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信息化导学方法的思考

2021-01-04 16:46蔡佳良郑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虚拟仿真微课

蔡佳良 郑佳

【摘 要】 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文章通过梳理文献,找出适合中职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的五种信息化技术,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微课、慕课、虚拟仿真软件、植物识别App、雨课堂等信息化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介入到中职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中。这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解决传统教学困境,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信息化;中职;微课;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21-0120-03

Consideration on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AI Jialiang ZHENG Jia

Guangzhou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As a modern teaching t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various disciplines.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finds out five kin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n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micro-class, MOOC,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plant recognition APP and “rain classroom” can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use of th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sol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Botan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icro Course; Virtual Simulation

《药用植物学》是中职学校中药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等课程教学的基础。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各种慕课和微课资源的日益丰富,植物识别APP的开发和广泛使用,为《药用植物学》的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必备的技术基础和网络资源。文章将从微课、慕课、虚拟仿真软件、植物识别App、雨课堂等方面展开分析,思考本课程开展信息化导学的方式。

1 《药用植物学》课程的信息化导学方式

1.1 微课学习 微课是一种微型的课程,可以各种表现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以其短而精、简而明、重點突出的特色,非常匹配中职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既可以在课前观看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知识拓展,适合开展翻转课堂[1]。在《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教学中,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如:植物细胞中各种导管的形态、分泌组织的类型、内皮层的凯氏点、植物形态上根和茎的鉴别要点、花程式等[2]。这些内容如果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常难以准确理解,而采用动画微课或操作示范的形式,则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而且教师通过发布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反复观看,既能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同时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2 慕课 学习慕课(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每门慕课通常由一系列具有明确主题且前后连贯的微课组成[3]。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实现课堂翻转,教师在线发布微课、习题、作业等资源,而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自学课程内容,并通过作业和测试题检查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但是,微课和慕课的制作必然要额外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常常不愿意去制作这些教学资源。目前,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学堂在线、微知库等多个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提供了提供《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免费慕课学习。其中,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上有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优质慕课视频、PPT和随堂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慕课视频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通过在线慕课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

1.3 虚拟仿真软件 《药用植物学》课程中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单靠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难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准确理解并掌握,而且受课时限制,不能全部开展实验实操。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实验的时间和成本,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4],而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在植物细胞壁特化形式的鉴别方法教学中,角质化和木质化可用间苯三酚加盐酸鉴别,而木栓化则用苏丹Ⅲ鉴别,这段文字内容较为抽象,即使学生背诵下来之后也容易混淆。因此,借助模拟软件[5]或者虚拟动画[6],使抽象的内容可视化,学生则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牢固记忆知识点。

1.4 植物识别App 植物识别App是基于大数据的手机平台的植物智能识别系统,目前有花帮主、百度识图、花伴侣、形色、植物识别等多款App被开发出来,识别准确率较高,可供学生选择[7]。这些App的使用方法简单而方便,仅需要在互联网连通的条件下打开App,对目标植物用手机摄像头拍照即可迅速识别,并提供植物名(标有可信度)、科属信息和植物形态信息作为参考,学生获得这些信息之后,可以与所拍摄的植物进行比对,进一步掌握植物的形态特征。在植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这些App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会自行探索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5 雨课堂 雨课堂作为一种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已经在多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应用[8-9],该技术的应用仅需借助PowerPoint和微信两种工具。教师只需要在电脑端PowerPoint软件中安装雨课堂即可以使用该技术,而学生仅需要用微信App扫描教师的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便可进入课堂,在课堂上通过手机观看课件、完成练习以及和教师开展互动,在课后学生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以及完成课后作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该平台授课,学习内容丰富、课堂活动多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

2 讨论

2.1 合理看待信息化导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信息化导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丰富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线上学习的形式缺乏校内的学习氛围、实践操作以及情感体验,因此,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仍然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

2.2 有选择地制作优质的微课和慕课 微课、慕课的制作需要耗费教师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制作重点在于质而不在于量,教师可选择学生较感兴趣或普遍难理解的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力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网络上查找现有的药用植物学信息化资源,取长补短,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制作时间和成本。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http://weike.enetedu.com/)中就已经上传有大量有关《药用植物学》内容的获奖微课,如植物的导管、子房的着生位置、花序的类型等。

2.3 五种信息化导学方式应相互补充 在《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选取一种或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将被持续开发出来,且越来越完善,也将为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秀花.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32-233.

[2]黄永昌,吴波,伍卫红.微课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花程式”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1):73-75.

[3]郭庆梅,张文玉,张永清.基于MOOC的药用植物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6):57-59.

[4]成丹,崔瑾,王庆亚,等.植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62-66.

[5]韩利红,刘潮,田雪莲,等.植物生物学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现状[J].农技服务,2020,37(2):109-110.

[6]白耀博,張旭东,曹丹,等.基于虚拟动画的微课在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68-69.

[7]胡刚,周平,周刚,等.运用植物识别类微信小程序辅助植物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6):112-114.

[8]蔡佳良,郑佳.雨课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药鉴定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5):106-107,110.

[9]王君,张亚楠,张兆英,等.“雨课堂”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植物学课程中的构建[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3):73-75.

(收稿日期:2021-03-12 编辑:徐雯)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学虚拟仿真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探索
《药用植物学》绪论教学的设计及体会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留学生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