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谣言治理的正向教育策略

2021-01-05 18:56齐敬席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谣言群众疫情

齐敬席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谣言时常伴随着突发灾情而快速蔓延,疫情背景下造谣、传谣、信谣严重破坏疫情防控大局。有学者强调疫情谣言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需有效沟通、多方合力才能应对;[1]有的认为谣言借助“熟人社交”的信任机制,依附强关联网络,[2]需利用“社交媒体信任机制”治理网络谣言。[3]科学有效应对谣言、及时开展正向教育事关政府公信力,影响舆情治理的成效。在突发疫情的背景下,正向的教育引导有助于民众克服恐慌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一、谣言产生的原因

我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巨大胜利,但是疫情刚开始时的谣言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爆发以来,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发挥制度优势,在全球最先控制了疫情蔓延。然而,疫情刚开始时的谣言扩散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产生了很多危害。疫情突发时,基因武器、天空散消毒粉、喝酒杀毒、双黄连抗病毒等谣言四起,呈现出了速度快、范围广、隐蔽性、伪科学等特点。

疫情发生时各种谣言时常出现,侵蚀主流思想。很多谣言偏离真相,被很多人误信误传,更有甚者添油加醋,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谣言=(事件的)重要性X(事件的)含糊不清。”[4]因此产生谣言通常会有两个条件:事件很重要,能引起民众的关注;已知的信息很模糊,缺少权威可信的信息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谣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涉及两个维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群众对疫情了解欠缺,对各种防控措施十分关心。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或者家人被传染,或者因为疫情发展生活物资短缺。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呈现出模糊性的特征。相关信息披露不能够及时、公开、透明,增加了模糊性,再加上疫情中人们的焦虑情绪导致判断力下降,从而助长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二、谣言蔓延的困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谣言表示了制度性信任的某种故障”。[5]疫情发生后,谣言的传播彰显了群众对相关部门信任的缺失问题,相关部门没有像群众所期盼的那样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偏离了群众的信任期待。只有增强政府信任才能更好地解决疫情防治中的谣言问题。没有了信任将会使群众对政府的行为产生怀疑,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加剧谣言的传播。信任缺失容易导致群众对网上杂乱信息偏颇吸收,在权威、透明信息缺失的前提下,导致人们“宁可信其有”。

(一)灾情预警迟缓

灾情预警信息迟缓表现在预警信息的滞后,有些群众感到信息不可信、质疑信息不透明,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在信任结构性症结中呈现出主体不值得信任的状态。关键信息应尽量向群众表述清晰而非模糊不清,否则容易导致灾情预警出现失误。“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6]有关部门可能会因为信息通报迟缓,损害自身公信力,导致预警迟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谣言传播蔓延

疫情信息的不准确,群众不知道权威声音在哪里,为谣言的传播无形中制造了温床;某些媒体和个人,为了获得公众关注,故意攻击主流声音,借助疫情引关注,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加剧了谣言传播。“互联网时代,散布有关任何人虚假的、具有误导性的谣言都变得十分容易。”[7]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匿名性特征,加上过滤机制的缺乏,微信等新媒体具有圈群化特征,信息在熟悉的群或好友之间传播,导致谣言滋生蔓延。非常态的传播渠道受到群众青睐,谣言传播就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谣言传播也常侵蚀政府公信力,影响政府形象。没有了公信力,政府将无从实施各项政策。政府和民众也很难有彻底协作、高效管理,自媒体发声和疫情恐惧情绪的推波助澜极易引发人民“互撕”的霍布斯主义景象。

三、正向教育的实践策略

正向教育常指正向引导、正向激励等各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如培育主流“正向”价值观,“正向”激发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正向教育涉及到教育主体的立场、客体的遵循、方法的途径、环境的规则等多个维度。针对谣言导致的四大困境,坚持问题导向,谣言治理正向教育可从主体、客体、方法、环境等维度入手,发挥主导、主体、阻滞、破除作用,实现减少、反击、疏远、破除谣言。

