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01-03 09:14邢百豪
种业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多菌灵田间管理粉剂

邢百豪

(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发展中心,河南 开封 475104)

1 种子准备

选择优良的花生品种是花生高产高效的物质基础,应根据种植方式、栽培条件、产品用途、销售形式、市场需求等,选用适宜的花生品种。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连续带壳晒种2~3 d,脱壳(不宜过早)后挑选大小均匀、粒色纯正、饱满双仁的种子,以备播选用。播前可用杀菌剂拌种,能有效地减轻和防治腐烂;用杀虫剂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时应切实注意用药安全。

2 整地

选用地势平坦、排水能力强的砂壤土地。同时,精细整地,打破犁底层,深耕20~30 cm,确保土壤上松下实、地平土细。结合耕地施足基肥,给花生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花生喜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

3 播种

适时足墒播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为宜,即耕作层土壤手握成团,手搓较松散。对于墒情不足的田块,要浇水造墒。播种深度一般5 cm左右为宜,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每个穴位最多播种2粒。开封市麦套花生适宜播种期应在5月上中旬,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夏直播花生以6月10日前播种为宜。播种过早,影响花生生长发育及花芽分化;播种过晚,影响花生全程发育,不利于增产。播种后应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有利条件。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关键是查苗补种、清棵蹲苗、合理浇水追肥、适时化控等,促使植株生长中心转变,给荚果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1 查苗补种

一播全苗是丰产的基础,但在大田生产中,花生播种后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因此,花生出苗后,要及时到田间检查,对于明显缺苗断垄的田块,采用催芽补种措施,尽量做到全苗。

4.2 清棵蹲苗

花生齐苗后,结合第1次浅中耕,及时清棵。即用小锄将花生棵周围的土向外扒开,使2片叶露出土外,一般可增产10.7%[1]。清棵时注意不能损伤或碰掉叶片。

4.3 合理浇水追肥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追肥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情况而定。

花生苗期需水量少,一般不必浇水,特别干旱时,可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肥力较差的地块,可在始花期前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

花生在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因为此阶段水分供应对花生开花量、果针的形成入土及幼果的膨大充实至关重要。在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应及时浇水。在初花期追施1次肥料,此时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强,因此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应以磷、钾、钙肥为主。花生生长后期,追施叶面肥,可追施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3次,间隔7~10 d。

花生饱果成熟期需水少,如遇干旱,及时浇水。

4.4 适时化控

花生主茎高度达到35~40 cm时,可喷施叶面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或烯效唑,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控制旺长与倒伏。中低产田一般不控制旺长。

5 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使用,注意使用时期、浓度、方法,防止产生药害。

5.1 主要病害

常见病害有茎腐病、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根腐病等,通常选用无病菌的种子或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轮作换茬,及时清除田间带病植株,减少病源。另外,还可采用如下药剂防治,药剂使用量均按说明书确定。

5.1.1 茎腐病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拌种;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 d喷1次,连喷2~3次。

5.1.2 褐斑病 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5.1.3 黑斑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

5.1.4 网斑病 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进行防治。如果花生叶片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黏着剂,防治效果会更好。

5.2 主要虫害

5.2.1 蚜虫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过干过湿,合理轮作。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5.2.2 蛴螬 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减少虫量;或者在发生危害期药剂灌根,也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5.2.3 棉铃虫 在棉铃虫产卵初盛期,释放赤眼蜂,向初龄幼虫期的棉铃虫喷施生物杀虫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15%阿维•三唑磷乳油0.90~1.05 L/hm2或20%辛硫磷乳油1.50~1.88 L/hm2等进行防治,同时可兼治其他害虫。

6 适时收获

花生植株茎叶发黄,中下部叶片脱落,80%以上荚果成熟饱满、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即可收获。收获后,应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及时晾晒、脱果,入库贮藏。

猜你喜欢
多菌灵田间管理粉剂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多菌灵在果园白三叶青贮中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