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以无锡市惠南社区为例

2021-01-02 19:43南京工业大学周晓琪
区域治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

南京工业大学 周晓琪

一、研究背景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特征,其发展与我们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和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基层多元共治的重要治理主体之一。现阶段,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社区治理也同步实现了有效发展,中国社会组织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社会组织质量不高、内部体制不完善、组织制度不规范、组织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公共社会的到来,中国社区治理应回归基层治理的实际,找到适用于本地实际的行动方案与发展方向。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问题在我国已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学者对此做了广泛研究。学者俞可平对我国的社区治理进行总结,认为:社区治理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有效满足居民需求,从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①学者侯玉兰认为社会组织应在政府、企业、慈善机构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此外,也要以慈善、非营利作为基本原则,从而吸收社会捐助。②赵守飞认为,社区治理应该以情感认同与多元合作为基础。③梁宇栋认为社会组织应完善其自身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其社会治理作用。④杨淑燚认为,社会组织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政府的职能下放。⑤由此可见,我国不论是从经济角度、社会角度还是政治角度都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进行过探讨,但从社区角度进行研究的著作还较少。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的潜力有待挖掘,因此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社会组织参与惠南社区治理的治理实践

(一)社会组织整合参与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整合参与社区治理即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合作共同治理惠南社区,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从而提供多元化、丰富化的服务。具体实践方式为:(1)建立日常运转的运行理事会,通过选举或推荐设立董事长与常任理事,从而统筹协调、有效监督社区项目的进行,引导号召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配合社区工作。(2)社会组织联合会参与治理的工作流程:首先由理事会确定工作目标,完成项目申请书向无锡市申报创投项目,获取资金支持;项目团队内部协商协调,制定项目策划书,向理事会申报;理事会进行方案的评估、选择,向项目团队拨付资金;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效果的评估反馈。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即通过社会组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资源协助社区的治理以及管理。具体实践方式为:(1)社会组织积极协助社区实施“自治”。物业公司、公益协会和各类社团共商共议,有效利用社区自治,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离退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社区骨干组成普法协管员队伍,不定期巡查社区,对扰乱社区治安的行为及个人及时上报至有关部门,从而预防或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区治安,构建和谐社区。(2)以社会组织为中介,借助政府资源实施协助“自治”。惠南社区积极与无锡市法律协会合作,与无锡市司法部门商议,引入政府资源协助治理社区,有效化解居民间纠纷。在社区创新性实施“法治楼道长”制度,由专业律师和调解主任同时担任法治楼道长,开设“法律诊所”,为居民提供精准法律援助服务。此外,还可以在社区组建“法润民生”“法润企业”微信群,以“线上+线下”“现场+远程”等多形式、多渠道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使社区全体居民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

(三)社会组织促进社会服务“共享”

社会组织促进社会服务“共享”即社会组织利用其专业优势让不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社区服务。为此,社会组织与惠南社区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并提出“文化凝聚共识、融合促进和谐”的口号。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把握居民需求、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文化特色,社会组织通过其特色专业为居民提供带来文化服务。对于青年,梁溪区教育培训行业协会联合社区启动“向阳花开”青少年成长护航公益项目;对于中老年,无锡市老年书画协会联合社区启动“好邻居”居家养老项目,通过举办旗袍秀、集体生日、骑行活动等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全职妈妈,育儿协会联合社区开办“对全职妈妈俱乐部”,通过举办瑜伽课堂、宝宝爬爬赛、育儿经分享等活动带动妇女儿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推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也满足了社会组织的宣传发展需要。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独立性不足

在惠南社区的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表现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并不高,在日常管理中会受到政府机构极大地影响,其主要原因为:(1)人事管理不独立。一些社会组织是在政府影响下成立,其任职人员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任命产生,这样就使得社会组织内部分管理职位由政府公务员占据,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政府公务员的“养老院”;(2)资金来源不独立。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其经营资金与活动经费不固定,其所需资金往往依靠于政府支出或社会捐赠,因此在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时,往往会为迎合捐赠者的要求,而改变社区服务内容。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时组织的活动常规化、传统化,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其主要原因为:(1)举办活动“不接地气”。由于社会组织对于自身缺乏认知,认为生存的途径是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忽略了社会组织的群众基础,导致社会组织举办的社区活动数量较多而质量一般,有些活动甚至以宣传为主,并没有实际意义,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遭到社区居民的抵触;(2)举办活动呈现“碎片化”。部分社会组织在具体实践中,没有阶段性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展也没有明确的主题,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毫无益处;(3)社会组织本身专业化程度不足。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组织在社会福利、困难救助、社区科技、民主决策和共建共治等需要专业性需求较高的方面表现较差,使得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其治理作用仍停留在表面。

