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

2021-01-03 03:18谢锦煊陈雅菲张森泉张思慧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美丽融合生态

谢锦煊 陈雅菲 张森泉 张思慧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村,更是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一味地以牺牲农村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该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充分的认知。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认识和理解美丽农村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联系,把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努力理解农村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美好互动关系。“千村示范、千村改造”工程的推进,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他地方在促进农村再生的实践中也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范例。

一、以高集聚、高渗透、高效益为目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建设美丽新农村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不仅是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过程,还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的重要体现,对乡村产业建设进行有效管理,是以实现高集聚、高渗透、高效益为目标的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目标需要建立在振兴新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足和工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丽乡村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农业发展过程,更不是初级生产力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是大规模发展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再加工的过程。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旅游、休闲农业、医疗保健、农村电子商务、体育休闲等不同类型的新型蓬勃发展。在国内为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和优质美丽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集聚

高度城市化是产业集聚发展和资源集聚的普遍实践, 要想实现美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高水平产业高集聚,就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工业发展规划,对产业结构布局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抓好地方主导产业、农业生产、产业集聚,制作、物流、存储和推销的功能和生态布局与重点,以及对美丽农村工业建设的有效管理,将其主要集中在主体功能区和工业区。通过发展美丽新乡村的产业集聚效果,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并在最大限度内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快美丽乡村产业建设的转型和现代化,通过联合基础设施和市场资源开发与共享,促进重点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资源效率,资源高度集中,高技术生产要素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价值产业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扩大美丽乡村产生的有效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园区作为生产要素积累先进地区的作用,加强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问题,与工业发展中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短缺有关。

2.高渗透

高水平产业融合的高渗透,不仅是技术渗透和资本渗透的广泛应用,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要想实现高水平产业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在乡村内部署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其高新技术设施设备,依靠制造技术、品牌技能和渠道效益,推动新技术向主导产业渗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政治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开发和发展新型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新型商业模式。充分开发技术,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解决农业种植技术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高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的高增长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在最大限度上鼓励和管理社会资本向相关产业渗透,重点发展美丽乡村的智慧农业、生态产品、能源转化、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冷藏物流、电子商务销售等,品牌和其他相关行业或形式。加强资本建设的高渗透能力,与品牌产业之间形成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关系,为建设美丽新农村贡献新鲜的生产力。

3.高效益

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效益是由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构成的,美丽乡村的高效率发展不仅是产业整合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探索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双向通道,加快发展美丽新乡村建设的“绿水青山”产业,重点布局一批“生态+”一体化产业和业态,如生态绿色农林、生态循环治理、生态旅游、生态娱乐创业、生态休闲健康等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智慧产业等适应经济更好发展需要的新兴产业和业态,促进农村产业特色化、综合化、优质化、绿色化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收入,理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伟大统一。

高效益的乡村产业发展是指传统农业生产和活动的动态过程,其具体包括了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关怀、电子商务销售、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发展,休闲和景点,如农业、乡村旅游和家庭事务,将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有机农业转变为新产业。“工业、产业发展”不能仅仅为“生活富裕”提供经济基础,同时也要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农村产业融合机制构建

根据高质量美丽农村建设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加强双向开放,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与国际接轨。不仅要调动更好的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同时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开展美丽农村建设,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美丽乡村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内乡村生产、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创新的全球网络;提升参与高水平产业链的融合力和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扩大美丽高质量乡村产生的有效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园区作为生产要素积累先进地区的有效作用。提升供应链的运营管理和价值链配送水平,促进国内美丽乡村产业链的适度融合、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创新的相互促进,为农村产业融合机制构建提供了经济发展基础。

1.强化主体融通机制,强化利益联结

要建立乡村产业相互包容机制,强调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发展产业融合的主体,包括政府、大学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民生产了整合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农民用资金、土地、农村住房和劳动力投资于园区的核心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把工商资本定期投向农村,依托当地自然支撑,大力发展内生产业和生态产业,建立产业集群,村庄整合与企业凝聚力的发展,建立密切利益联系机制,汇集研究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民等研究课题,追求各课题的最大共同利益,通过项目的制度化组织,推进分红型和“股权型”并举,实施“长期支持长短结合”,实现稳定和长远利益,确保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要素自由流通机制,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构建要素自由流通机制,突破资源瓶颈。通过市场化要素分配改革,促进要素的独立有序流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要素改革、赋权和自主循环。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减少债务。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要素有机更新。为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利用,要通过对小城镇土地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小微园区现有土地和闲置植物进行改造。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吸引力,引导各行各业人才发挥特长,助力美丽乡村产业融合向高质量的发展。