(一)正向教育主体层面的核心立场是人民立场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正向教育的主体指开展正向教育,提高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个人或群体。针对灾情预警问题,谣言治理坚持人民立场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核心立场,发挥相关机构的主导作用,通过信息透明减少谣言。快速高效应对疫情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认清自身的社会角色,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时刻考虑群众利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上报信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作风,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公开透明的宣传引导来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谣言治理的主体首先需要明确政治立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治理是一种偏重于工具性的政治行为。”[8]政府职能部门应坚持人民立场,秉承人民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初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等重点危机,职能部门应坚持人民立场,不能让维稳考量、政绩考虑等因素干扰疾病防疫工作,也不能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影响了对突发事情的及时上报和处置。职能部门应坚持各项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时刻考虑生命至上,杜绝报喜不报忧、漏报瞒报等,杜绝病毒止于上级。

政府职能部门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相关机构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出现各种有意无意的漏报、瞒报等情况,依法依规、全面透明地公开信息。人类应对疫情的历史表明,只有实事求是、诚实透明才能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面对突发的疫情。实事求是体现在防疫工作的透明、媒体监督的透明、生活保障等的透明。诚实透明有利于群众了解实情,心里踏实,不轻信谣言。例如,本次疫情中10天建成一座医院,建设的全程直播等都增强了人民应对疫情的信心。诚实准确的数据、公开透明的信息增强了人们应对谣言的能力,为群众从容、自信、冷静地减少谣言传播,共渡疫情艰难时期创造了条件。上次我国应对非典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非典疫情刚开始时,社会上也是谣言不断,后来相关机构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每天及时公布非典疫情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详细数据。随着透明度的提升,很多城市逐渐公布了确诊病人的“活动轨迹”,哪家超市、饭店出现过病人均可便捷地查到。有些城市的透明度还被媒体排名,彰显了群众对信息透明的期盼。随着信息公开透明,谣言就逐渐减少了。

(二)正向教育客体层面的根本遵循是多方协调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正向教育的客体指教育的“对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发挥主动性、协同性参加、配合。针对民间参与问题,谣言治理贯彻多方协调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根本遵循,有利于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公众参与反击谣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需要人民群众全面参与,多方协同来应对,走好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多方协调,积极配合有助于引领广大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起全民防线,通过公众参与反击谣言。

坚持多方协同,协调各方力量,实现高效运作和理解共赢。坚持多方协同,有助于增进互动,实现最高效的防治疫情,也能通过互动遏制谣言的传播。“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9]基层组织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基层组织是多方协作中的战斗堡垒,高效地协同各方、组织群众、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战疫情。数百个挖掘机齐上阵、无数个部门共谋划、无数人齐心协力几天建成一座医院。多方协同体现在防治疫情各环节的相互协作,应急防控各措施的相互配合、发现治疗、追踪疑似,管制跨境交通等环环相扣,密切配合。疫区封锁,一纸命令封锁了一座有一千万人口的武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的新记录。水陆空全部封锁要求各方的密切协作,全面切断病毒对外传播。疫情防控需要全国一盘棋通盘考虑,关键时刻需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全国各地火速援助疫情区域。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疫情,全国掀起了人民战争,多地方的社区村庄等开始了设卡、封村、堵路、劝返等隔离措施,抗击病毒。人民群众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直接参与,有助于了解防疫,反对谣言。多方协同有助于快速处理疫情,促进物资调配到位、稳定人民群众情绪。一些民间的救助组织和个人在灾难发生时也是第一时间开展行动,为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群众参与,开展人民战争,有效遏制病毒。新冠肺炎的防治应该发扬人民战争的优势,广泛动员、积极团结人民,化解难题,缓解情绪,激发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参与疫情防控的热情。每个人应将防控看成自己的责任,全社会齐动员,各尽其能,积极阻断病毒的传播,有力扭转疫情防控的局面。很多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捐钱捐物,很多人居家减少外出,不给国家添乱。医护工作者加班加点,不顾安危,在重灾区救治危重病人。学校延期开学,教育工作者统计学生信息、开展心理辅导等。火车、汽车、飞机等免费退改签甚至取消。图书馆、电影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纷纷关闭,宗教场所、旅游景点及人群聚集地关门,文化演出活动全部暂停等。

