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2021-01-03 23:23唐瑞雨金子豪张雅雯张紫微冯瑞雪张再康
中医药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氏学说脏腑

●唐瑞雨 金子豪 赵 蕊 张雅雯 张紫微 冯瑞雪 张再康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谓:“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内经》将玄府定义为汗孔,可以称之为狭义“玄府”[1]。刘完素在《黄帝内经》狭义“玄府”的基础上,指出玄府存在于世之万物,在人体中亦是无处不有,广泛分布于脏腑、皮毛、骨骼等组织器官,具有敷布和流通气液、营卫、精神之功能。刘氏首次明确了广义“玄府”的概念[2],《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言:“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骼、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刘完素玄府学说是刘完素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刘完素玄府学说越来越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故很有必要对刘完素玄府学说的重要价值加以总结探讨。

1 注重整体的生命观价值

刘完素学术思想中的玄府主要指人体中细小难察的网络通道,该通道相对独立于血脉、经络、脏腑等系统,并与诸系统共同构成人之整体。刘完素认为玄府无物不有,且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处。体表玄府主要包括汗孔与腠理;体内玄府主要包括五脏玄府、六腑玄府、奇恒玄府、五官九窍玄府等。玄府既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又是联系各组织官窍的通道与桥梁。正是玄府的这个特点,使人体在结构上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玄府的生理结构为其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玄府的广泛性与网络性使人体精微与各脏腑得以相互联系。刘完素认为,玄府能流通敷布元气、津液、精神等物质,故既能濡养五脏六腑,又助脏腑之间进行新陈代谢,体现了人体各脏腑精微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此外,玄府通过腠理、汗孔等向外界开放,“人与天地相映,日月相参……其腠理开闭缓急,故常有时也”[3],腠理与汗孔的开阖适应着昼夜四季之流转,帮助体内玄府吸收自然界清气与排出浊气,从而更新玄府内运行的精微物质。如此,人体和自然界便有了物质交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生命观。

2 不通致病的疾病观价值

刘完素阐发玄府之生理结构和功能,提出玄府贵开忌阖的生理特性。玄府之性,开为顺,闭为逆;塞则病,通则安。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后天失养等可使玄府为病。虽病因种种,致虚致实,皆是与玄府开阖失司而不得通利有关。

在刘完素的著作中,诸疾的发病常常伴随着玄府不通,“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4]98。玄府不通则能出现气失宣通、津液不布、痰阻血瘀、神无所用等病变。玄府细小而广布,玄府疾病是脏腑、官窍等受病的微观病理基础,玄府不通影响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各个部位,刘完素玄府学说也因此形成了不通致病的疾病观。

3 由宏及微的诊断观价值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曰:“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4]102刘完素在明确玄府遍布全身的前提下,提出目不能视、耳不能闻等症的出现,皆是其对应脏腑器官中玄府的闭密所致。刘完素推演望诊与问诊收集的信息,着眼点始于宏观的脏腑器官,继而转向了更微观的玄府。最终,由宏及微地认识与诊断疾病。

无独有偶,近现代著名医家陈达夫在诊断眼科疾病时,认识到宏观之眼背后还有更微观的玄府结构,创造性地将眼与玄府联系起来,倡导从玄府认识六经眼病[5]。

传统的诊断思想强调“见微知著”,采用由局部推及人身整体、由微观推及宏观的原理。相反,刘完素玄府学说对玄府疾病的病位辨证所用的却是另一种方法,即以宏观推及微观。虽然推理的空间次序不同,两种诊断原理却都基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哲学思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诊断方法指导下的治疗方法都经得起临床验证。

4 以通为用的治疗观价值

玄府之病,总不离“不通”二字。在玄府疾病的治疗上,则是以“开通”为根本。如何“开通”呢?这在治疗玄府疾病的过程中有其具体方法。对玄府实证主要有解表散寒开玄法、清透火热开玄法、清利湿热开玄法、泻下通腑开玄法、化痰开玄法、活血通络开玄法等;对玄府虚证则有补气通玄法、养血通玄法、养津通玄法、健脾通玄法、滋阴通玄法等。

在上述诸法中,解表散寒开玄法与清透火热开玄法皆重视运用辛味药。辛能行能散,所谓行,乃行气、行津,使玄府中各精微物质能运行流转,而无有形实邪之阻碍;所谓散,即是发散之意。玄府通过汗孔、腠理、九窍向外界开放,辛味药能散玄府中无形邪气于外,并使外邪无法留于玄府。如此,辛味药便能让玄府通畅而使精微流转,气液得以润养全身,恰合《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辛以润之”之意。

