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探讨

2021-01-03 00:10蔡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0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幼儿教育

蔡红

摘要: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已经成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在实践中多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教训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不让“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为孩子打造出更好的互动平台,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深入挖掘内在潜能,这是幼教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我国整体教育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引言

现阶段,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很难为幼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3-6 岁的孩子们学习着唐诗宋词、汉语拼音、英语知识,少有机会参与游戏,心理压力逐渐增长。家长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经常严厉的管教孩子,对于教师的一些行为也非常支持,这就剥夺了幼儿快乐成长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引起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多方重视。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一)家长的需求扭曲

很多家长都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幼儿自然的教育规律,同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影响,攀比心理愈发严重,育儿观念发生改变。笔者经过研究与调查发现,家长需求相对扭曲主要体现在:接送幼儿放学时直接询问“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你今天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等到幼儿回家后直接下令“今天必须背诵五首唐诗。”“没有写完作业不能看电视、睡觉。”错误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需求,使幼儿没有那么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提前接触小學阶段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小学化”问题十分严重。

(二)以功利性为导向

目前,部分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基于对家长错误、盲目教学需求的迎合,实现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有意识的去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更注重对幼儿教育的外显行为进行凸显,把教育经历全部放在幼儿学习识字、语言、速算以及英语等方面,从表面上看,幼儿是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并彰显了幼儿园教育的高水准和高责任意识,从而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上述外显行为只需要在短期培训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效果,但幼儿智力潜能以及良好习惯形成均需要幼儿园的不断培养和引导,该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被这种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严重。

(三)师资水平很薄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是作为直接参与者存在的,其教育素养以及理念都会对幼儿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幼儿园所聘任的幼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幼师专业教育资质培训,导致其并没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教育素养。同时,还有部分幼儿园返聘小学退休的老教师,使其担任园中的幼师或更高的职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

(一)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在学龄前阶段3-6 周岁的幼儿大脑、肌肉和骨骼并没有发育好,所以幼儿不具备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的坐下来听课和学习,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在15 分钟左右,而采取这种小学上课方式一般在35 分钟以上造成了幼儿的大脑疲劳,而且幼儿对这些枯燥的知识并不了解和感兴趣,只能通过硬记的方法来学习[2]。虽然暂时记住了,但是对于学习的长远性也是有弊大于利的,幼儿一旦写不好字,算不出来算术题,就受到家长责备,老师批评,使幼儿在学习中无法感到快乐,认为学习就是一件枯燥甚至痛苦的事,久而久之,使孩子还未在上小学之前,就产生了对学习不感兴趣和厌学的情绪。

(二)严重剥夺幼儿天性

有关专家曾提过幼儿是在玩中建立起学习的,“玩”其实就是幼儿的一种符合年龄和发展的学习方法,用小学生的标准来强制要求幼儿学习和写作业违背了幼儿意愿,使孩子的活泼天性受到扼杀和限制,难以形成开朗、乐观、自信等健全性格,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做事和做人、积极探索和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孩子终生。

三、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游戏化教育

幼儿园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题模式,都应让幼儿积极采取行动,体现对客观世界的主体性认识,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水池中荡漾的水波,水管上嘀嗒的水滴,墙壁上深浅不一的水渍,都是幼儿关注的对象。他们在洗手、洗杯子时,总爱在水池边玩水,还经常自发地讨论水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水的泡泡、漩涡、奇形怪状的水渍。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围绕“水”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一起探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的探索性游戏活动。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小实验,共同探讨水的流动现象、漩涡现象、水的三态变化……此时的幼儿已经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乐于尝试,敢于思考,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落实幼儿教育的养成教育目标

落实幼儿教育的养成教育目标是改善幼儿教育现状,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措施。养成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能够为幼儿带来的不仅是心智方面的成长,更是认知水平、价值观念、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无论幼儿园是何种规模,都要将养成教育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此为幼儿教育目標的实现发挥作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托管式幼儿园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定位,真正意义上配得上“幼儿园”这个名字,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从我国当前幼儿园格局来看,民办、个体幼儿园正在并将长期占据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

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应试教育的前移,加之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得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和完善立法力度,相关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都应相互配合,转变思想,走出误区,共同努力,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晨晨,闫世笙.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03):48-50.

[2]尧莹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幼儿教育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