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教本课堂走向学本课堂的路径分析

2021-01-01 07:09火文利
考试周刊 2021年90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建构主义

摘 要:初中毕业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的是国家五个领域建设和发展的国情问题,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必须了解的政治素养教育内容,通过学习,要促进学生认识到学科的价值,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涵养家国情怀,提升政治认同感。但是现如今还存在很多教本课堂,只追求得分,不注重师生良性沟通,制约了本学科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发展学本课堂,应加快更新观念,落实行动。文章探究了教本课堂的弊端,学本课堂的涵义、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依据以及打造学本课堂的实践操作方法几个具体问题。

关键词: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建构主义;学本课堂

一、 舍弃教本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大多数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老师齐心协力,统一教案,统一课件,其中的教学素材和教学环节达到高度统一,从习题到答案都具有标准。这个年级的课堂差异基本只是教师性格的差异外化,外向的老师只管在课堂上像演说家一样激情澎湃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内向的教师则像一股涓涓细流,将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而学生多半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若说参与课堂活动,主要是两类:记背现成的知识,做一些书面练习。因为总是教师在唱大戏,扮主角,有时甚至就是独角戏,同学们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时间久了,也就有了审美疲劳,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跟不上或不情愿跟紧这种课堂的节奏,就遭受到教师的批评,师生相互埋怨。这种课堂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收获太少,因此没什么意思。有些有个性的学生以各种“我不服”,拒绝认真专注地上课,因为这种方式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天性,因此,也就在他们身上表现为缺乏了对学习的耐受性,少数学生干脆放弃了对本课堂的学习。多数教师却不明就理,反说众口难调,评说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愚笨、糊涂。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教与学的内涵及形式也应该是不断丰富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不时有或大或小的思维火花迸发,有无数次真真切切的情感的共鸣,这一些都应该是由对未知有极大渴求又具备了一定知识经验的学生自己亲自去探寻,亲自去积极主动地分享,让其他同学和教师从中深有感悟,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学习课堂。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教本课堂预设中,教师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需要教师一点点来教,教给他们概念、原因、作用(其中包括意义,意义还需要多次提醒多角度思考),最关键的要教给孩子从一般怎么做到具体怎么做的方法和技巧。对这种只为标准化考试准备的课堂学习,再充分的准备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并非原本愚笨学不会,而是在教本课堂学习过程中被“毁人不倦”的方式教到不想再学了。很多初中生都不喜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课堂学习及其作业。有些中学生向老师反映,在小学时听说初中阶段有道德与法治学科还是挺期待的,没想到这么枯燥、难学,事实上,他们讨厌的是道德与法治的教本课堂。

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这些操纵着教本课堂的老师不懂得初中学生其实有很多共性的心理需求和特点需要得到满足,教师需在懂得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如,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他们有种种创造欲望,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而“一刀切”的教本课堂难以让他们得到平等交流的机会,他们必须要面对教师设置好的问题,根据教师设定的规范思路答题,这让他们中大多数人感觉被动、无趣。就算是聪明伶俐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潜力、探索和实践的意识也会在教本课堂的一次次“轻松的”听讲中逐渐弱化,在考试时,学生面临新问题慌慌张张,何谈洞察时事变迁,培养格局意识和能力?不过是不断理解和记住前人的经验,学会了重复使用前人的经验。听懂和没有听懂以及沒有听的学生,大都不会形成课后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对今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主题加以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习惯。这种缺乏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的学习,使学生难以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学习自然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成果,不利于综合性考试和综合性问题的解决。让人身心疲惫且效益低下的道德与法治灌输式的教本课堂学习,造成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伤害。

随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提出了进行“课堂革命”的要求,他指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一端连接学生,另一端则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过去的教本课堂,拉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改革教育,造就新时代的学生,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决拒绝教本课堂,发展学本课堂。

