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视域下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2021-01-03 07:25广州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骆睿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保法污染物污染

广州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骆睿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导致很多资源大量缩减,为了维护人类生存条件,保护地球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结合实际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我国在2014年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结合环保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2015年正式施行。在此结合新环保法内容,探究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

一、土壤污染现状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土壤污染预防治理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区域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问题较为严重,例如西北部分区域水资源缺乏,由于人们过度开垦,导致很多土壤沙化,部分区域已成为沙漠,无法再得到利用,土壤沙化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选择应用土地覆膜技术来加建农作物生长,但对于覆膜的处理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区域没有采用科学手段处理废弃的塑料薄膜,多数将其遗留在土壤中,从而导致土壤污染发生。还有部分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选择应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有效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对土壤造成了破坏,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失去活力。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工业仍然是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但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生产废料等物质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尤其废水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会造成污染,通过水资源途径更会加剧土壤污染严重性,甚至在排放过程中也会产生空气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存在地域性差异,而造成土壤污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西北地区较中南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西北区域土壤污染以农业污染为主,中南部区域则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从全国来看,农业用地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我国农业用地占据很大比例,但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在逐渐缩减,而为了满足人类粮食需求,采用大量化学肥料提高产量成为必然趋势,这导致农业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基于此,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迫在眉睫[1]。

二、土壤污染来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土壤污染来源

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在此具体阐述各污染因素的来源。(1)化学污染元素来源。土壤污染中化学污染较为常见,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种,其中,有机污染物在农用土地中极为常见,以各类农药、化肥为主,另外阻燃剂、表面活性剂及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用地膜等均属于无机污染物,这些无机污染物污染面积较大、流动性较强。农药及化肥等物质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不达标或者使用方式不当造成污染。无机污染物主要由各种化学元素浸入土壤累积而成,例如铅、砷、汞等金属物质,或者氮磷等元素过量使用都会导致土壤中的无机物质大量增加,以工业用地为例,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大量应用脱色剂、防腐剂等物质,这些物质大量流入土壤中,从而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2)物理污染元素来源。土壤物理污染主要来源是当前各种矿石及工业建筑垃圾等,由于矿山尾矿、粉煤灰及废石等物质难以溶解,这些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的透水性和营养物质流通效果受到影响,在农业用地中,这些物质的存在影响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总体来看,物理污染因素产生的土壤污染具备污染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

(3)生物污染元素来源。生物污染物主要指动物饲养场、屠宰场等排出的垃圾废物等,例如,动物的粪便、生活污水等,由于饲养场和屠宰场等地适宜细菌、寄生虫等生长,所以这些地方的废物内部存在霉菌、肠道菌等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排放到土壤中,对其内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会影响种植在该区域的作物。结合生物污染元素来源来看,该种污染具备扩散速度快、破坏性大以及难以处理等特点。

(4)放射性污染元素来源。放射性物质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矿产行业、核工业等行业,另外,医院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物也可能蕴含放射元素,例如,锶90、铯136等放射元素对土壤等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放射性元素造成的污染具备污染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且较难处理。

(二)土壤污染特点

结合土壤污染来源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化学元素、物理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几乎都具备持续时间长、难以处理的特点。当前工业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全国各区域都在推动工业化建设进程,农业产业也不例外,农民均在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作物产量,但这也使得土壤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另外,参照当前土壤污染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都遭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具体来看,以无机污染为主,复合型污染相对较少。在此具体阐述土壤污染的特点[2]。

(1)隐蔽性及滞后性。相较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污染持续时间更长,且很多污染现象不明显,单纯依靠外表很难得到明确的认定,很多污染因素需要借助图样分析才能确定,具备很强的隐蔽性。同时想要明确知道土壤污染程度、污染源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土样系统分析、检测,因此土壤污染也具备一定的滞后性,很难进行提前预防。

(2)积累性和复杂性。土壤污染来源较广,很多因素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且很多时候土壤会面临有机污染、无机污染、放射性污染、生物污染等多种混合污染。另外,土壤具备一定的容纳性,很多污染在刚开始阶段很难发现苗头,难以及时进行人为干预,同时土壤污染物相较于大气污染物及水体污染物而言,在土壤中难以进行稀释、迁移和扩散,反而更易在土壤中累积,这给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难降解和不均匀。不同区域土壤自身性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导致不同地区的土壤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另外上文可知,土壤污染物会积聚在土壤中,很难进行扩散,因此污染物在什么地方进入土壤的,多数都会积聚在该地周围,由此可见,土壤污染分布呈现不均匀的特点。另外,土壤污染物中很多物质难以依靠土壤进行降解,例如,部分化学残余、重金属等,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土壤形成污染,造成的危害几乎难以逆转。

三、新环保法视域下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效果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加大开发新型土壤检测技术的力度

落实土壤防治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土壤环境的检测、监测有重要作用。灵活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控,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壤现状是预防土壤污染的有力手段。目前已经有土壤检测仪器设备面世,这类设备种类多样,检测效果具有可行度。基于此,在当前土壤污染防治监测持续落实的阶段,为了更好地提升监测质量,应切实结合实际科技发展情况对检测手段及设备等进行升级优化,不断研发创新型监测检测设备,从而更好地满足土壤防治工作的需要。

(二)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建设,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在土壤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方面仍需要继续完善,以法律为例,虽然我国环保相关法律建设不断进步,但相关体系中仍有漏洞存在。因此想要加强土壤防治效果,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充分了解土壤污染现实数据信息,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法律也应不断细化,针对土壤防治各方主体职责等明确划分权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渎职、敷衍等问题。

(三)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步

土壤污染防治涉及内容较多,需要研究分析的范围较广,相关人员应掌握了解化学、环境工程、物力、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制定污染防治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的防治策略。另外由于土壤自身性质,导致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且很多内容也需要政府机构提供帮助。以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为例,这些技术发挥了重要价值,但研发改进技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财力,且收益相对较低,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政府等提供政策倾斜,鼓励企业进行研究[3]。

(四)提高媒体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充分宣传土壤污染防治内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媒体的印象概念不断增加,尤其是现阶段新媒体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推动土壤防治工作落实开展时,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新环保法施行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充分联合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媒体也需要正确认识自身承担的职责,自觉采用科学的方式向大众宣传普及环保工作知识及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各媒体应积极向大众推送土壤保护知识,号召大众自发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且在此过程中,媒体应充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引导大众向环境违法行为“宣战”,以促进形成全民开展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环保法的施行是我国环保工作开展的有力指导及制度支持,其结合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法律不足进行修补完善,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落实提供了更大的助力。结合现状分析,新环保法的落实是一项长期工作,较传统的环保法律相比具备更强的系统性。基于此,在新环保法视域下,应充分结合传统土壤污染防治策略,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及理论,形成更具创新性的土壤防治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土壤防治目标,推进我国环保工作迈入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环保法污染物污染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史上最严”环保法面临“省考”
环保法首次修订:加大污染惩治力度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新环保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