(三)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确实促使部分居民参与到了活动中去,但总体上来讲,惠南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为:(1)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社会组织本身能力有限,无法有效解决矛盾与冲突,导致其满意度与口碑在居民群中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2)社会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组织的自我宣传意识不强,导致居民对其了解太少,失去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社会组织自然会缺少号召力与公信力;(3)居民参与程度低。从参与居民的成员性质来看,大部分居民都为社区内的退休老年人,他们的兴趣爱好较为固定,对于兴趣范围以内的活动往往会主动参与,对于兴趣范围外的活动则很少参与。

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政社合作”的治理方式

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和本质是合作,社区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同的主体在这个系统内能够共享社区资源、共筑社区规范、共塑社区形态,从而有序、协调的治理社区,对此,应做到:(1)强化平等、独立、自主的治理理念城市治理过程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作用,相互调和的动态过程,这意味着城市社区治理的各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身份是独立的,行动是自主的。这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前提,只有以平等、独立、自主为理念,才能保证社区治理的有效进行;(2)构建沟通、协商、共赢为原则的合作治理机制。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过程。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治理过程的基本规则。而这个规则应该以沟通协商为主,支持居民养成协商意识,运用协商方法来达到共赢,推动形成既民主又集中、即尊重多数人意愿又考虑到少数人利益的协商机制;(3)完善制度安排与政策制定。从整体上来讲,我国依然处于“大政府、小社会”这样的治理体系下,各个治理主体间的联系不多、持续性不强,要实现多元治理,政府应对整个治理过程理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解决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引导缺位等问题。

(二)加强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

社会组织是否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对社区建设和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社会组织实践水平,加强其内在能力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迈入社会治理新局面,对此,应做到:(1)构建现代化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合理构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能够优化社区治理的效果,这需要社会组织明确组织目标,建设组织文化氛围。在社会组织时间过程中,应保障组织内运行团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运行机制的稳定化,要对组织架构不断创新调整,以保证其服务能力的有效发挥。(2)明确社会组织自身定位。由于社区治理工作呈现碎片化特征,社会组织大局包揽不仅不符合“治理理论”多元治理的理念,也无法体现其专业性,因此社会组织要把自己的职能定位到实际生活,具体到某个领域,使自身的职能明确、服务对象确定,才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为社区带来有效的服务。(3)促进社会组织服务专业化。建设敏捷有序的社会组织离不开专业社工和督导的智力支持,为加强社会组织与专业力量的联系,社会组织一方面要通过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常规化的咨询援助机制,使专业力量能够源源不断的注入社会组织内,提高其专业水平。

(三)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居民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中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治理过程中的客体,社会组织实践过程中,为提升居民参与度,应做到:(1)丰富社区活动,抛开形式主义。社会组织在实践中要精心策划社区活动,坚持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从而满足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进活动,而非走走形式,摆空架子。(2)发动社区骨干,扩大社区参与。社区骨干是指在社区中拥有一定威望且人脉资源较为丰富的居民。抓住社区骨干力量就是抓住矛盾的重点面,利用其丰富的资源自然能够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意愿。此外,也可以发掘社区内已存在的民间公益群体,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主人翁意识,拉拢其参与进社区事务的治理。(3)巧妙利用媒体,保障信息传递。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不再那么遥远,新媒体如微信、QQ等平台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因此在社会治理中,新媒体的巧妙利用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宣传效果、保障社会组织、社区、社工、居民间的沟通,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

注释

①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3.

②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31-34.

③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33(3):154-158.

④梁宇栋.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8(16):74-75.

⑤杨淑燚.社会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以南昌市东湖区社区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13.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