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2021-01-01 14:53郭文芬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郭文芬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13.25±1.5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3.25±1.51)s、凝血酶时间(TT)(15.52±1.45)s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3.22±1.12)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及LVESD数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a、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086-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其发病与人体血脂代谢异常所致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冠心病主要以心绞痛作为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研究发现,诱发冠心病的基础因素较多,与其合并的基础性疾病密切相关,比如血脂异常、肥胖症、高血糖和高血压等等[2]。对于老年人来说,其机体功能较差,若存在冠心病,易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一般以联合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治疗方案之一。本文目的在于探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优势及安全性,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年龄均在60岁以上,男女不限;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批准。排除标准:排除近期服用固醇类药物者;排除近期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排除近期进行心脏手术和抗凝治疗者。

观察组年龄60~75岁,年龄平均值(67.51±1.03)岁,其中男38例、女12例;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12±1.32)年;基础疾病:高血压20例、高血糖20例、高血脂10例。对照组年龄61~75岁,年龄平均值(68.22±1.32)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85±1.45)年;基础疾病:高血压21例、高血糖19例、高血脂10例。两组基线资料的统计学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1次/d,100mg/

次。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氯吡格雷治疗,1次/d,75mg/次。两组均治疗24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结果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凝血指标观察组PT(13.25±1.52)s、APTT(33.25±1.51)s、TT(15.52±1.45)s均高于对照组、FIB(3.22±1.12)g/L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分析治疗效果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对比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及LVESD水平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2.4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a、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2.5安全性评价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5。

3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体重能够产生较好的降脂和降压效果,同时能够使药物用量得以减少[3]。冠心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了血小板作用的机会,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并形成附壁血栓,进而增加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风险,故此对于该疾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十分重要,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病情进展。

APTT能够充分反映机体内源途径凝血因子XI、IX、VIII、XII活性,而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检测,能够直接反映人体血小板活化程度、功能状态,从而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依据[4]。氯吡格雷作为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ADP受體抑制血小板内Ca2+活性,从而使ADP介导的糖蛋白水平得以降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此外,该药物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IIb/IIIa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激活目的,同时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加之氯吡格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对阿司匹林较低,以达到促进溃疡的修复、促进内皮增生目的,同时能够有效预防溃疡和出血。阿司匹林作为镇痛解热药物,其能够有效缓解机体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血栓形成风险降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同时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此外,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有效抑制机体血小板环氧合酶-1活性,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但研究发现,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消化道反应,且该药物能够破坏人体胃黏膜的疏水保护屏障,增加细胞毒性物质的释放,比如白三烯等,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而通过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同时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PT、APTT、TT均高于对照组、FIB(3.22±1.12)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及LVESD数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组用药时间较短、未联合使用抑制心肌重塑药物等因素有关。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a、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相比单一用药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相对安全。且能够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并且能够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目的。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苗雨瑞,申键.健脾化痰降脂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疗效及对CRP、IL-6、TXB2、GA和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6):637-640.

[2]邢寻静,秦玲,唐明龙,等.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1):123-129.

[3]刘国华,杨兆兴,丁立新,等.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J].河北医药,2020,42(1):74-77.

[4]左静,刘虹,李金涛,等.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抑制率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7):1043-1045,1050.

[5]赵晓静,刘霄岩,刘雪,等.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6):811-814.

(收稿日期:2021-3-8 接受日期:2021-4-17)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