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书画的音乐性

2021-01-03 04:50王金强
人物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音乐艺术

王金强

摘 要:人们常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而然一般,成为一种流行的“老生常谈”。使得普罗大众在对待这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关系时,想当然地赋予了它们这样一顶简单概念化的帽子——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方式。

关键词:中国书画;音乐;艺术

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吗?虽然绘画的过程离不开时间,音乐作品也可以视觉符号的面目出现,但两个使用完全不同的媒介材料、作用于人不同的感觉器官,且最终呈现于两种实质迥异的介质上的承载人类审美与情感的艺术门类,用这简单的十六个字就可以浓缩成一项定律了么?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绘画是以二维方式呈现于平面介质上的、以视觉形象传达审美意识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不论是点、线、面的穿插,还是黑、白、灰的对比,亦或是五彩斑斓、跳跃激荡的交汇,它的表现领域仅限于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现实存在,以画面中的各种绘画语言与技巧,通过人的视觉神经传达给大脑并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和延伸拓展,继而在脑海中产生出类似音乐中的节奏感和色彩感,这完全是人的一种“一厢情愿”的推测与臆想,基本可以说是一种人为的赋予。同理,音乐是以声波震动传递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作用于我们的听觉神经,通过音律的高低长短及层次交汇,触动人们脑海中的情感末梢,继而产生共鸣与联想。 我们在聆听音乐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感及色彩感,亦是通过人的审美经验而进行的“再创作”而已。故此,音乐与绘画是有其本质的不同与差异的两个类别的艺术形式。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也仅仅只是一种宽泛笼统的比喻而已。

虽然音乐与美术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自己的领地,创作方式与表现方法亦各自不同。但在人类的审美世界里,它们能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非常融洽的互补性。可以想见,同一题材的文艺作品若分别以音乐和绘画的方式共同呈现的话,给欣赏者所带来的一定是一种更加真切、立体和圆满的审美享受!

从纯理论角度来说,绘画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绘画是通过运用富有魅力的线条、色彩塑造审美主体,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并最终引发情感联想,进而完成整个审美过程; 音乐则通过悦耳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和声这些“声响”元素,刺激人们的听觉神经,“唤醒”储存在意识深处的联想信息库,进而生发出一种“虚拟”的形象构成,即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画面感,由此达成“动感画面”的审美境地。  “色彩是琴键,眼晴是琴锤。灵魂是紧绷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敲下一个个的琴键,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这是一百年前抽象派艺术大师康定斯基所著《论艺术里的精神》中的一段生动描述。

今日的画家和音乐家,已经越来越热衷于音乐与绘画这对姐妹艺术的“跨境之旅”了。因为有了这样的“强强”联合,表现万物的形象、精神;挖掘更加鲜活的真善美;拓展空间艺术思维的更美诗篇将变得更加的便利和快捷。而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绘画形式中,与音乐最具“对象缘”、最具“心有灵犀一点通”特质的非中国书画莫属了。何以见得呢? 我们知道,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中别具一格的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思想性,成为东方美术的杰出代表。以下由几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书法的音乐属性

书法是在人类文明中具有标志性的文字运用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而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高度,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这与民族主义的主观片面性无关,而是完全立得住脚的客观现实。从源自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开始,中国文字以其磅礴的完整性、高度的严谨性和绝美的造型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更新、演变,生发出多姿多彩且一脉相承的庞大系统。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直到行书和草书,脉络分明,洋洋大观!其中尤以行书和草书最具音乐特性。

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发明的毛笔和纸张,在运用这些文字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书法这一独步世界艺术之林的伟大艺术形式。众所周知,文字是以线条的形式书写。而中国毛笔所具有的弹性和多变性加之中国墨的细腻和渗透性,在与宣纸的天作之合中,便产生了具有抑扬顿挫、干湿浓淡、轻重缓急以及错落有致、顾盼生情、凝神抒怀等复杂多变效果的高级审美境界,这与音乐的演奏过程极具可比性。人们决不会忘记在观看书法家创作表演时,那蘸了墨的毛笔在纸面上犹如舞蹈演员般闪转腾挪、韵律尽显,更不会忘记交响音乐会舞台上指挥家手里那根引导音乐有序行进的指挥棒在空中灵动的跳跃……它们是如此的相似与和谐!

