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极可能性研究与路径探索

2021-01-02 19:43西南大学刘玲洁
区域治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川南宜宾双城

西南大学 刘玲洁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提出除了建设成渝两大极核城市外,还需寻找区域内经济发展新支撑,促进协调高效的经济圈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同时,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要“推动川南、川东北两翼地区加快发展”。宜宾经济基础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可以作为优秀的备选城市。作为四川省第三大经济体的宜宾的融入与协同极大地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加快形成全域协同的双城经济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副中心的重要性

(1)区域间经济竞争的需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这导致两个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不能有效覆盖全区域,使经济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明显弱势。例如与贵州云南交界,贵州遵义、毕节交界的川南生产要素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副增长极城市,承担起局部区域经济辐射带动的责任,是十分有必要的。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结构平衡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整体不协调,两大极核城市与二级城市、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断层。培育副中心城市有利于解决城市结构发展体系失衡的问题,平衡资源配置,减小经济圈内的城市在同个层面竞争,有利于产业分工和协助。

(3)平衡经济圈内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成都、重庆主城发展的过于集中和迅速,强烈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对环境承载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发展第三极城市,转移成渝两城对资源环境的消耗。

二、宜宾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第三增长极的优势分析

2020年宜宾提出加快建成“一副中心,三城市”。即加快建成为双城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为全国产、科、教、城四融合发展示范城市;加快建成为川南城市群和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立体交通枢纽和南向开放枢纽城市。

(1)宜宾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势。宜宾的GDP在2017年到2019年跨越式提升,成为四川第三大经济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4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1]一产和二产比重缩小,三产总量和质量增强。

(2)区位优势显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不仅是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能级还不够强,还在于成渝广阔的中部地带发展严重不足。宜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中心城市都有相对合适的距离,宜宾和成都、重庆在地理位置上刚好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是四川沟通川南、云贵、广西、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在宜宾建立双城经济圈第三极,对成渝地区经济圈外联,能起到连接云贵经济区的作用,加快我国西南经济区的建设,扩大西南经济区体量。对成渝地区经济圈内联,宜宾受到极核城市制约较小①,周边也有自贡、泸州等川南城市群可以协同发展。[2]

(3)交通相对便利。对于陆上交通,宜宾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西南四省中唯一列入全国高铁枢纽的地级市,是商务部确定的川南唯一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港口经济优势同样显著,也是全国水运枢纽之一,具有金、岷、长三条水运干线,同泸州港相较,与攀西、成都、云南、贵州联系更为紧密。

(4)政策支持。2020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在宜宾设立全省首个省级新区—三江新区,提出要把三江新区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谋划,注重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相衔接。宜宾作为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先后引进和签约了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入驻。宜宾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建立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宜宾综保区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要服务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开发。[3]

三、宜宾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劣势

宜宾经济还存在总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资源环境制约、政策成效周期长等问题。[4]

(1)宜宾城市质量和经济发展仍然不足。尽管宜宾GDP跃居西川省第三,宜宾的经济仍与成都具有极大的差距,“城市质量”仅为核心城市的20%左右,还不能分担核心城市的职能。[5]

(2)资源环境问题制约。宜宾地处三江汇流之地,金沙江岷江在此汇聚为长江,是长江上游重要城市,承担的生态环保压力巨大,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视察调研时着重强调宜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宜宾三江新区作为宜宾发展的排头兵,处于三江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沿江最前沿,自然生态环境复杂敏感,随着开发强度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存在不确定性。

(3)周边环境复杂。宜宾周边的城市如成、渝、贵、昆等省会城市、直辖市对宜宾形成合围,为宜宾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带来一定的挑战,宜宾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扶持,才能有效地与周边四市竞争。宜宾周边的等城市都具有国家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对人才资源产业的吸引力受到削弱。同样川南城市群结构同样复杂,需要宜宾更好发力,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

(4)综合保税区体量不够。宜宾综保区总面积面积较为狭小,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集群成链的重要原因。面积狭小带来的人口数量不足、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子女入学困难等问题,同样严重制约着综保区人才流入和产业聚集。因此,宣宾综合保税区不能局限于区内产业功能发展,要和周边地区形成联动,打造与周边港口、产业园区等合作机制。

四、宜宾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第三增长极的路径探索

(1)充分利用首个省级新区窗口。三江新区在四川全省的功能定位已远远超越区级、市级局部性地方利益,因此,必须打破行政分割,完善机制保障,加强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间纵向协同和监管统筹,提高整体运转效率,推进宜宾其他区域与新区的高效协同。[6]

(2)主动承接产业。紧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先进产业,加强长江沿岸发达城市的产业合作。建设与成都重庆的交流平台,寻求宜宾与成都重庆在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材料等产业之间的联系,开展与成都重庆全方位、高层次、广泛性的合作。

(3)加强创新。宜宾市政府要加强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要加强创新资金供给,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监管效率;政府牵头建立宜宾市内外技术共享平台,制定创新技术共享政策,促进宜宾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设立成果转化管理部门,激励创新成果转换动力;减免科技型企业税收,增强企业活力;大量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政策等,提高宜宾创新绩效,助推宜宾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三极。

(4)优化交通建设。加快建成国家级铁路枢纽。不仅要和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要与川南城市群建立快捷方便的交通联系,在促进川南城市的一体化发展中起到领头作用。同时,还要注重长江航道水运港口建设,发挥宜宾港口经济优势,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沟通交流。

(5)加强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抓住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政策机遇,紧扣产教城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探索谋划“以产兴教、以教强业、产教兴城”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集中打造名优白酒、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产教融合型行业。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共建川渝“学教研产城”一体化产教融合示范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6)加强成渝双城生态屏障建设。宜宾发展中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并将生态环保转化为发展的核心优势之一,以期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经济增长区、示范区。与重庆协同建设“宜宾—重庆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带”,成为成渝绿色发展经济圈的示范工程。[7]开展长江廊道、自然保护地等长江上游生态项目建设,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生态隔离带。

五、小结

四川省委提出推动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做强轴带支撑。宜宾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轴”上,又在长江经济带的“带”上,区位优势相当显著,加之近三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宜宾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第三极的目标。[8]宜宾将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建设川南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上游中心城市、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等,加强与成都重庆的联系,与川南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增长极。

注释

①一个城市如果在这个域外经济体中心城市150公里的强波及区域内,受制于“行政区经济”特点影响,则生产要素的外流大于流进的影响。

猜你喜欢
川南宜宾双城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地区1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