(三)正向教育方法层面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组织与权威发声相结合

正向教育方法指实现正向教育价值所遵循的各种准则,包含锚定教育目标而运用的多种方法、途径等。针对谣言传播问题,谣言治理注重科学组织与权威发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利用介体发挥阻滞作用,通过媒体自律疏远谣言。自媒体时代防治疫情需要科学和理性的力量。科学组织有助于增强抗击疫情的执行力,权威发声有助于澄清谣言,坚定信心。因为谣言的传播需要媒体作为介体,媒体如能强化自律自觉疏远谣言,多发科学的声音,积极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民众树立信心疏远谣言。

科学组织阻击谣言。科学组织体现在学习科学知识,采取科学方法,贯彻科学精神,用科学阻滞谣言蔓延。“愚昧与谣言的传播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10]面对疫情突发,科学组织、层层落实有助于有效应对疫情扩散,有利于人民群众远离谣言。战胜疫病需要借助高科技的支撑组织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领导重视、干部带头,层层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全国上下步调一致,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领导力。科学组织体现在党中央统一调度,各级联防联控,党员干部带头,党组织团结战斗,协调有序开展防疫活动,有效减少了谣言。

权威发声澄清谣言。谣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史,是很难避免的现实问题。只要人们知道哪里有权威声音,事实真相是什么,人们就不会害怕谣言,产生恐惧。疫情关键时刻,钟南山院士的权威发声有效抑制了恐慌,人们都感到心里踏实,很多网友尊称钟南山为“定海神针”“国士无双”。钟南山的“定海神针”作用,源自非典期间的工作成绩和敢讲真话的性格、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最重的病号给我”的担当精神。只要有钟南山的发言,人们必定坚信不疑,这体现了权威的力量。另一个方面,权威发声要注意客观性,要人民心服口服的权威,而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权威”。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点赞、附和等容易引发人们的不信任感,虚伪的吹捧、不切合实际的赞美损害的是自身的权威形象。

(四)正向教育环境层面的基本规则是遵规守制与注重实效相结合

正向教育环境指教育的外在条件和因素,涉及到宏观与微观、政治与舆论、精神与物质等多维层面。针对公信损失问题,谣言治理强化遵规守制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基本规则,有益于借助环境的保障作用,通过现实体验破除谣言。相关部门需将遵规守制和注重实效相结合提升公信力,从根本上应对疫情产生的谣言。职能部门带头遵规守制,依法惩治谣言,同时确保让普通百姓能及时感受到抗击疫情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发挥好环境保障作用,生活有序,保障有力,群众会根据现实体验作出判断,进而破除谣言。

强化遵规守制做好表率。政府机关、公职人员等首先要坚持遵规守制,严于律己,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来减少谣言。政府机关首先需要遵规守制,做好表率,才能杜绝谣言的产生。谣言的惩治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务院《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职能机关应依法依规及时对谣言进行核查、处理,惩治恶意造谣及传播者,切断谣言的传播蔓延。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对造谣者作出的相应处罚,媒体予以曝光,有助于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坚持注重实效,确保群众满意。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的各项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检验效果,坚信事实是对谣言最直接的回击。用医务工作者积极救治,军队接管抗疫医院,治愈率超过死亡率等来安稳民心。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市场供给充足,群众生活有保障,生活有序才能消除谣言生成的土壤。“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7]食品、医疗物资等必需品供应充足了,人心就会不恐慌,就能有效减少谣言。疫情初始期,很多政府部门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方便群众购买口罩等,每人实名限购,惠及更多群众,有的地方可邮局免费寄送到家,取得了安稳人心的效果,减少了谣言传播。各级干部一心为民,冲在前,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安稳民心。疫情发生后生活恢复状况,群众对应对疫情工作是否满意等现实体验检验着应急治理能力,同时也构成了谣言治理的现实基础,有助于人们依据现实生活的良好体验从根本上破除谣言。

猜你喜欢
谣言群众疫情
战疫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