南、云南省人多,但沿边地形多为高山,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老挝人少地多,且土壤比较肥沃,但基础设施比较匮乏,这样两国的居民,会对对方的产品有一定的需求,这样会在边境地区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在政府指定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商品交换市场,如边民互市点等。但由于地处边疆,基础条件薄弱,物流成本较高,岸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低,人力资源比较紧缺,同时又缺乏产业支撑,阻碍着资源和信息的流动,使得沿边国家资源流动的效率很低。

3.国家和民族认同形成的边界效应

毗邻的国家之间由于存在语言、文字、种族差异,因此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方面常表现出分化。当毗邻的两个国家,语言、民族信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甚至毗邻两个国家国民存在亲缘关系的时候,国民之间的友好程度比较好,基本能做到友好往来,边界的中介效应比较强;而当两国国民受政治、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处于零交往甚至处于政治和军事对峙状态时,边界的国民屏蔽效应比较强;虽然两国国民在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一体化进程中,边界的屏蔽效应会减弱,但仍然是存在的。

4.制度上形成的政策壁垒

边界作为国家政权和法律覆盖范围的约束线,自产生之时就被赋予了它对别国的约束力,自身也对等地受到约束,形成制度性屏蔽效应。比如,缅甸有地方政府反映,缅甸愿意推动农产品输入,但是中方从产品出口申请经风险评估到通过风险评估耗时过长,有时长达一年。

5.金融开放与金融服务金融壁垒

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着边境贸易的发展程度与发展速度,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加深,我国金融市场的外向化程度在显著提升,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而国际化,沿边国家在经济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及人民币流通的程度加深,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稳步提升。但也有外方机构反映,境外机构在国内开设NRA账户,需提供外籍经营者护照、营业执照、合同等原件手续繁杂,正常贸易款项往来银行核销受20万元人民币额度的限制需要提前预约,并且不接受第三方付款,制约出口贸易做大做强。在金融结算不完全顺畅背景下,“地下银行”非正规金融机构就难免存在,不仅增加了资金过境成本,对当地财政收入和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边界的存在,像一堵无形的高墙,阻碍各种要素跨区域的流动,从而对跨边界的社会、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而边界作为我国与沿边国家经贸合作不可跨越的障碍与窗口,其在我国沿边开放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我国的沿边开放中突破边界效应,是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的关键。

五、加快推动沿边开放和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随着沿边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动与沿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突破边界效应对我国沿边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边民往来与制度创新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沿边地区贸易成本

近年来沿边地区的物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国家与地方应大力建设铁路、公路、水路与空运等常规交通基础设施,统筹铁路、公路、水运和机场建设,扩大交通网络规模,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枢纽,鼓励支持邮政业和快递业发展,支持国际陆路监管中心建设,推进跨境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对边境地区口岸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统筹使用口岸建设管理资金,改善口岸设施和通行条件,整合现有口岸监管设施资源,加快推动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2.优化跨境经济合作区与生产要素的组合

跨境经济合作区享有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双方要素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边境壁垒,创造了人口、货物、服务和资本的流动,优化了生产要素的组合,推动共同发展空间的形成,并为各国边境地区创造更多机会。同时打造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积极申报两区建设,制定出台两区建设实施方案,拟定建设目标责任制,争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和施行更加特殊的政策,共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3.加大边民往来的频率,赢得周边群众信任和认可

对于边界两侧难以避免的文化差异,在我国沿边开放中应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和团体的建设性作用,保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联络,扩大外交人脉,形成长期的外交圈。加强与周边国家民间交流交往,积极与群众沟通,了解民众意愿,创新经济援助方式,更好、更实际地服务周边国家群众,可以实施一批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扶贫济困等民生项目,鼓励周边国家及沿边地区的群众参加,丰富民间交往内容,促进民间交流。

4.创新沿边开放的各项制度创新,降低合作风险及协调成本

我国内陆沿边地区应加强边境地区与毗邻国家地方政府间联系,建立相应的合作协调机制,促进我国与周边毗邻国家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推进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层次、常态化的双边联络,更好地促进双边贸易和信息共享;为保证更好的与周边国家深入合作,建议深入了解周边毗邻国家的各项制度,争取做到中国与周边各国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体制上达成共识,规避由于双方制度因素所带来的合作风险,以尽可能减小双方或多方合作中协调成本。

5.完善跨境金融体系,便利境外贸易投资

与周边邻国合作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委托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加强对周边国家邻国与我国毗邻口岸和疏港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并加强对基础设施补短方面的融资支持;推动开展商业性双向跨境保险业务,鼓励保险机构为重大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支持各驻州银行金融机构到边境地区设立机构,积极对接相关银行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梁双陆.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2,24.

[2]王铁崖.国际法[M].法律出版社,1995,243.

[3]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梁琦等译.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83.

[4]梁双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边界效应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8,(2).

[5]汤建中,张兵,陈瑛.边界效应与跨边境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2,(1).

[6]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J·菲尔德.国际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00.

[7]李郇,徐现祥.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6,(5).

[8]Yi,Kei-Mu.“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February,2003,111,52-102.

[9]陆继峰.边界效应转化下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商业时代,2013,(14):41—42.

[10]杨汝万,胡天新.边界效应的转变和边境城市化[C].叶舜赞,等.一国两制模式的区域一体化研究[A].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4-111.

[11]Poncet. S..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1-21.

[12]段春锦,范爱军.CAFTA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基于市场潜力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題,2014(3):104-112.

作者简介:梁娜(1985.02- ),女,汉族,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助教,研究方向:沿边开放与经济一体化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