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试验研究

2021-01-05 05:50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吸收光谱微量标准溶液

游 云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

根据基态原子蒸气吸收同种原子时,所发射的特征谱线,建立了一种光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食品、生物医药、农业环境保护、轻工、冶金、化工、地质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上被广泛应用[1]。这些领域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获得超过70个的测量元素,实现对痕量以及超痕量元素的测定。而三氧化钨作为一种无机物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WO3,相对分子质量为231.85,是一种黄色粉末状物质,该物质溶于碱、微溶于酸,是用于制作高熔点合金和硬质合金,例如钨丝和防火材料的基础原料之一。因此为了令高熔点合金和硬质合金的制作成品,具有更好的可利用性,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含量,为钨丝以及防火等材料的制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原料。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试验

1.1 实验准备

选择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型号为AA-6300C,高速离心机型号为HSC-2015L,选择的实验室雷磁pH计型号为PHS-3C,电子分析天平的型号为BT224T,超声波仪型号为QF25L[2]。

选取一份三氧化钨粉末作为基本测定对象,已知该三氧化钨样品中的铜痕量为15.6325μg/L。制备三氧化钨标准溶液(1.0g/L):利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0000g三氧化钨(光谱纯),加入少量1mol/LHNO3溶解该试样,用1mol/LHNO3将试样定容至1000mL,摇晃均匀后,获得1.0 g/L标准三氧化钨试样。制备镍标准溶液(1.0g/L):利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镍粉(光谱纯),加入少量1mol/LHNO3溶解镍试样,并将其同样定容至1000mL,摇晃均匀,获得1.0g/L标准溶液。

设置实验仪器工作条件,其中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波长设置在215.4nm,灯电流为3mA,燃烧头高度设置为12mm,空气流量设置为5.5L/min,乙炔流量设置在1.8 L/min,缝隙宽度控制在0.2 nm。

1.2 测定方法

依次向烧杯中加入2.0mL PAR0.5%的乙醇溶液、1.0mL的1.0mg/mLNi2+溶液、10.0 mL的1.0mg/LWO3标准溶液,用HAc-NaAc缓冲溶液,在pH计上将pH值调至5.0,将该试验样品定容至100mL,静置30min,然后利用离心机分离试样。静置结束后,利用特定仪器,将烧杯中上层清液小心去除,再利用1.0mL的浓HNO3溶解烧杯中的下层沉淀物质,将溶解后的试样定容至10.0mL,以便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试使用[3]。同时按照操作步骤作空白试验,测定的试剂空白值予以扣除。利用下列计算公式,计算待测元素的含量:

公式中:µ表示所求的待测元素含量,单位为%;N表示待测元素浓度,单位为mg/mL;Q1与Q2分别表示分取试液体积和测定溶液体积,单位均为mL;表示试样质量,单位为g[4]。

1.3 选择载体离子

根据标准溶液制备方法,再制备其他5个不同的共沉淀载体,将镍标准溶液与另外5种标准溶液作为测定变量,分析这些元素对三氧化钨中,微量铜的影响。实验测定结果,见下表1。

表1 载体离子对微量铜的影响

表中的6组元素,为制备后的标准溶液。根据表1中的测试数据可知,当Ni2+作为载体离子时,测定的微量铜的回收率最高,所以选择Ni2+作为载体离子,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痕量。

2 测试与分析

2.1 测定PAR对微量铜痕量的影响

按照上述提出的测定方法,在0mL~3.0mL范围内,试验显色剂PAR的用量,对于微量铜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PAR加入量影响数据统计表

根据上表2中变化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显色剂的使用剂量逐渐增加时,微量铜的回收率逐渐增加,其中当PAR的剂量在0mL~1.0mL范围时,微量铜的回收率在20%以下;当PAR剂量增加到1.0mL~2.0 mL范围时,三氧化钨中分离出的微量铜被快速回收;但当PAR的剂量超过2.0mL时,微量铜的回收率只有微弱变化,无限接近但无法达到100%的回收。根据详细数据可知,当PAR的加入剂量为2.5ml时,微量铜痕量的回收率最高。

2.2 Ni2+对微量铜痕量的影响

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在铜绝对含量为10μg三氧化钨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0mL~2.0mL的1.0mg/mLNi2+溶液,进行分离富集。此时的Ni2+使用量在0.5mL~1.0mL时,微量铜痕量的回收率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当Ni2+使用量增加至1.0mL~2.0mL范围内时,微量铜痕量回收率迅速下降。下表3中的数据,为Ni2+使用量,对微量铜的影响效果。

表3 Ni2+使用量影响数据统计表

根据上表3中的数据可知,当Ni2+使用量为1.0mL时,微量铜的回收率最高,因此试验将Ni2+使用量设置在1.0mg。根据上述测试可知,若试验中不加入载体离子,即加入剂量为0时,微量铜的回收率仅为61.8%。因此本阶段的测试,充分证实了Ni2+的必要性。

2.3 pH值对微量铜痕量的影响

同理前两节的测定方法,测试不同pH值条件下,微量铜的共沉淀回收率,详细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pH值影响数据统计表

根据上表4中的测试结果可知,当pH值的取值范围在3.0~6.0之间时,微量铜的回收率最大,因此取中间值,将pH值设置为5.0。

2.4 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痕量测定

将制备的三氧化钨分成6个测定试样,根据前三组测试条件可知,应用Ni2+时微量铜的回收率最高,因此在6组试样中,依次加入剂量0mL、1.0mL、2.0mL、3.0mL、4.0mL、5.0mL的Ni2+,按照设定的测定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痕量。测试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三氧化钨中微量铜痕量测定结果

根据图中测试结果可知,当Ni2+浓度不断增加时,测得的微量铜痕量随之增加。当Ni2+浓度为0时,测得的铜痕量为0.0129;当Ni2+浓度为0.1时,铜痕量为0.0207;当Ni2+浓度为0.2时,铜痕量为0.0299;当Ni2+浓度为0.3时,铜痕量为0.0373;当Ni2+浓度为0.4时,铜痕量为0.0465;当Ni2+浓度为0.5时,铜痕量为0.0545。经计算,获得的铜痕量为15.6322μg/L,极度接近已知值,可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氧化钨中的微量铜结果可靠。

3 结束语

此次试验充分发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通过对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的吸收谱线特征,实现对三氧化钨中,微量铜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但此次试验受时间以及个人能力的影响,试验内容还不够丰富,今后的 研究可以再进一步扩大试验,增强对测试结果的论证与可靠性说明。

猜你喜欢
吸收光谱微量标准溶液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钢铁冶金分析实验室的应用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定值痕量溶解CH4标准实验溶液的配制试验研究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金负载木基顶空固相微萃取—热脱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水中汞
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检定中常见问题探讨
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