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1-01-02 23:49华佳廉姜芳周建庆
浙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型

华佳 廉姜芳 周建庆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是一种肽类生长因子,由二硫键连接的多肽二聚体组成。最初,PDGF-BB被认为是一种人血浆的组成部分,后被人从血小板中提取出来。经研究证实,PDGF-BB也可以由其他类型的细胞产生,如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与PDGF家族中其他细胞因子一样,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相关,能促血管生成、伤口愈合、纤维化、气道重塑和肿瘤生长[1]。有报道显示,PDGF-BB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既能发挥致病作用,也能发挥保护作用,如乳腺癌的骨转移[2]。本文就PDGFBB在多种疾病中对SMCs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PDGF-BB的生物学特征

在生物体中,PDGF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四个配体和两个受体。配体均以同源或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表现为五种配体形式。不同配体与不同受体的亲和力也不尽相同。与配体结合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发生二聚,导致几个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启动信号通路。不同的细胞类型对不同PDGF亚型的反应强弱取决于受体的表达水平。其中,PDGF-BB是唯一一个与3种受体(PDGFR-αα、PDGFR-αβ、PDGFR-ββ)均能结合的二聚体[3]。研究显示,PDGF可以自分泌。然而,这种细胞因子对邻近细胞的作用最常见的方式是旁分泌。PDGF激活的下游效应包括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因不同的PDGF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产生不同的结果,下游效应具有高度的细胞或事件特异性。

PDGF-BB是一种快速、早期的效应细胞因子,因微环境的变化而释放[1],它能启动一系列生物效应,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积累,促进抗炎介质的产生,以维持组织的渗透性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参与多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再狭窄、纤维化及血管生成等。PDGF-BB能调节血管壁细胞,使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并靶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引起有效的血管生成反应[4]。另外,PDGF-BB也能靶向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其功能调节的关键因子[5]。

2 PDGF-BB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

VSMCs是血管壁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维持血管稳定性。因此,若VSMCs发生结构及功能异常,可致小动脉硬化。在血管遭受炎症刺激或损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壁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包括PDGF-BB,诱导VSMCs功能失调,如增殖与迁移能力上调[6]。VSMCs增殖和迁移能力上调是AS、血管再狭窄和血管重构等变化的关键和基础,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动态平衡对血管生理功能至关重要。VSMCs受到刺激,通过受损的ECs从中膜向内膜迁移,增殖能力增加,较多ECM逐渐被合成并分泌,不断沉积在血管中,导致内膜逐渐增厚,最终引起多种病变[7]。另外,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ASMCs)功能失调,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和再狭窄,形成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因此,探究VSMCs功能失调的因子,了解其分子机制成为治疗AS、血管再狭窄和PAH的主要方法。

2.1 PDGF-BB和AS 在正常血管中,较难检测到或仅能检测到微量PDGF-BB表达;当AS和血管损伤发生时,便能检测到表达量较正常血管显著上调的PDGF-BB。有研究表明,PDGF-BB在AS血管壁内的各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浸润性炎症细胞中也能检测到其表达[8]。同时,AS血管壁中PDGFR表达也增加。VSMCs从静止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表型调控是AS、血管再狭窄和血管重构等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9]。在生理稳态条件下,VSMCs为静态收缩型,合成活性低,很少增殖。在血管损伤等病理生理条件下,VSMCs可转化为具有高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合成和促炎表型,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10]。然而,VSMCs的表型转化在AS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受调控的。因此防止异常表型转化被认为是AS预防和治疗中的一种方法[11]。PDGF-BB是VSMCs表型转化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诱导因子。有报道称,PDGF-BB能致使VSMCs收缩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SMA)、平滑肌(smooth muscle,SM)22α表达量下调,证实VSMCs已发生表型转化[1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内肽酶,能调节细胞迁移。PDGF-BB诱导VSMCs迁移的途径部分是通过增加MMP-2、MMP-9表达实现的。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s 6,CTRP6)作为脂联素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有多种保护作用。研究显示,CTRP6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12]。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是一组核糖核酸,在体内普遍存在,不编码蛋白质,是许多生物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它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微小RNA(miRNA)。lncRNA是一组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与基因调控网络的关键成分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以改变细胞功能。miRNA通过抑制mRNA表达的翻译,或促进mRNA的降解,从而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许多研究已经证实lncRNA/miRNA/mRNA轴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13]。目前已有证据表明,有几种miRNA在调控VMSCs增殖和迁移中发挥关键作用,如 miR-663、miR-21、miR-222、miR-143、miR-145和miR-451[14-16]。改变miRNA的表达,可能在血管再狭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潜力。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programmed cell death,PDCD)4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调节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病变血管壁PDCD4表达的下调可能是VSMCs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原因。研究证实,在VSMCs中加入PDGF-BB后,PDCD4蛋白表达量下调;lnc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本5可以阻断PDGFBB诱导的异常增殖、迁移,进而减轻对PDCD4的抑制[17]。