5 形神兼顾的养生观价值

预防玄府疾病的方法大概有调畅情志、合理饮食、劳逸结合、节制情欲、规律起居、运动吐息几种。通过这些方法来调节气机,玄府中的气液精微能正常流转,疾患不生。玄府清灵无病是养生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体现在玄府通畅则形神相保之中。

“形”既涵盖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亦包括五脏六腑、肢体官窍等有形之体。玄府通畅则各精微之运行与生成有所保障,气血精津液充盛调和;玄府通畅则五脏六腑无有形实邪积聚,肢体官窍得气液之润,故形体不衰。玄府通利对于维持“形”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神”是生命活动的集合与主宰,神明之出在于心,心之玄府与神的化生密不可分。同时,神机流转之场所为玄府,玄府使神聚而不散,玄府通畅则神明充而不乱。所以,玄府通畅,形神相合,故可以长生,体现着形神兼顾的养生观。

6 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对内、外、妇、儿等疾病,刘完素玄府学说不仅为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这些疾病给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以心脑系统疾病中的冠心病(胸痹)为例,传统观点多从正气不足、情志失调、寒凝气滞等角度来认识,辨治也多以心这一脏腑为中心。“胸痹”中的“痹”乃闭塞之意,基于刘氏玄府学说,当知冠心病的病机与心之玄府闭塞关系密切,其治法以开通玄府为要,故而在辨证的基础上,善用解表开玄、理气开玄等法,可提高疗效。

刘氏玄府学说指导下的开玄之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切实的帮助。这不仅补充了传统脏腑、经络等辨证治疗的不足,更显示出刘氏玄府学说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具有正确性与可验证性。随着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研究与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医学者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刘完素玄府学说,刘氏玄府学说的临床价值将被进一步发现。

7 现代研究的源泉价值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从古代医籍中汲取灵感,如《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即是青蒿素诞生的灵感来源。古代早有对柳树枝叶、根皮功效的记载,为现代科学家从柳树类植物中提取水杨酸提供了理论基础。刘完素玄府学说对现代科研亦有很多启发。基于实验研究,围绕着玄府的功能与本质,现代医家提出了“玄府开阖能调节炎症因子”“离子通道是玄府的组成部分”“细胞间隙是玄府的组成部分”等假说。

“炎症因子说”借助药理与临床研究,基于“开玄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有效的发现,认为开玄疗法可降低炎症因子TNF-α与IL-8[6]。“离子通道说”认为离子通道同刘完素所言的玄府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并且通过中风病的实验研究,指出开通玄府对调控离子通道具有重要影响[7]。“细胞间隙说”认为,细胞间隙与刘氏提出的玄府都是细微的孔门与腔隙性结构类似,前者的神经信息传递功能与后者的神机运转功能也具有相似性,由此提出了细胞间隙属于玄府的假设[8]。

除了上文提到的诸假说,还有很多现代研究在科学视角下、从不同方向探索刘完素玄府学说的奥秘。相信在未来,刘氏玄府学说将启发更多的科学研究,会有更多的现代学说拓展玄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8 求索创新的精神价值

刘完素玄府学说之所以能形成,得益于刘氏本人对《黄帝内经》中玄府概念的创新发展。刘氏朝夕研读《黄帝内经》数十年,在吸收《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认识到《黄帝内经》玄府概念的不足。玄府在《黄帝内经》中仅指汗孔,而刘完素发现玄府广泛分布于人体肌肤及脏腑,并可形成运输精微的网络通道。刘完素在结构与功能上大大拓展了玄府的范畴,这种创新精神无疑对后世医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后世许多医家对刘完素玄府学说有所发扬。如张从正用汗、吐、下三法,“开玄府逐邪气”[9],体现了玄府治法的创新发展;再如络与玄府皆以通为贵,叶桂的络病学说可以从刘氏的玄府理论中找到解释其病机的切入点[10],体现了玄府病机的创新发展。刘完素玄府学说在后世医家的努力下,不断完善与发展,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刘完素玄府学说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历久弥新。展望未来,现代中医学者一定会继承其精华,守正创新,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刘完素玄府学说的研究与应用,赋予其更加崭新的内涵。老树新芽,刘完素玄府学说的重要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猜你喜欢
刘氏学说脏腑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往顶上跑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后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旷云学说普通话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