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探究过程 让思维“绽放”
——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1-01-02 21:33孙艳君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绽放基础知识思维能力

孙艳君

(沈阳市辽中区乌伯牛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沈阳 110200)

数学与解决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数学知识也是在解决问题中总结出来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思维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工作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途径,实现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本文分析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指出小学生在解题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路径,以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含义

解题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解答分析,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数学解题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与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用思维能力找到知识与问题解决的结合点,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知识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其次是良好的思维能力,数学问题往往都有其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点,思维能力是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钥匙。最后就是实际应用能力,数学问题往往都设定在一定的实际问题基础上,想要实现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小学生在解题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当前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指导,但是小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弱势,在学习效果上受到限制,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而且在解题的过程当中,由于题目内容的迷惑性,使得学生在解题方面的表现不佳。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较多,繁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层次较浅,在学习当中对知识容易产生学习误区,认为知识记住了就可以学会,却不知道基础知识不仅仅需要记忆,还要对其进行融汇贯通,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数学思维能力欠缺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思维能力也正在慢慢地形成。而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体现,这就使得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较为困难,解题能力自然跟不上。数学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大的能力,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取得积极的学习效果。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这些枯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当前小学生思维能力普遍不高的问题,是限制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之处很广泛,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用处非常大。这就需要学生要有很强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将实际运用性强的知识以结合实际的形式展现出来,导致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远离实际,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分离。由此带来的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缺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题目时,学生无从下手,不理解题目在说什么。由以上现象得出,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题当中应用能力不足。

三、小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路径

(一)在探究中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首先夯实基础知识,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以探究策略为基础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实现解题能力的提高。

以北师大版教材中经典的方程问题为例,教师向学生设置问题如下,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 倍,弟弟和姐姐一共有邮票180 张,问:姐姐和弟弟各有邮票多少张?面对这样的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是其中一种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这时,教师为学生讲解到:首先要抓住姐姐与弟弟邮票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设弟弟的邮票有X 张,那么姐姐的邮票数量为3X,于是得出等式:X+3X=180,即4X=180,得出X=45,于是姐姐有180-45=135 张邮票。教师在讲解之后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总结,为学生讲到:同学们,再面对这样类似的问题时,首先要抓住多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进行解答,这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解答数学问题。在这样一种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这就可以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在探究中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的学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是逻辑思维并不强,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注重对学习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更应该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

例如,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实践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实现解题思路的拓宽。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同学们,如何计算出家中客厅的面积?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觉得很难,教师这时为学生进行分析:家中的客厅都是由规则的四边形拼接而成的,即使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但是通过分割同样可以得出规则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准确的客厅面积。教师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拼接而成的图形进行实际分割验证,并进行计算,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

(三)在探究中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问题有很多是以生活实际场景为基础来进行设定的,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要以生活当中的生活场景为基础,对学生开展解题能力的培养。

以北师大版《分数除法》部分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分数除法应用的最常用的场景,可以通过投篮球的方式来呈现分数除法知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教师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投篮情况进行记录,将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记录下来,以分数的形式记录投篮命中率。学生们能够来到篮球比赛中,都感到非常开心。经过对篮球比赛进行记录,命中次数为16 次,投篮次数为25 次,于是得出投篮命中率为16/25。经过对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篮球比赛的记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一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绽放基础知识思维能力
清律的基础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
挖掘鲜活的德育素材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绽放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