2.2 PDGF-BB和PAH PAH的病理包括中膜厚度的增加(PASMCs数量的增加和非肌肉化小动脉肌肉化),特征是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阻力持续升高,导致小动脉结构重构,内径缩小,弹性下降[18]。肺血管阻力的增加是由肺血管收缩、内膜和中膜过度增生导致的血管重构和血栓形成引起的[19]。肺动脉内膜增厚部分原因是PASMCs的异常迁移及增殖。Perros等[20]发现PAH患者微细肺动脉中PDGF-B mRNA表达量偏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PDGF-BB主要在PASMCs中表达。近期有一项研究表明,PAH患者血浆中PDGF-BB表达量较正常人偏高[21]。报道显示,PDGF-BB刺激可使PAH患者PASMCs生长速度快于非PAH患者细胞的生长速度[19]。同时,PDGF-BB诱导PASMCs增殖能力对时间及剂量有所依赖[22-23]。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已被证实通过抑制PDGFR及其下游活性,可减弱甚至防止肺血管重构[24]。在大鼠和豚鼠中的一些研究表明,TKIs如伊马替尼、索拉非尼和尼洛替尼对肺动脉和肺静脉有显著的舒张作用[25-26]。伊马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癌症的药物,如胃肠道间质肿瘤。随着研究进展已有报道,伊马替尼可抑制PDGF-BB诱导的PAH患者中PASMCs的增殖和迁移[20]。伊马替尼对PAH静止期的PASMCs和正常的PASMCs均无诱导凋亡的作用,当PDGF-BB存在时,能促进PASMCs凋亡[27]。

3 PDGF-BB与成纤维细胞

在结缔组织中,最多见的细胞类型是成纤维细胞。它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造血、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成纤维细胞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用于形成组织的结构框架[28],它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一经激活便增殖、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s),转移至创面合成新的ECM,表达大量肌动蛋白束并收缩创面[1]。目前已证明,PDGF-BB激活成纤维细胞后可以增加其迁移速度,并诱导它们向MFs分化,参与创伤愈合。这种作用被认为是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 介导的[29]。MFs也可保留在组织中,分泌生长因子和ECM成分,增强周围细胞和ECM收缩力,参与支气管壁重塑和肝纤维化。

3.1 PDGF-BB和肺部疾病 PDGF-BB能靶向成纤维细胞,调节ECM沉积和重构。ECM的沉积和重构是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多种炎症性肺部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30]。此前,已有研究证实,缺氧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实现,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和PDGF-BB[31]。缺氧对ECM产生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且在不同细胞类型和生长因子调节之间存在差异[32]。有研究显示,用PDGF-BB干预人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s,HLFs),可抑制缺氧依赖的MMPs的分泌,并增加可溶性胶原的合成。在此过程中,缺氧与PDGF-BB两者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缺氧或许能促进PDGF-BB分泌,PDGF-BB可能促进或抑制其他缺氧依赖性反应。PDGF-BB/PDGFRβ在调控成纤维细胞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精准控制和平衡迁移与黏附方面[30]。

3.2 PDGF-BB和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受到大量损伤后发生的一种创伤愈合反应,ECM蛋白在其中积累。据报道,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经活化后,细胞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量增加,抑制MMPs活性,促进ECM积聚[33]。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随着血小板在肝窦状内皮细胞中聚集,肝内PDGF-BB含量也增加[34]。PDGF-BB是活化的HSCs和MFs强有力的有丝分裂原和趋化因子[35]。PDGFBB/PDGFRβ轴可促进HSCs激活和纤维化,能启动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下游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增强整合素αvβ3介导的细胞迁移[36-37]。此外,据报道,脂肪因子也具有些许抗肝纤维化作用[38]。葛利巴唑(saroglitazar,SGZ)是一种芳基烷氧基丙酸衍生物,可用于调节血脂异常。近期研究显示,SGZ能够抗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并且改善肝脏的结构和功能。SGZ的部分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BB诱导的纤维化途径,抑制下游TIMP-1的活性,从而改善肝纤维化[33]。研究表明,PDGF-BB血清水平可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39]。

3.3 PDGF-BB和真皮创面修复 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参与真皮创面的修复和重塑。体外研究表明,PDGF-BB是HDFs趋化的重要丝裂原和强有力的原动力。PDGF-BB能够促进HDFs生成多种基质蛋白,其中包括纤连蛋白、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40-42]。此外,PDGF-BB还能激活HDFs中胶原酶的合成[43]。据报道,PDGF-BB对HDFs增殖能力调控具有浓度依赖性[44]。

4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PDGF-BB对VSMCs和成纤维细胞的调控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促进细胞增殖、迁移表型转化和ECM沉积,进而引起内膜增厚、血管重构、气道重塑、纤维化。它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AS、PAH、肝纤维化和真皮创面修复。其潜在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虽已有部分研究,但尚未完全明确,今后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型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