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留置针的效果观察和护理配合

2021-01-01 14:53唐春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不良反应满意度

唐春花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留置针的效果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6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护理配合。比较两组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6%高于对照组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开展全程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价值显著。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留置针;护理配合;不良反应;一次性穿刺成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135-02

留置针为静脉注射常用方式,可避免反复穿刺进而减少穿刺感染以及对患者的损伤,于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留置针过程中,易因各种因素导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堵塞、静脉炎等,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为此需辅以积极、有效护理服务[1-4]。本次研究即分析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留置针的效果和护理配合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68例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纳入本次研究的68例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分组。对照组34例病患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8.36±2.73)岁,其中胆结石手术患者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8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4例;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8.58±2.71)岁,其中胆结石手术患者7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6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7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4例。比较两组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各资料数据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并开展手术治疗;术后留置针处理;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并发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沟通障碍;恶性肿瘤或晚期疾病病变患者;不配合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即留置针处理前告知患者放置留置针的必要性、优势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密切关注留置针情况,若出现异常或不适需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处理。

观察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配合,具体措施为:1组建全程护理配合责任小组。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本次责任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护理计划制定、护理质量把控以及人员合理调配等工作,组员则负责具体护理内容并及时反馈问题。2拟定护理计划。结合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特点、患者具体疾病情况、耐受情况、文化程度等,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护理计划,并要求组员严格遵照护理计划施行具体操作。3定期培训、考核。由护士长组织,定期对组员进行留置针相关内容及术后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以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4建档。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其病情、手术方案、术后状况、护理目的等,后期行留置针护理干预时详细记录患者反馈及体征状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内容。5心理干预。为避免患者因紧张情绪导致不配合,需即积极与患者沟通,并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6优化穿刺环境。穿刺时,要求尽量在光线明亮位置进行,并维持安静,为提高患者舒适度,于穿刺结束后于患者身下垫软垫。7穿刺护理。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粗直、弹性血管,下床活动患者避免于下肢静脉置管。穿刺结束后固定导管,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情况。8留置时。要求严格遵循无菌要求开展各项操作以避免感染发生。输液结束后以无菌敷料行妥善包扎,并每日更换一次输液器。控制留置时间为4d左右,若输注药物为刺激性药物需适当缩短留置时间。

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对比;记录、对比两组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常见不良反应有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皮下水肿等;采用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估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操作技能、留置针效果等,各指标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以SPSS21.0处理本文结果数据,计数结果采用“例(%)”、x±s表达,采用χ2检验、t检验作数据对比。对比结果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2.35%相比,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6%(33/3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3,P=0.0460)。

2.2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更低,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操作技能、留置針效果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留置针作为静脉注射常用方式,可有效避免反复对患者进行穿刺所致感染、刺激,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于外科手术后放置留置针对促患者术后康复十分重要,外科手术后留置针可避免每日穿刺,且不会对术后肢体活动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留置针过程中无需患者维持同一姿势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疲劳[5-7]。但因患者特殊生理因素或缺乏对留置针的认知,术后留置针易导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堵塞、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术后治疗及康复。为此,对于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需强化对其护理干预[8-10]。

常规护理措施围绕疾病开展,于系统性、连贯性方面有所欠缺,对于患者的身心需求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相比之下,对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开展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1-12]。本文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全程护理计划拟定、实施,确保临床效果。为患者建档后,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穿刺环境优化、穿刺护理干预以及留置过程各项细节护理,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术后留置针患者施行全程护理配合,对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积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游丽芬,邵淑俊.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9):82-84.

[2]庞惠彩.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9):2444-2446.

[3]刘艳杰,朱继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8):174,178.

[4]李文芳,王传英,李莉,等.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护理对策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8):964-966.

[5]李巧红.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149-150.

[6]王敏,陳红梅,罗锦意.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4):171-173.

[7]夏雪梅,朱滔.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J].广东医学,2019,40(23):3347-3350.

[8]任彩琴,李静,马晓蓉.循环护理对膀胱癌患者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2):2011-2012.

[9]刘玉娟.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11.

[10]陈素丽.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95-97.

[11]雷道琴,韩瑜,韩凤云.中药外敷与静脉导管留置针闭式引流治疗及护理急性化脓性乳腺炎[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0):3184-3187.

[12]张春雨,刘薇,马静茹.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24-126.

(收稿日期:2021-3-5 接受日期:2021-4-21)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不良反应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