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实施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

2021-01-01 14:53余策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余策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实施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疑似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CT与MRI检测,比较CT与MRI诊断结果及影像特点,分析CT与MRI在临床中应用价值。结果:经数据研究分析可见,6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为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与MRI影像检测结果比较,增强扫描下,MRI检测诊断例数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度较高,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测,数据比对存差异(P<0.05),影像结果中,CT检测特异性、灵敏度、血流信号清晰度、密度均匀性等影像结果比较,CT与MRI影像结果无差异性(P>0.05)。结论:CT与MRI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检测中均具有不同检测优势性,将二者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更为全面的为患者疾病确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因此存较高检测实施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MRI;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262;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183-02

当前临床医疗领域认为,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属间质原性肿瘤,具有发病几率低、复发几率高、预后效果差等疾病特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以胸腹部患肿瘤几率较高,小部分患者肿瘤发病位置处头部及盆腔组织当中[1]。肿瘤发病初期无明显特异性及疾病症状反应,肿瘤瘤体生长速度缓慢,因此病程时间较长,但随瘤体不断增大,患者组织器官会出现明显压迫反应,诱发咳嗽、胸腹部疼痛、呼吸急促、困难等情况,影响患者机体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有效检测,采用CT与MRI对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测,能够有效探查患者胸腹部肿瘤性质及形态,检测结果存不同优势性,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检出准确率,具有较高检测实施價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疑似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组间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0.35±2.15)岁,发病部位分别是:胸腔7例、腹膜上6例、腹膜后17例、消化系统18例、胰腺位置1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CT与MRI临床影像学检测,检测方法如下:1MIR检测:检测仪器选用核磁共振检测仪器,患者入科室后平躺于检测床上,双手伸展过双耳侧,针对性扫描患者胸腹位置,参数设定:层厚8mm、间距0.8mm、矩阵254×254,对患者实施横断面扫描,加强扫描设定:低信号设定回波时间4.7ms左右,重复时间设定250ms左右,强信号设定回波时间90ms左右,重复时间设定3000ms左右,推注钆喷普酸葡胺,剂量0.1mmol/kg,推注速度3mL/s。2CT检测:选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扫描,参数设定:管电流130mA·s,管电压120kV,层厚5mm,螺距1.0,扫描患者全腹部,明确患者肿瘤所在位置后,对患者肿瘤临床数据进行采集,测定患者肿瘤大小、占位情况、肿瘤密度等,进行常规平扫,扫描后实施增强扫描,注射点碘克沙醇,注射量90mL左右,推注速度3mL/s。

1.3观察指标统计组间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采集患者于CT与MRI检测中存增强信号、检测阳性、检测阴性患者例数,计算组间占比,比较CT与MRI检测准确性。比较CT与MRI检测特异性、灵敏度、血流信号清晰度、密度均匀性等影像结果,观察二者影像学特征差异性,观察有无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实施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χ2检验计数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P<0.05。

2结果

2.1CT与MRI检测诊断准确率比较经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增强扫描下,MRI检测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测结果,数据比对存差异(P<0.05),详见表1。

2.2CT与MRI检测影像学特征比较经数据统计分析可见,CT与MRI检测41例确诊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检测特异性、灵敏度、血流信号清晰度、密度均匀性等影像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于临床中发病几率较低,属不常见肿瘤疾病,致病原因以树突状间质细胞发生病理性病变,从而形成肿瘤[3]。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于发病初期无明显疾病症状反应,仅能够在系统性体检中发现早期病案案例,且肿瘤生长速度缓慢,非特异性诱因,早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极少对患者机体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中早期就诊几率较小。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随病情进展,会在患者体内形成病灶组织占位,逐步诱发患者出现疾病症状反应及并发症,降低患者机体活动范围,影响患者机体健康水平[4]。早期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治愈率,经临床有效诊疗后,患者生存期限能够延长,但于此同时,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存在较高复发几率和转移几率,因此,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于发病后需及时进行临床有效确诊及诊疗,从而提高患者临床诊疗有效率与临床诊疗实施效果。

CT检测于临床影像学检测中具有较高实施价值,检测原理以断层扫描方式,借助射线穿透性,对患者病灶组织进行连续性断层式探查,以电信号形式对检测信息进行采集,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获取数字检测结果,从而形成检测影像,得到患者机体中病变组织数据,于临床检测中可对患者机体中多部位疾病进行有效探查,可对细小病变做出准确成像,因此临床检测准确性较高,于临床影像学检测中具有检测速度快、成像精准、图像清晰等特点,应用价值显著。

MRI既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原理是以物理磁共振现象为基础,于检测中收集共振信号实施空间编码,借助成像系统,重新构建人体组织影像,可对人体检测部位获取多角度、多维度的检测信息,从而使患者病灶组织性质、病变结构等方面信息得到准确获取,于临床中可对多种疾病做到有效检测。

CT和MRI虽然在疾病临床影像学检测中均具有较高实施意义及开展价值,但也同样存在检测实施弊端。CT检测于实施中,相比其他检测方式价格昂贵,对特定部位或定性诊断中,CT检测诊断价值稍显不足,因检测是以辐射性射线穿透人体来获取数据,因此不适合孕妇或患有特殊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测[5];MRI虽然能够对脏腑器官疾病和心血管类疾病做到有效探查,辐射量低,但MRI单次检测时间较长,对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意识模糊存行为障碍患者无法进行有效检测,消化系统成像及呼吸系统往往存在影像模糊情况,成像有效率较低,病灶中钙化组织和骨骼处病灶探查敏感度较差[6]。将CT和MRI进行联合,对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做临床检测,通过联合检测,能够患者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疾病确诊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增进诊断有效性,弥补CT和MRI影像检测中相互所存弊端及不足,以此使患者临床检测结果更具全面性,从而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相辅相成的检测实施意义[7]。

本次研究表明,CT和MRI影像学检测对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疾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实施作用,经数据统计可见,MRI对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阳性检出率较高,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明显高于CT检测,数据比较存差异性(P<0.05);CT和MRI影像结果显示,检测特异性、灵敏度、血流信号清晰度、密度均匀性等探查结果数据比较未见差异,数据比对存一致性(P>0.05)。

综上所述,CT和MRI临床影像学检测,能够对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疾病做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单项检测随可对患者疾病情况做出有效探查,但存在一定差异性及误诊几率,将CT检测和MRI检测进行联合,可以使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疾病影像学检测所得数据得到有效完善,全面增进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床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牟高建,黄升刚.CT和MRI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153-154.

[2]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CT和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5):113-115.

[3]王寿明.CT和MRI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51-152.

[4]凌盈盈.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97-99.

[5]卢丽娜,龚建平,宦坚.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1):61-64.

[6]汪林,姜增誉.CT和MRI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12):1771-1774.

[7]姜岩,李波宇,詹映华.根充质量对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甘肅医药,2019,38(8):703-704,707.

(收稿日期:2021-3-9 接受日期:2021-4-24)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