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劳动法律关系的问题研究

2021-01-03 07:25福建正联宁德律师事务所梁忠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权益劳动者劳动

福建正联(宁德)律师事务所 梁忠

目前“互联网+”的新发展背景下,新型劳动关系法律方面存在的障碍依旧存在,比如,灵活的就业方式使得劳动者权利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小微企业在实际的劳动者发展关系中问题较为突出,没有正规资格审核的经济团体伤害到劳动者权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要加大立法保护力度,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对劳动关系进行相应的平衡。对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具体形式进行创新,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监督与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一)立法规模

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对各大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关系相关的合同签订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要对劳动关系所涉及到的法律层面问题进行解决,涉及劳动关系认定、纠纷处理等方面,要增强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有效处置。从法律的层面进行问题的解释,侧重对于弱者利益的保护、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体现企业责任。

(二)法律范围

在立法过程中涉及到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纠纷的合理处理,要增强对法律的重视,在司法和行政法规方面要完善相关条例,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增强对企业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探讨劳动关系认定因素涉及主体的资格、企业对于劳动者的管理、劳动内容设立等方面,对各项内容进行合理探讨。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一)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进行关系界定的过程中,要根据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对关系进行有效认定。在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劳动关系认定涉及多种状况,例如,针对网约车所涉及的劳动关系进行界定,其涉及到网络平台与用工人员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存在的劳务关系,认为劳动者和平台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从而实现合作。

(二)劳动关系灵活性增强

在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不再与之前一样,采取文字的形式来确定合同与劳动关系,目前的劳动关系确立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劳动者可以向雇主提供培训费,在后期付出劳动后返还劳动报酬以及培训费。

(三)劳动关系从属性弱化

在新形势下,劳动者由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其选择工作的空间逐渐拓展。劳动者掌握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再就业的时间间隔短,获得工作的机会成本降低,呈现出新的、灵活的表现形式。

三、“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法律问题探究

(一)灵活就业使得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

当前各种软件融入我们的生活,传统岗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行政准入标准较低。在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使得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不能获得有效保障,缺乏相应法律的庇护。所以,在劳动关系法律范围确定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矛盾的解决,要对不同就业与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措施,使灵活就业下的劳动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小微企业存在劳动保障问题

目前,各中小企业在进行劳动关系的法律认定过程中,要意识到其所聘用的劳动者整体素质相较于大企业来说较低,同时,人员流动性较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际的劳动保障问题解决进程中,出现了诸多不符合规定的违法操作,比如,在老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为员工缴纳保险,使得其权益受到损害。所以,小微企业需要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实际庇护,与劳动者进行劳动合同的签署,对不同形式的用工规定进行详细说明,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与此同时,推动劳动保障方案的合理落实。

(三)互联网+产生较多非正规经济组织

“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同时也给非法组织参与经济活动创造了环境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给予短期优惠,承诺保证劳动者的权益,但其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因素,网络招聘线上劳动者往往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存在一定的缺陷,也会造成劳动者受骗。

(四)兼职人员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互联网时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兼职劳动的出现可以根据劳动者的时间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来说,零工岗位可以对闲散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但是其对劳动关系进行了碎片化的分解,往往其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较为突出,没有在法律方面进行有效的维护。

四、“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产生法律问题的原因

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相应的劳动关系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首先,法律法规不健全。互联网时代具有多变的发展特点,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存在法律漏洞,没有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监管部门缺乏经验,在劳动关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侵害到劳动者的权益,引发了劳动争议。最后,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过于传统,没有考虑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不同劳动用工形式的特殊性,缺乏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充分考量。

五、“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法律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

(一)加大立法保护力度

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在劳动关系法律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从立法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使劳动者权益不受损害。在过去的劳动关系认定和矛盾处理的过程中,以劳动合同来作为依据,进行纠纷的处理,当前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进一步更新,要适应当前劳动关系的特征,相关部门应对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分析时代因素影响下劳动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解决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相关劳动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不同形式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使劳动者权益能够得到持续的保障。

(二)推动互联网平台在劳动关系中协调作用的发挥

在互联网平台构建过程中,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要对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要倡导企业责任,发挥监督作用,为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使企业能够遵守劳动保障的规则。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要了解企业的信息,使企业自觉守法,通过教育指导,更好地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障。

(三)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

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传统观念进行转变,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不同形式的用工细则进行详细说明,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比如,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对薪酬休假等问题进行细致规定。假如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与其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劳动者重视该合同的法律效力。在互联网合同签署中,也要对其电子版证明进行有效保存,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增强法律意识,使劳动者具有选择权。企业在给劳动者支付薪酬的过程中,要增强劳动者的契约精神。比如,劳动者通过对法律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自身认知方面增强对法律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工作岗位中的职责,严格对合同中的细则进行履行。

(四)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发展

一方面,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掌握,增强对于劳动者的合理组织,要从平台内选取劳动者代表,与企业进行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同时,对于工会工作的方式进行创新,涉及到制度制定和重大事项行使权力时,充分考虑企业的意见和劳动者的利益诉求,让劳动者的权利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需要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要对双方的信用度进行提升,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对平台的劳动者也要进行审查,开展劳动者培训,形成诚信意识。要明确其在劳动关系纠纷中的义务,对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的有效解决。

六、结束语

在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加大立法保护力度,在劳动关系纠纷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从法律层面提出意见,对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劳动关系进行合理协调,企业在掌握劳动者信息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对自我的监督,通过教育培训与法律措施相结合,使劳动者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对工会工作方式进行创新,要参考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劳动关系认定规则的完善以及法律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企业在对外宣传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引导劳动者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

猜你喜欢
权益劳动者劳动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漫话权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