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析

2021-01-05 18:56敏,陈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青团时代思想

路 敏,陈 涛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同时因其较广的受众面、良好的开放包容性等特点,更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在当前应充分认识并应用新媒体,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努力开创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1]

一、新媒体时代的青年特征

随着5G时代的带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手机上网、聊天、购物、发微博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青年呈现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宅”

当今,网络是获取各类新闻资讯、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足不出户可以通过网络购物、看视频、打游戏、订外卖等,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聊天。在现代生活中“宅”已经悄然成为一种习惯,一项调查表明,78.5%的用户选择在单位、学校或家中的休闲时间上网。足不出户或者不愿意出去是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的一个重要特征。[2]

(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具自主化

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从传统书本和课堂中学习知识,更多是通过手机、网络提供的大量教育资源中答疑解惑,开展交互式学习。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以其搜索的便捷性,极大地改善和拓展了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学生及时了解所学专业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提供了便捷。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学会学习,他们一方面不善于鉴别海量信息,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网络,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三)大学生交往方式更趋多元化

随着各种手机应用App的开发,大学生交往方式变得灵活多样。青年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微信、论坛以及一些专业应用软件等途径在虚拟空间发表感想。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开放性和虚拟性使青年大学生可以摆脱现实束缚。一旦沉迷深陷虚幻网络,长期不与他人和社会接触,就极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自闭或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趋于多元化。传统的媒体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青年学生既是信息传播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者。新媒体为大学生肆意宣泄情绪、随意表达观点提供了通道,但大学生也容易在新媒体大量的信息流中受到非理性、煽动性信息的误导,迷失自我,错失方向。

(五)大学生行为更加个性化

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开放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为其提供了展现自我、个性张扬的舞台,他们可以不受环境约束,随意发表内心的感言。由于青年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波动较大,因此极易在缺乏限制的环境中迷失自己,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主流思想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尤其要注意关注和引导好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自由,时间空间均不受控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就自己关注的事件、话题在网络上发表看法,相比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便捷高效。传统的主流思想存在“高、大、空”的教育内容,容易被青年群体“边缘化”,这给主流的思想引导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二)团建工作的监管难度增大

新媒体平台众多,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导致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管难度增大。一方面,部分新媒体信息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产生冲突,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具有自由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使得相应信息的源头很难追查,这对高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被各类新媒体颠覆

一直以来,共青团在领导组织动员青年大学生开展活动时多采取召开会议、布置任务等传统形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凭借其传播范围广、高效快捷、覆盖广泛等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团建工作管理机制。青年大学生从被动地接收“命令”、坚决“服从”模式,转变为既是受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青年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民主自由,如何优化当前团建工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四)髙校团干的媒体素养受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要充分掌握并运用各项新媒体新技术,要在总结梳理传统工作优势基础上,努力推进新媒体各项技术与之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鲜活生动起来,增强吸引力,发挥出最大教育功效。

青年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快速,新媒体时代技术平台方便快捷,极易上手。这对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要不断加强学习,紧跟青年大学生的“节奏和步伐”,深入思考并研究契合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发展规律,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便捷优势,不断创新并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路径。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强化“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全面汇聚全员育人力量,结合重大时间节点,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占领思想政治新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打造一批能精准把握大学生情感、贴近大学生生活、话语方式的网络资源,有效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实现思想引领的润物无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二)加大团属移动应用开发

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日益新颖,相比传统的固定时间地点参与活动的形式,现代只需通过QQ、微信等软件便可以随时参与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据统计,几乎所有网民都下载过各类手机应用,下载超过10个以上手机应用的网民达到83.6%。这些应用同时也牢牢地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手机微信的对讲机式语音对话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微博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方式,把信息传播开来,使思想交流更直接、更深入;还有移动导航、位置社交、图书阅读、医疗服务、音乐飙歌、创业服务等类型丰富的手机应用,随时随地吸引和占据着青年的时间。[3]因此,应当设计开发青年团员喜爱的活动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三)培养新媒体队伍建设

开展共青团工作,依靠的是广大团员干部,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提高团员干部队伍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加大团干部的培训,鼓励团干部积极开微博、用微信,发挥优秀自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团干部在新媒体时代不落伍、不失位;要培养一批善于运用互联网特点,能够设计、策划网上活动的共青团工作者,推出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培养共青团的“忠实粉丝”;要吸引一批有新媒体特长的青年学生、社会精英进入各级团属社团,积极树立、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志愿者,让他们在网络空间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四)强化机制,完善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组织和保障

高校共青团要建立能适应矩阵互动的新媒体平台管理机构,出台相关管理制度,设定分级舆情反馈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并实时更新各级数据库。通过收集学生在新媒体空间表达的关注点、讨论点和需求点,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动态。注重抓好新媒体平台联动,开展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鼓励对上级团学组织相关工作的信息积极转发;对下级团学组织有特色、有新意的活动及信息,鼓励向上级团组织的新媒体平台推荐。

共青团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在加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的组织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手段,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新高地。高校共青团工作只有不断地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提升改进,谋取更多的主动权,不断促进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才能使党的后备军更具正能量,更好地肩负起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重任,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4]

猜你喜欢
共青团时代思想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