3.构建全域一体化融合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域一体化机制。全域一体化不仅是指三次产业的单一一体化,还包括乡村企业的地理空间、市场资源、生态治理、乡村民俗的一体化。因此,这就要促进全区产、村、景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综合衔接的基础上,利用产业集群和乡村风景名胜区,提高乡村产业的支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要探索各景区一体化经营,强调乡村产业的市场整合、资源共享、特色提升、竞争差异、经营统一,实现“一图规划、一赛经营、一票观光”。要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治理一体化,强化主体责任、联防联控、共治共享,用好和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处理好乡村企业增收、农民增收与集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各主体的认识和认同,建立紧密耦合的乡村企业发展与融合机制,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助、市场共享,聚集协同发展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推进乡村区域向一体化融合机制转变,促进乡村的农业技术进步。降低传统耕种方式的农业比例,进一步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实力,提升农民收益。这不仅会对美丽乡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会大大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动力和升级换代,全面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适当推进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形成综合生态养殖体系,促进农民的实际增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4.构建政策上下贯通机制,汇聚强大合力

要建立高水平产业融合政策的上下联动机制,凝聚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力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层出不穷,但在很多地方,各种不同的地方政策互为表里,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机,还对美丽新乡村的建设造成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以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美丽新乡村建设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的组合,加强美丽新乡村的发展政策落实,集中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量。开发和发展新型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加快发展乡村建设的数字经济,要建立相关的改革联动机制,梳理实施中各项改革的“计划图”和“关联图”,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综合综合改革前景,强化高水平产业融合项目协调的改革联动机制,从而为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整合效应。同时,还要在改革措施相结合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中央、省、市、区政府的各项惠农、支农和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整合效应,减少政策摩擦。并对建设用地、基础设施改造形成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生产加工转型、培育经营主体、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数字农村建设等有利于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三、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

1.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保护原则

要建设一个美丽的乡村,就必须坚定地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改善乡村建设周边的生态环境。在目前国内的乡村建设中,周边往往存在很多企业,并且存在污染大、排放高、能耗高等高污染情况。而且这些企业建筑还相对分散,技术落后,对农村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同时,农业源污染和畜牧业污染对农村生态也对乡村建设产生了巨大破坏。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不仅危害农村地区的整体景观,而且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和健康。美丽的国家首先需要美丽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想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将村民素质的提升当做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可以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制约,并要求收紧“十五小”和“新五小”公司;同时,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农村卫生改造和垃圾分类,彻底改变目前的村庄污染的生态状况。

2.提升乡村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原则

加快美丽村庄建设,是全面提高美丽乡村改造和农村住房重建水平的内在原则。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也是提高村庄改造和农村住房重建水平的明确导向。其主要目标在于全面提高村庄改造建设和农村房屋重建建设水平,拓展村庄改造建设的内涵和领域,以更好的乡村建设计划、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措施,推进美丽新乡村改造和农村房屋重建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同事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消费方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节约能源则有利于平衡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建设美丽农村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任务。

四、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区域合作、开放、融合、协调推动区域开放由碎片化向一体化、合作化转变,构建美丽乡村宽领域开放新格局,涵盖国内乡村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的城市和经济区的劳动力整合能力和分工以及开放的经济和产业合作,充分发挥美丽新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例如美丽乡村试验区、自由乡村贸易区,乡村经济开发区和乡村经济合作区,村村通经贸合作区的主导作用和重要的边境开发开放,在经济开放和对外开放中促进城镇乡村协调和交往。提高乡村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美丽新乡村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效率高,在负面准入清单框架内,开放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在目前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

与此同时,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景线,就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将美丽乡村的建设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让人们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学会面对居住分散、人口众多的农村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进一步弘扬基本价值观,有必要根据现代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引导,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把握住美丽乡村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要点,提高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中心,努力改善乡村内居民的民生,改善乡村生活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的生活条件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水平产业融合的发展导向问题,积极开展新乡村发展的专项治理,坚决打击色情、赌博、毒品等不正之风。只有这样,国内的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体现发展之美,才能真正解放文明发展之美。

五、总结

综上所述,以高水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统筹实施镇、村、屋建设,全面整治村内外、院内外、屋内外环境卫生,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维护旅游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乡村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美丽融合生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生态养生”娱晚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