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生鹅掌楸林分生长差异性研究

2021-01-04 09:26黄成榜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坡位株数人工林

黄成榜

(福建省政和县林业局,福建 政和 353600)

0 引言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又名马褂木,是我国二级重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其树干挺直,树冠伞形,叶形奇特,具有木材易加工且干燥后不易开裂的特性,是生产中的优良用材之一[3]。鹅掌楸生长于山地林中,喜肥,喜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尤其迅速;其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忌低湿水涝,在干旱土地上会生长不良[4]。目前,对鹅掌楸的研究主要有地形因子对鹅掌楸生物量生长差异及树干解析等方面[5-9],探究10 年生以上鹅掌楸人工林林分生长差异目前研究较少,研究鹅掌楸人工林林分生长差异对指导鹅掌楸人工林经营以及推广鹅掌楸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鹅掌楸人工林样地,位于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务路科山场19 林班02 大班06 小班,经纬度27°21′55″N,118°48′30″E。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海拔180~220m,小班面积7.47hm2,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林分平均年龄为15 年,林分密度956 株/hm2,位于东北坡向,土壤肥力较肥沃,灌木层以矮灌木为主,草本层主要生长白茅为主。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和标准木选择

选择06 小班的02 小小班上坡、中坡、下坡位,分别随机各设置两个20m×20m 的样地,共六个样地,同时为探究是否存在林缘效应,在林缘位置设置一个8m×50m 的样地。而后在上、中、下坡位中各选择一株标准木,从根茎处伐倒。样地设置中,样地1、样地6设置在小班的上坡位,样地2、样地5 设置在小班中坡位,样地3、样地4 设置在小班的下坡位,样地7 设置在林缘,设置位置具体详见图1。

2.2 样地调查及标准木处理

图1 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务路科山场鹅掌楸调查样地设置

在样地中进行每木检尺,得到15 年生鹅掌楸人工林各样地的每木胸径、树高、株数数据,以及对带回的上、中、下坡三株标准木进行伐倒木区分求积,用于蓄积量测定中检验二元材积方程的适用性。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样地的鹅掌楸胸径生长差异

通过表1 我们可以看出,对鹅掌楸小班中不同样地所测得的胸径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达到0.002(P<0.01),所以得到不同样地的胸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

同时采用LSD 法对不同样地的鹅掌楸胸径生长进行多重比较(见表2),得到在平均值差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条件下,样地1、3 与样地2、6、7 成显著性,样地2、6、7 与样地1、3、4 成显著性,样地4 与样地2、5、6、7 成显著性,样地5 与样地4 成显著性。得到同一片的鹅掌楸林分中,处于不同的林分位置,其胸径生长差异是显著的。

表2 不同样地胸径生长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表1 不同样地胸径生长方差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对不同样地的平均胸径进行比较,得到其平均胸径结果为样地2>样地6>样地7>样地5>样地3>样地1>样地4。得到样地2、5、6、7 的胸径生长处于一个较好水平,而样地1、3、4 的胸径生长水平较差。

3.2 不同样地的树高生长差异

通过表3 可以看出,对鹅掌楸小班中不同样地所测得的树高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其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P<0.01),显著性水平为极显著,所以不同样地的树高生长差异是极显著的。

同时采用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表4),得到在平均值差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条件下,样地1、4、5、7 与样地2、3、6 成显著性,样地2、3、6 与其余6 样地间成显著性。得到同一片的鹅掌楸林分中,处于不同的林分位置,其树高生长差异是显著的。

图2 不同样地平均胸径生长差异

表3 不同样地树高生长方差分析

通过图3 可以看出,对不同样地的平均树高进行比较,得到其平均树高结果为样地2>样地3>样地1>样地7>样地4>样地5>样地6。得到样地1、2、3 的胸径生长处于一个较好水平,样地4、5、7 的胸径生长水平处于中间水平,样地6 树高生长较差。

图3 不同样地平均树高生长差异

3.3 不同样地的株数密度差异

通过图4 可以看出,不同样地的株数密度比较得到,样地7>样地1>样地3>样地4>样地5>样地2>样地6。处于林缘上的样地7,其株数密度最高,明显较好于其他6 个样地。

图4 不同样地株数密度生长差异

3.4 不同样地蓄积量分析

通过标准木区分求积验证,得到采用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计算,其可靠性达到90%,平均每株误差为0.03m3,得到样地7 的每亩蓄积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样地1、2、3 的每亩蓄积量差距较小,样地5>样地4>样地6。可见鹅掌楸人工林具有明显的林缘效应位置,同时不同样地每亩蓄积生长差异明显。

