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1-01-02 19:43邹碧海李鑫鑫庞宇来李爽李勇
区域治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劳模成果企业

邹碧海,李鑫鑫,庞宇来,李爽,李勇

1.重庆科技学院;2.重庆气矿

在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工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工人阶级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职工们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勇立潮头[1]。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不懈奋斗和创新。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在工会的组织领导下,以劳模领头,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组建的工作室团队。承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或创新课题,充分展示劳模精神,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难点攻关等,带动员工一起进步、成长,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目标。

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个新型平台,能够有效发挥职工的创新能力,引领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在当代企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意义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劳模和工匠人才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并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名字命名。承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或创新课题,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劳模的精神,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难点攻关等,带动员工一起进步,促进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目的的创新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服务于提升职工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于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服务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是服务于激发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要成为一个创造大国,就必须将广大员工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从下到上的自发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促进企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需要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鼓励和号召劳动者做劳模精神的践行者,就需要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劳模作用的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为发挥劳模作用,弘扬劳模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举措。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通过邀请其他行业的劳模一起讨论,为员工宣讲新知识,开展劳动竞赛,鼓励员工进行技术比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转换能力等。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像一个放大器,一方面在劳模的带领下员工的能力、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员工可以依托工作室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劳模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成员,就企业生产难题方面就有责任带动其他员工一起解决,通过组织开展攻坚活动,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有效发挥职工的创新能力,引领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现状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方面,将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途径作为发现、选拔、培养人才的有效抓手,以赛促学,发现人才,储备人才,促进岗位能手脱颖而出。利用技能骨干选拔等管理办法,形成评聘、使用、考核相结合的配套管理,有效构建了“能上能下”的格局。雷彩云认为当企业出现产销量下滑、价格下跌、需求弱等情况的时候,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鼓舞员工在劳模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争做时代楷模,创新绩效为企业的发展开源节流,这无异于“另辟蹊径”[3]。王萍指出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必须在形体结构上做到“八个必有”,在活动内涵方面坚持“六个结合”,在推进运行方面把握“三个环节”[4]。

在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快速发展方面,杨波[5]认为主要从规范制度、增加社会认同、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与此同时,工作室一经挂牌,除了要具备严格的管理制度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创新成果[6]。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滚动制淘汰的方式激发各工作室的竞争力。

在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架构方面,主体是劳模,核心是创新,这就要求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导者必须是劳模,并且组织成员也在向劳模积极靠近[2]。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的职责是制定创建规划和目标,建立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都是有时效的,因此在保护创新成果或申请专利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可持续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对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都有积极现实意义。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路径

(一)建立创新团队

首先成立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至少有一名区级以上劳模为带头人,包括:获得全国级、省部级、区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各类技术能手、金牌工人等荣誉称号者。创新团队成员3人以上。组织机构分为领导组和工作组,领导组主要是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及命令的下达,工作组主要负责完成领导组下发的任务,各个成员各司其职,保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导师引领机制

工作室在选拔导师上要选择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并且无私奉献的劳模作为导师。工作室针对一线员工技能水平成长的差异化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导师带徒”结对活动,按照“阶梯式”培养方式签订《师徒协议》,在生产实践、技能攻关中做好传、帮、带。工作室成员立足班组员工“短板”,不定期到站开展帮扶,“面对面”“手把手”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理论、实作考核,不计报酬地当好师傅,不厌其烦地传授技艺和心得,用朴实的作风、过硬的技能在一线员工中倡导了适应发展、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有很多技师以上人员既是师傅又是徒弟,他们不耻下问、谦虚严谨、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近几年来作业区涌现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的不懈动力。

(三)建立成员知识储备机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经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发挥出来。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型的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并且可以邀请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事业公司,国内各专业院校专家、企业带头人等前来授课交流,及时为员工更新和储备新兴专业知识,提升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带动和鼓励员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培养员工有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能付诸行动[1]。

(四)建立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一是政府及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推广,借助互联网平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设计网页和拍视频等形式展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劳模精神和创新成果,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社会上的认同感。二是劳模创新工作室本身自己对外进行创新成果推广。通过交流、研讨、宣讲等多种形式,传播工作室探索和总结的创新经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创新,努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推本单位高质量发展。

(五)建立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机制

技术创新过程可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流程管理,做到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和各类活动,在创新方面能够出成果。建立健全项目立项审批、项目计划编制与审核、项目执行过程监控、团队绩效管理等方面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保障项目出成果。

(六)建立创新工作保障机制

创新工作小组主导牵头其他专业处室协同配合,减少工作交流之间的障碍,促进项目管理工作规范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和工会、财务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构成支撑团队,从项目可行性、规范性、经济性等方面指导协作,保证项目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在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控整个项目的流程,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对项目的难点部分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保障创新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顺利进行。

四、结论及启示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全体职工共同的努力,要想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前进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2)坚持管理创新这一主频不变频;(3)坚持把搭建成长平台作为根本保障;(4)坚持把培育赶超氛围作为根本要求;(5)始终坚持“学为所用”;(6)始终倡导“用我所学”。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搭建了一个高效、实际、全新的平台,通过专业团队的引领促进员工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经济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创新创效能力,增强企业活力并推动各项成果积极落地及应用推广,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劳模成果企业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企业
企业
企业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