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安于边缘

2020-12-31 07:24李玉良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沙溪南诏金沙江

沙溪坝子(李玉良/摄)

对于不少旅游者来说,沙溪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大理和丽江带走了大部分对云南怀有期待和憧憬的游人,夹在中间的沙溪则被“忽略不计”。不近不远略显尴尬的距离和曲折的盘山路,沙溪始终不能进入大众游客的视野。

这也恰恰成就了沙溪,如今还存着较原始的人文生态和乡村雅趣。很少有这样一个集镇,能融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马帮文化于一身。沙溪能得如此造化,除了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 中描述的“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之外,更重要的是两条古道:一条古河道,一条贸易道。

一条河道塑造地利 

地处滇西北群山包围之中的沙溪,跟云南其他一千多个或大或小的坝子一样,是一个接近闭合的地理单元,从“中心地”理论看来,沙溪又自然是处于大一统社会的“边疆地带”,蛮夷杂居之地,居住的都是“不开化”的蛮夷。

然而,一条流经沙溪的河道改变了这一切。这一河道大体沿着现今黑潓江的河道静默流淌。1957年,由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带队的中国科学院云南综合考察队在对云南滇西地区进行考察后作出这样一个推断:金沙江原本并不在石鼓流向东北,在第三纪时,金沙江实际上是自石鼓沿白汉场、九河这一线流到剑川坝子的。

当时考察队没有继续解释金沙江是从剑川经洱源入红河,还是经黑潓江入澜沧江,但后来的地质调查中,在洱海区域没有见到古河遗存,却在黑潓江河道中发现有过大流量河流冲积物的堆积,因此可以推断,黑潓江应为金沙江故道,直到虎跳涧峡谷形成,金沙江改变流向,成为长江的上源。

而这条古河道在被袭夺之后,水位下降,大量台地露出地表,便成了一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便利的绝佳民族迁徙通道。

距离沙溪不到20公里的海门口遗址,是目前通过考古发现的云南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区,被认为是云南青銅文化之源。这里的主人是来自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氏族群,他们沿着川西高原的天然走廊一路迁徙,在这里停了下来,开始渔猎和农耕,铸造青铜器,点燃了云南文明的火把。

1980年在沙溪鳌峰山发现了一个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的与海门口几乎同时期的墓葬,考古人员共发现了火葬墓91座,瓮棺葬墓34座,土坑墓217座,出土两百多件青铜器,还有200件陶器和85件石器,其中发箍和戒指为云南青铜时代所仅见。

这两个古遗址显示,在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沙溪就已凭借着这条古河道,成为滇西地区的交通要道重镇,有自己独特的文明风格。

南诏国王异牟寻仿中原制度,在南诏国境内封“五岳四渎”的时候,曾把在这条古河道上流淌着的黑潓江,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一起并列为南诏“四渎”。

一条古道带来文脉

倘若沙溪仅有地理机会,那沙溪也绝对成不了现在的沙溪,这条线上的很多地方诸如洱源的牛街、炼铁,剑川的乔后等,之所以没成为沙溪,是缺了像沙溪一样的文化机遇。

唐初,吐蕃势力南下,以铁桥城为基地,并在现今漾濞县境内的漾水、濞水修建铁索桥,作为觊觎洱海区域的桥头堡。这一威胁西南边疆的行为,间接促进了南诏势力的崛起,双方剧烈冲突的中心开始向洱海北部区域转移,而沙溪所在的区域,就是南诏与吐蕃长期拉锯的核心冲突区,也是西南边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边缘地带。

在战事平息之后,这条最早原为战争服务的道路,变成了为经贸服务的通道。借助于这条通道,沙溪北上可以到达丽江再到四川,东入洱源可以到大理洱海区域,南下乔后、云龙可以到保山再到缅甸,沙溪就正处于滇西北地区内地、西藏、缅甸、印度的重要路线上。

绝佳的地理位置,必定会带来绝佳的机遇,这个由军事要道转化为民间商贸通道的机遇,进一步促成了沙溪的蜕变。

在长达千年的岁月中,来自云南和四川的盐巴、布帛、茶叶,和来自西藏皮毛、麝香、藏红花、虫草等物资在这里汇聚;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火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在这里碰撞;操着各种口音,穿着相异服装的马帮在这里停留,交易,然后分道扬镳继续前行。

沙溪坝子边缘的石宝山里面开始出现藏传佛教密宗的明王像,开始出现有波斯国人形象的雕刻,开始出现印度梵僧传教的身影;沙溪镇上开始出现有藏人出没的南、北古宗巷,开始出现结合了印度密宗、西藏密宗和汉地密宗的阿吒力佛教寺庙;开始出现代表儒家文化的魁阁;开始出现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的丝竹乐——洞经音乐。

在社会体系的边缘,往往存在着明显的、活跃的社会变异的潜力。“变异”正是边缘地带最具特长的历史贡献。没有变异的历史不称其为历史,而没有边缘地理的参与,几乎谈不上变异。而沙溪的“变异”就是对这一论断的最好阐释。

这条路原本给沙溪带来的是“地理机会”,最后变成了昭显硬实力的 “军事机会”、“经济机会”,以及软实力层面的“文化机会”。

寺登街已经入驻了不少高档酒店,剑川到沙溪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 不知道这些新机遇会为沙溪带来什么变化。

道路,从来都不只有单纯供人通行这一单一属性,它是经线,是纬线,是梭子,在边缘的“变异”能力和滇藏贸易古道的双重催化作用下,以多元文化为丝线,这个封闭的盆地开始了织布机一样的飞快交织,织出了整个滇西北都非常罕见的绚丽锦缎。

沙溪最辉煌的时间离现在不远,大约是清末民初滇藏商贸古道最繁盛的时期。沙溪的没落也离现在不远,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214国道穿剑川城而过,马作为一种曾经极其重要的运输工具,开始被解放牌卡车所代替,沙溪失去了它的地理优势,也自然失去了变异的东西机遇,时间仿佛就此凝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正是得益于凝固化的沙溪,还可以明晰地看到多元文化曾经在这里交汇的痕迹,以及丰厚的文化堆积层。

在这点上看,沙溪是很幸运的:在边缘中安于边缘。

目前寺登街已经入驻了不少高档酒店,剑川到沙溪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不知道这些新的机遇会为沙溪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猜你喜欢
沙溪南诏金沙江
我是金沙江
诱人的沙溪古镇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唐代“骠国献乐”背后的秘密,一场以献乐为名的救国运动
《洱海》《沙溪古镇一》《沙溪古镇二》
沙溪旗袍
韦皋经略西南始末
北渡金沙江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