图5 不同样地每亩蓄积生长差异

4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林分中,处于林分不同的空间位置,其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此差异是显著的;同时对样地平均胸径比较结果为样地2>样地6>样地7>样地5>样地3>样地1>样地4,样地平均树高比较结果为地2>样地3>样地1>样地7>样地4>样地5>样地6,可见此小班15 年生鹅掌楸人工林其树高、胸径与我们常见的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研究结果[12-18]呈现不一样的趋势,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通过株数密度比较结果以及蓄积量比较结果,明显看出1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其具有明显的林缘效应,与其生活习性是相符的;同时对比株数密度得到其胸径、树高生长较好的样地,其株数密度反而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做林分生长差异分析中,不能单从树高、胸径生长量出发,同时还应当适度考虑其他因子对鹅掌楸生长的影响,例如土壤、水分、温度等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当根据需求培育大、小径材应当采用不同的培育措施,例如控制其每亩株数密度等。同时应当进一步探究其他对鹅掌楸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的条件,使其有利于鹅掌楸人工林的生长,对推广鹅掌楸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表4 不同样地树高生长差异多重比较结果

(I)样地 (J)样地 平均值差值(I-J) 标准错误 显著性 95%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1 2 3 2-3.30508* 0.69548 0.000 -4.673 -1.9372 3-1.31035* 0.6054 0.031 -2.5011 -0.1196 4 0.30742 0.63361 0.628 -0.9388 1.5536 5 0.07784 0.66277 0.907 -1.2257 1.3814 6 3.10181* 0.73926 0.000 1.6478 4.5558 7 0.70094 0.55508 0.208 -0.3908 1.7927 1 3.30508* 0.69548 0.000 1.9372 4.673 3 1.99474* 0.7 0.005 0.6179 3.3715 4 3.61250* 0.72454 0.000 2.1874 5.0376 5 3.38293* 0.75017 0.000 1.9074 4.8584 6 6.40690* 0.81853 0.000 4.797 8.0168 7 4.00602* 0.65697 0.000 2.7139 5.2982 1.31035* 0.6054 0.031 0.1196 2.5011 2-1.99474* 0.7 0.005 -3.3715 -0.6179 4 1.61776* 0.63858 0.012 0.3618 2.8738 5 1.38819* 0.66752 0.038 0.0753 2.7011 6 4.41216* 0.74352 0.000 2.9498 5.8746 7 2.01129* 0.56075 0.000 0.9084 3.1142 1 LSD 4 1-0.30742 0.63361 0.628 -1.5536 0.9388 2-3.61250* 0.72454 0.000 -5.0376 -2.1874 3-1.61776* 0.63858 0.012 -2.8738 -0.3618 5-0.22957 0.6932 0.741 -1.593 1.1339 6 2.79440* 0.76666 0.000 1.2865 4.3023 7 0.39352 0.59109 0.506 -0.7691 1.5561 5 6 7 1-0.07784 0.66277 0.907 -1.3814 1.2257 2-3.38293* 0.75017 0.000 -4.8584 -1.9074 3-1.38819* 0.66752 0.038 -2.7011 -0.0753 4 0.22957 0.6932 0.741 -1.1339 1.593 6 3.02397* 0.79093 0.000 1.4683 4.5796 7 0.6231 0.62224 0.317 -0.6008 1.847 1-3.10181* 0.73926 0.000 -4.5558 -1.6478 2-6.40690* 0.81853 0.000 -8.0168 -4.797 3-4.41216* 0.74352 0.000 -5.8746 -2.9498 4-2.79440* 0.76666 0.000 -4.3023 -1.2865 5-3.02397* 0.79093 0.000 -4.5796 -1.4683 7-2.40087* 0.70315 0.001 -3.7839 -1.0179-0.70094 0.55508 0.208 -1.7927 0.3908 2-4.00602* 0.65697 0.000 -5.2982 -2.7139 3-2.01129* 0.56075 0.000 -3.1142 -0.9084 4-0.39352 0.59109 0.506 -1.5561 0.7691 5-0.6231 0.62224 0.317 -1.847 0.6008 6 2.40087* 0.70315 0.001 1.0179 3.7839 1

[13]周全发,谢柯香,刘欲晓,等.坡位对15 年生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的影响[J].南方林业科学,2020,48(1):26-28,62.

[14]冯继荣.鹅掌楸在不同土层厚度、不同坡位生长量调查研究[J].绿色科技,2018(17):4-5,7.

[15]林明华.不同坡位级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比较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5(增刊1):74-78.

[16]蔡伟建.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17]宋志佣.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J].绿色科技,2015(8):161-163.

[18]李周歧,王章荣.中国马褂木的研究现状[J].林业科技开发,2000(6):3-6.

[19]阙小黎.闽北山地不同坡位闽楠人工林的生长规律[J].防护林科技,2019(8):50-53.

[20]黄少华. 不同坡向和坡位下枫香和细柄阿丁枫混交林生长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99-102.

[21]袁丛军,霍达,许杰.不同造林密度下枫香+鹅掌楸混交用材林生长效应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15,43(4):6-11.

猜你喜欢
坡位株数人工林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不同坡位藜蒴人工林的生长差异分析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