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索

2021-01-04 10:17谢计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场所产教基地

谢计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第十一条提出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1]。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学生技术技能形成、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保障和支撑。

1 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1.1 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涉及的主体多,内容广,投资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学校投资建设很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政策上缺乏系统性的实训基地建设评价标准与规范,难以引导企业自觉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最终出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热,企业冷的现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实训基地建设仍然以学校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参与度低,缺乏让企业直接或短期内能看到收益的政策,加上合作过程中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导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以深入或长期进行[2]。

1.2 专业群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

目前部分专业群“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疲于应付,5年内企业顶岗实践难以达到6个月,导致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难以跟上产业发展节奏,对企业人才实际需求不了解,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实际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存在较大脱节、实习实训场所与实际工作场所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实习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较大分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实践生产中。

1.3 实训基地功能单一

实训基地需要具备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社会技术技能服务、技能考证服务、实际生产等多方面功能。学校传统的实训基地主要以学生实习实训为主,存在部分实训基地设备老旧,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等情况。随着产业发展进步,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逐步跟不上产业发展节奏,导致学生知识与技能与市场脱节。

2 专业群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索

2.1 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合发布了《关于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的公示》,共公示了63家企业,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标榜作用。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抓住产教融合建设实施政策红利,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人培方案,共建课程标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2.1.1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体制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企业支持。作为国家及地方行政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为企业支持承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热衷度和忠诚度。一是通过税务部门减少企业应征税额。通过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立的力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的人次、派出兼职教师数量多少等条件,建立一套税费减免制度,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规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体制机制。考虑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时导致的生产任务延误、实习实训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等情况,统筹给予企业一定的生产补贴,解决安全生产后顾之忧。

2.1.2 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对学生技术技能能力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习实训中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定位与岗位需求对接”“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5]“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对接”“企业文化与实训场所环境对接”。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协同办学、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合作力度,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制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3]。三是校企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共同开发符合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元教材。实训基地既具备生产实训能力,又具备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平台既可作为学生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的咨询平台,也可作为企业信息发布、应用反馈平台。双元教材既可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资料,也可作为企业员工进修、考取相关证书的“培训包”。

2.2 打造高水平校内科教协同实训基地

专业群高水平校内科教协同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教学、工匠精神培育、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教学场所。在此基础上,需要深化校企融合,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打造高水平科教协同实训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共培。

2.2.1 充分优化实训场所资源配置

在学校实训场所资源配置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挖掘、合理规划。一是做好实训场所的顶层设计,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思想稳定的技能人才师资队伍。二是打破原来实训场所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基础的场所固化理念,以行业技能培训需要投建设施设备,以专业群概念进行划分实训场所类型。三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室资金和场所整体吃紧的情况下,建立实训设备统一调度制度,对于某些设备移动方便的技能实训,开展按技能训练任务不同而配置不同的实训设备,提高实训场所的综合利用率。三是适当引入企业加入实训场地建立校内工厂,生产实训同时进行,拓展实训场所的实习实训功能[4]。

2.2.2 适时推行校内实训资源绩效考核

如何评定实训室的绩效,既有专业特色又高效利用,是专业群实训室建设的重中之重。职业院校需要根据校内实训资源建设状况,适时开发建设校内实训资源绩效考核系统,统筹考虑实训室使用情况、实践教学成果、实训室综合管理、科研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等情况,实现对校内实训资源的绩效考核,为实现实训室科学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提高实训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驱动力[5]。

2.2.3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群需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一是多方举措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夯实基础,建立符合创新创业行业发展需要、软硬件设施一流,理念领先的基地,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加入平台进行成果孵化。三是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在团队成果研发、转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人力支持。

2.2.4 建设“云物大智”大型共享实训中心

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广泛渗透于各个领域,专业群需要建设“云物大智”大型共享实训中心,实现优质专业与云物大智技术跨界、渗透、融合,实现实训中心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利于培养更多既熟悉“云物大智”技术又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就业创业、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场所产教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听的场所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远离不良场所
我的基地我的连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