二、书画同源的历史必然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上,书写文字与描绘物象本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文化领域,通常情况下是互不干涉、各行其道的。然而,由于中国文字发展的独特性,具有绘画性结构的汉字在用中国毛笔的书写过程中,逐步融合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字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字的发源起始于早期原始绘画(图形、符号),但随着它在象形、象意和形声各方面的成熟与完备,文字的书写也逐步地形成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形式,即书法艺术。

而这种由原先的“字画同体”剥离出来的新形式,在由象形向表意和抽象过度的过程中,又对绘画施以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其中,毛笔的使用起到了非比寻常的关键作用。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一如既往地固守这种圆锥形毛笔的统治地位,而去尝试诸如竹笔、鹅毛笔、排笔的画话,中华文化的特质将完全是另外一番的光景了。小小的一个书写工具,让世界文化形成了如此迥然不同的分水岭。故此,中国的绘画必然的不会像西方绘画那样以描摹自然、再现物象为最高追求,而是像书法那样在意象与抽象之间追求更纯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境。

三、诗书画印的交响

以书法的笔意和节奏感进行绘画创作,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绘画的重要特征。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样式,在思想性和审美趣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相应的哲学、文学和道德等诸多方面的认知和积累。而“诗、书、画、印”合而为一的表现形式,则是中国画独步世界艺术之林,自成体系的最显著特征。不管是用笔严谨层次丰富的工笔画,还是潇洒灵动挥洒自如的写意画,在作品上题诗、落款,不仅能点明作者的主题立意和审美追求以便读者欣赏,而且更能对整个画面的布局和结构起到丰富与变化的作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诗、词,其本身便具有独具一格的音韵之美,尤其是盛行于宋代的词,本来便是为配曲而衍生发展起来的,所以也叫“曲词”。各种形式规格不同的曲牌经过文人雅士填入對仗、押韵的词句后,读来更加朗朗上口,不仅具有音韵的起伏变化,还能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从而引领人们快速进入遐想的状态。

诗词通过书法这个卓越的载体,与画面主体形象相辅相成,共同达成了对绘画主题的有机构建,使得作品更加的丰满和耐人寻味。最后,由浓缩了金石之美的红色印章,就如同画龙点睛般地完成整个画境的创作。这正如交响乐的演奏,旋律、节奏、和声与配器的相互协作、有机穿插,通过听觉系统把听众带入美妙奇幻的艺术世界……诗、书、画、印的交响则是以最丰富的视觉元素让人们从二维的平面里品尝这有些“不可思议”的音乐美感。这种需要多科目艺术相互辉映、有机组合的艺术形式,对于没有接受传统东方文化熏陶的西方人来说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四、流动的写意精神

由于绘画与音乐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存在着一种有机的相互对应性,比如绘画的构图与音乐的曲式构成;绘画的造型线与音乐的旋律;绘画的色彩氛围与音乐的和声配器;绘画的笔触特点与音乐的节奏型等,因此人们在聆听音乐时,脑海会产生色彩和画面。而在观看画作时,又会有音韵的幻觉出现。

中国书画,尤其是行、草书和大写意山水、花鸟画的创作,其运作的过程便有极强的音乐和舞蹈性特质,像极了现场的音乐演奏会。它们在时间的流动性和人的运动性方面,相似度极高。而从完成后的作品来看,把它比喻成被凝固了的乐章,是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虽然理性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确实是不同性质的两码事。但感性却始终一直顽强地进行着劝说:它们本来就是血脉相连着的双胞胎,只是各有长短而已。中国画理论里的“墨分五色”之说与东方音乐“五声音阶”的高度对应;墨法中追求的枯湿浓淡与音乐的轻重缓急;笔法中的长短顿挫与乐曲的节奏变化;还有画面的色调明暗与音乐中和弦更替效果的神奇感应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来得均是那么的使人既感到奇异微妙而又理所当然! 中国书画所具有的现场性、时间性以及很强的不可逆性(一次性),可以说是世界上与音乐走的最近的美术形式了。虽然它们的物质基础不同,却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密不可分的通感。流动性是它们的面貌特征,而写意精神却是它们共有的灵魂!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音乐艺术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画选
纸的艺术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岳世清作品选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