二、 尝试学本课堂

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学习环境,其中学习者不仅包括学生,还应包括教师。为什么学习者得包括教师呢?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知识属于动态的事物,如果教师不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是用旧观念和旧知识教新时代的学生,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仅不能让学生信服,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不利于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所以在学本课堂的实践操作中,教师首要的是要端正教师观和学生观。在学本课堂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可以确认共同的话题,积极探寻更多的具体问题,相互启发,加强协作,共商共量,老师在师生关系中不是权威,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快乐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都是主角,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感受到在学习中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和保持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理论极大地支撑了学本课堂实践。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高效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亲自积极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样知识建构才能真正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理解和实践的: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课前,我引导学生对改革开放的问题做一些现有认识的反馈,做几道课前问卷调查题: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国家、民族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谁从中受益最大,为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吗,你知道我国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吗,你听过凤阳花鼓戏吗,与中国改革有什么关系?布置学生在课前对“改革开放”进行一番了解,让学生最好能写出一篇500字小论文,并给予加分奖励,以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坚持改革开放”一课的兴趣。教师应做出榜样,不能只是简单地看看教参,改改旧教案,而是要带着对“改革开放”话题的真正浓厚兴趣,认真挖掘问题,在用好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的同时,要向广阔的生活要接地气的生动资源,并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领域,将学习的宏观话题与生活微观实际进行联系,如,设计问题:“请设想,如果我国不改革开放,我们今天的国家和人民生活有可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推测的依据,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和归纳观点,再将有切实理解的观点用于对国家建设中具体出现的问题的不断思考,从而形成学本课堂的良好开端,形成一种在课堂中主动存疑、思考、碰撞思维小火花,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参与到备课和上课中来,也是一种学本课堂方式。比如:我的学生曾经申报讲授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一课。课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多方整合备课资源,初中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有一些学生水平还挺高,于是安排了大家去做学习资源的调查,然后上交课件资料来做PK,其中一小组胜出,来做授课准备。课前教师为小老师的备课把关是必要的,教师主要是帮助指出哪些是重点学习内容。另外,帮助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设计进行一些有深度的挖掘。在授课过程中,这一小组的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听课的同学不仅听得兴致盎然,而且跃跃欲试,也想表现一番,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连最调皮、最有惰性的学生也想在课堂上发言了。

建構主义的学习观强调的是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同化、顺应的较为完整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还提出学习应具有社会互动性,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需选择合适的学习者加强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善于创设问题,有的却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从而解答问题,有的善于耐心细致地思考,有的却善于表达。在学本课堂中,老师要做到因材促学,为各类学生创设各种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契机,也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例如,有些学生学习的耐受性不强,不能像其他学生一起完成常规的错题纠错作业,此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为组里的同学出滚动复习题,请他对习题中易错知识进行提取,将其编成判断题,打印出来让组内的同学完成,再进行组间基础知识竞赛活动,让易错知识点得到强化和巩固,这样可以使惰性十足的学生也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每组都要安排好调皮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将精力和聪明不再用于上课捣乱,可以要求他必须把一个普通的题变得非常规,在知识运用或材料审题上设陷阱,鼓励他出题故意难住同学,让他感受到在学习能力上自己是强大的,从而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他热爱上学习,从而不再习惯于无所事事。另外,对于班级内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安排其去准备关于课本内容的情境剧表演。比如,《参与民主生活》这样的课文,可以让同学们设计自己在民主生活中的角色及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民主生活场景,做好积极参与公民民主生活的准备,为课堂教学增添魅力。最后说说同学中的“大同学”——老师,其在学本课堂中也必须有用武之地,在练习中,一般都会有一些同学回答不出或有疑惑的问题,此时,老师当仁不让地站上讲台,给同学们进行点拨,解读问题,提醒解题思路,促进同学们更加全面、科学地思考问题,在教师此时的少言金句中,学生仔细听讲和思考,此时此刻同学们定然会更加认可教师的价值。这样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学生更愿意投入学习精力,这样的课堂一般找不到昏昏欲睡的、装睡的学生,因为这样的课堂可以让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价值。

要强调的是,在九年级上学期的新课中有大量的知识或常识,学好它们,才有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理据结合,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更好地用好学本课堂,老师可以在每个周末时间较为宽裕之时,给学生布置做知识思维导图的任务。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课堂上,各小组推选出较好的作品,交给下一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和修改。接着,由第三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再在课堂上由全班其他同学与老师一起进一步补充调整。在这样四轮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完整,多数的内容是不需要老师亲自教的,更不需要老师如之前的教本课堂中那样一点点给学生强调。老师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引导积极评价的工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坚决告别教本课堂,寻找更丰富多彩的方式主动积极开辟学本课堂,将学习的舞台真正还给学生,真正让学习按照学生需要的方式进行。我们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不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昌雯.深度学习:建构数学“学本课堂”[J].江西教育.2021(12):63.

[2]丁亚萍,陈琛,赵虹元.学本课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1):70-73.

作者简介:火文利,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本课堂”三步走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