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1-01 14:53张秋玲阳卫兰李伙娣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护理满意度疼痛

张秋玲 阳卫兰 李伙娣

[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30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8h、12h、24h、48h的VAS評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关键词]骨科创伤;疼痛;护理满意度;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148-02

骨科创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康复慢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在创伤后或手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疼痛是一种患者的自觉感受,表现为身体内部的伤害感,同时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骨科创伤患者疼痛发生率极高,身体因疼痛而表现出应激反应和疼痛反应,明显的疼痛感会导致患者的甲状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蛋白质和氧气的消耗大大增加,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受到明显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恢复非常不利[1]。近年来临床上非常重视骨科创伤患者的疼痛感,并对如何有效缓解骨科创伤患者的疼痛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2]。除临床治疗之外,对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也具有尤为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而常规临床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相关学者发现预见性护理在临床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3],为探究其具体效果,特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300例展开下列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所有患者均为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1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45~74岁,均值(60.3±4.5)岁,包括下肢骨折患者75例和上肢骨折患者75例;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78例,年龄22~45岁,均值(60.2±4.4)岁,包括下肢骨折患者73例和上肢骨折患者77例。在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等信息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应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并立即采取相关抢救措施进行抢救,结合患者的症状对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嘱咐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指标变化,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合理规划预见性护理的具体内容,保证预见性护理计划的实施可行性。在抢救患者期间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吸氧、吸痰、确保患者呼吸正常,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如患者有大出血情况应立即进行止血和输血处理。2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手术需要的物品并进行严格消毒,对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个人资料进行核对,确定手术的类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平卧6h,定期指导患者翻身和排痰。患者保持患肢和心脏平面高度相差25cm左右,便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因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所以医护人员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如患者疼痛较轻可进行疼痛转移法,如与患者聊天、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电影,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镇痛药物或镇痛泵,减轻患者的疼痛。3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并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此外利用针灸、热敷的方式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感,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缓慢,为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锻炼,防止操之过急。4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用以往的成功治疗案例鼓励患者,在和患者沟通期间要多关心患者,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在骨折康复后也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感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对睡眠无影响;4~6分为中度,对睡眠轻微影响;6~10分为重度,睡眠困难。分别观察患者术后8h、12h、24h、48h的VAS评分[4]。观察护理满意度:以我院护理满意度自制表格为参考,满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80~89分)和不满意(80分以下)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之和。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4.0,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例(%)”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8h、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我国医疗技术近年来逐步成熟和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护理工作的质量。骨科床上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在疾病的影响之下,很多患者无法发挥正常的肢体功能,导致肢体功能首先,行动不便,严重影响自身安全,且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而饮食和行为,增加了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5]。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在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中利用各种护理手段降低护理风险。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预见性护理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由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間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并提前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住院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与疾病状况,便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遭遇的不良事件,提前进行应对,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住院安全性。经临床实践发现,预见性护理的针对性更强,患者和医生均一致认可其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8h、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能够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手术后疼痛感早日消失,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拉近护患关系。但本研究选取的而样本数量较少,选取样本范围较窄,希望在日后的有关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选取范围,增加样本数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创伤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夏娣,张亚丽,方雅,等.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在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20,49(5):762-765.

[2]卫美蓉,南远玲.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3):35-40.

[3]陈丽芳.全程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4):101-104.

[4]张瑜.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35-236.

[5]董湘萍,徐朝霞,张岚,等.预见性护理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14-216.

作者简介:张秋玲(1974.09-),女,广东河源人,汉族,本科学历,外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学。E-mail:1367516017@163.com

(收稿日期:2021-3-14 接受日期:2021-4-28)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护理满意度疼痛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